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缘起,最早可追溯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动荡持续了八年(755—763年),但导致地方藩镇尾大不掉的分裂局面则延续了两百年。唐朝灭亡后的所谓五代十国,就是藩镇势力在帝国中央权威丧失后的延续和扩大。
不过在9至10世纪,体现出的格局是大帝国的崩溃和割据势力的做大。在8世纪的亚欧大陆上,唐帝国、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先后达于鼎盛。首先是7世纪前中期,唐帝国在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自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北逾阴山,西抵大漠。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6]天宝年间,经历了一百多年和平环境的大唐,“为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其地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7]
阿拉伯帝国发端于阿拉伯半岛西侧的汉志,随四大哈里发[8]和倭亚马王朝[9]的扩张,到8世纪中期帝国已西抵大西洋、东至印度河,领土范围包含今日北非、西亚、中亚以及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区域,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公元750年,依靠伊拉克、伊朗贵族势力建立的阿拔斯王朝[10],在其最初的100年中,借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达于极盛,人口在9世纪初期约有四千四百万,成为仅次于唐帝国的国家。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在公元762年建成后,在近一个世纪后,人口也近百万,成为当时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
这两个帝国在顶峰之后,国内都出现分裂割据的现象,最终走向衰落。到10世纪,亚欧大陆的两大帝国——唐帝国业已灭亡,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已成为仅辖今伊拉克、约旦、沙特西部、伊朗东南部的中型国家,一时间亚欧大陆上小国林立,混乱不堪。
宋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历史的舞台,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并在长达319年的时间中与辽、金、西夏、蒙古(元)等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抗衡。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此时他面对的情况是华夏大地严重的地方割据和武人强势局面,于外,南有荆南、楚、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北有北汉以及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于内,武将仍握有大权,并在登基初期,发生昭义军(位于山西东南部,治所为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www.xing528.com)
赵匡胤先对内平定内部叛乱、“杯酒释兵权”以福贵安乐收买武将,之后采用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避开辽的锋芒,首先对南方的割据势力发动进攻。待南方平定,才由太宗赵光义击败辽国援军,平复北汉,彻底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
五代之所以混乱,是因为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存在53年,共有皇帝14位,平均在位年限不足4年,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皇帝不能处理好内政和社会稳定问题,加剧武人政治的严重性,武人权力日大,导致皇帝权力旁落,两者恶性循环致使朝代更迭频繁。
例如后周世宗柴荣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军事上征北汉、后蜀,三征南唐、复南唐淮南地区十四州,北征辽国、克复幽云十六州中雄州、霸州、瀛州;内政上“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11]可惜柴荣仅在位5年就因病去世,享年38岁,是谓“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12]其子柴宗训继位,年仅6岁。主少国疑为赵匡胤取代后周提供极大的便利。
在统一战争的过程中,赵匡胤执掌皇权17年,在任内稳定政治局势、基本结束五代十国乱局。其继承者赵光义登基时年37岁,拥有较为深厚的政治经验,在位21年,让国家最终从武人政治转为文官体制,从而实现政权延续的稳定性。因此,宋朝前期两位皇帝在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宋朝能得以稳定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