左翼军前身是虔州石城(今江西赣州石城县)豪族陈敏及汴梁周虎臣的家丁。陈敏“字元功,赣之石城人。父皓,有才武,建炎(1127—1130年)末,以破赣贼李仁功,补官至承信郎。敏身长六尺余,精骑射,积官至忠靖郎。以杨存中荐,擢阁门祗候。”[48]
绍兴十五年(1145年),福建发生动乱,“大盗有号‘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之属,其众甚盛,钤辖李贵为贼所获,民作山砦自保。”[49]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邵武军等地的百姓,都受其荼毒。
福建安抚使薛弼“昔守章贡”[50],有在虔州平乱的经历,知晓陈敏、周虎臣家丁“皆能战,视官军可一当十。”[51]“乃奏敏为汀、漳巡检,虎臣为本路将官,即选二人家丁千人,日给钱米,责以捕盗。”[52]
陈敏“初率家丁入闽讨贼,兵帅薛弼擢为漳泉巡检。时草寇跳踉山谷,敏往来龙岩、漳浦、永春、德化间,剿荡悉平。”[53]绍兴十八年(1148年),因陈敏部平叛有功,朝廷“诏本路帅司统领陈敏及汀州翟皋、温立,漳州周浩、卢真所将兵二千七百十五人,马一百三十八匹,改充殿前司左翼军,以陈敏为统制兼统之。”[54]
因此左翼军成立时,人数有2715人。成立后不久,因平叛福建各地民乱的需求,即开始扩编,“以时招填,增倍其数。”[55]《三山志》载,绍兴十九年(1149年)宋廷令福建安抚司于福建境内拣选少壮者一千五百人,听陈敏使唤,二年一轮替;二十五年(1155年)又令陈敏招刺吐浑一千五百人,替回诸州将兵。[56]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此时左翼军人数扩至约五千人。当年左翼军主力[57]移驻泉州,“建寨于东禅等院隙地……乾道八年(1172年),岛夷以海舟入寇,复增善水者合前水军为五百五十人,分六十人屯水澳寨以控海道。淳熙十三年,统制官韩俊复分水军各一百五十人屯法石、宝林二寨,免其调遣。嘉定十一年(1218年),海寇冲突围头,守真德秀请增法石兵至二百人。又于围头主宝盖寨,移宝林兵百二十人戍之。其正将衙立于法石,诸屯并听命焉。”[58](www.xing528.com)
前期的左翼军战力强悍,不仅在福建境内参与镇压各地匪乱,成为维护福建稳定的重要力量,还被派往抗金前线,参与抵抗完颜亮南侵的战争。因为早期左翼军的核心力量以陈敏、周虎臣等人的家丁为主,在入闽后招募“盖此辈初无行阵部伍,凭恃险阻,跳踉山谷之间,正得用其长技”[59]的福建山民,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
南宋中期以后,宋、金双方暂停大规模的战争,驻守泉州的左翼军的主要任务演变为缉拿海贼、平叛盗匪,仍旧有着一定的战斗力。例如 “(嘉定十一年,1218年)温漕贼徒……侵犯郡境,本州亟牒左翼军,遣发官兵……前去收捕……乘驾甲、乙、丙大战船,并次船共五只,计水军四百一十八人……殿司左翼军统制泉州驻箚薄处厚,廉谨持身,善抚士卒,到官数月,修饬军政,渐有条理,舟船器甲整治一新。及贼徒及境,遂能奋不顾身,统帅将士,冒风涛之险……至晋江县管下水澳海心,捕获强盗王子玉等四十八人……至同安县管下料罗海心,捕获强盗史添四等三十一人……旬月之间海道顿清。”[60]
但随着左翼军的扩编以及兵员来源的复杂化,使得部队素质不断下降。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就曾发生中央禁军劫掠蕃商的案件,“戍兵以真腊大买为毗舍邪犯境,大猷曰:‘毗舍邪面目黑如漆,语言不通,此岂毗舍邪耶?’遂谴之。”[61]
开禧北伐[62]失败后,宋军整体实力下降,在“武备空虚,军政废坏”[63]的大背景下,真德秀于嘉定十一年(1218年)言,因泉州“武备久驰,荡无隄防,故使凶顽之徒得以玩视……往者左翼虽有水军之名,舟楫之具,初无一有,或遇寇警,临时差顾,往往缓不及事,兼人船未尝相习,岂能冲冒风涛,与狂寇争一旦之命……诸处配到左翼军重役兵士,多是在海道行劫作过之人,照条三年无过犯,改刺本州牢城。”[64]从以上文献可知,南宋中期的左翼军虽兵士数量加增,且有水师舰船的配置,但原先战力强劲的左翼军战备已不如从前,有相当部分兵员为刺配的盗匪、罪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