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宋代文教的进步与发展,首先体现在科举进士人数上。从开宝六年(973年)至咸淳十年(1274年)泉州府(含同安县),共有进士1418名(北宋时期494名、南宋时期924名),进士人数为历代最高[83],超过进士总数近六成,可谓“家开文儒里窗仁,弦诵多于邹鲁俗。”[84]
其中状元及第者,有梁克家、曾从龙二人。晋江的曾从龙家族,进士辈出,祖上曾会于端拱二年(989年)高中榜眼,其弟曾寿、曾愈分别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及第;曾会一系就有子曾公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曾公亮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奭天圣五年(1027年)、曾公望康定元年(1040)、曾公定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其中曾公亮位及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曾愈子曾孝绎嘉祐六年(1061年)登进士第,曾孙曾应辰绍熙元年(1190年)登进士第,玄孙曾从龙于庆元五年(1199年)高中状元。
其次是官学和私学的建立,官学方面就是府及各县的文庙纷纷建立。泉州府文庙建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南安县文庙建于靖康年间(1126—1127年)、安溪县文庙建于咸平四年(1001年)、永春县文庙建于庆历元年(1041)、德化县文庙建于天禧至庆历年间(1017—1048年)、惠安县文庙建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
私学即私人书院,宋代建立的书院有晋江的石井书院、泉山书院、清源书院、小山丛竹书院,南安的九日山书院,安溪的凤山书院,永春的岩峰书院,惠安的龙山书院、科山书院。这些书院中小山丛竹书院、石井书院、泉山书院、九日山书院都与大儒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山丛竹书院,始建于北宋,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并称“四大书院”。书院遗址位于今泉州北门模范巷的第三医院旧址,北临执节巷,东抵铜莲寺,南与府城隍庙一墙之隔,西距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都督第百米之遥。北宋时,士子集资建小斋,聚读其间,蔚为小书院,时邀贤达讲学。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往来泉州,被邀请到此讲学。“朱文公为同安主簿,每抵郡城,必登小山,称其山川之美,为郡治龙首之脉。徘徊数日而后去,自书曰‘小山丛竹’。”[85]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同安秩满,八月起在泉州府候批书,直至年底北归,其间得暇也常至“不二祠”和资寿寺讲学。淳熙十一年(1184年),朱熹又至小山丛竹讲学。后人称,朱熹曾建亭于该丘之上,两旁种以矮竹,高不过墙,并书“小山丛竹”于讲舍额,“小山丛竹亭(过化亭),在(府治北)资寿寺内。宋绍兴间朱熹为同安簿,尝讲学于此,因书‘小山丛竹’四字遗其僧。元至正间僧泽润建亭,取以为名。”[86]
2018年八九月间,由于小山丛竹公园建设之故,笔者参与区域内的调查勘探工作。在书院遗址范围内,发掘4处探沟,清理陶瓷器总计3281件(片)、建筑构件计281件(片)。其中清理出大批宋代酱釉、黑釉、青白釉瓷、青釉瓷等瓷器残片、完整器,这批瓷器的窑口分别为越窑、龙泉窑、建窑、东门窑、磁灶窑。瓷器类型有碗、盏、壶、瓶、碟、罐等。除瓷器外,还出土包括皇宋通宝、天圣通宝、熙宁元宝、政和通宝、雍熙通宝等宋代铜钱和石质砚台等。(www.xing528.com)
石井书院,旧名鳌头精舍,因祀朱松、朱熹父子,又名“朱祠”,位于晋江县安海兴胜境(今晋江市安海镇成功西路),2013年1月列为福建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晋江县志》载,“宋绍兴初,吏部朱松尝为镇官,与士人讲学。后其子熹官同安,至镇访父,时与父客耆士论说经义,镇人益劝于学。”[87]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到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秩满。在此期间,朱熹常往来于相距百余里的泉、同之间,必经安海,“访父执,与耆士论说经义……朱熹屡过此,见其老幼义理详悉,遂与论说,士因益勤于学……民沾其德,咸知向学。”[88]乾道年间(1165—1174年),朱熹的学生傅伯成,为感念朱氏父子对安海倡教兴学之功绩,建“二朱先生祠”,绘朱松、朱熹父子画像奉祀,并写下碑记。嘉定四年(1211年),石井镇官游绛应安海士民之请,报请知州邹应龙,求建“石井书院”。邹应龙然其请,派朱在至镇“董其事”,并捐公帑四十万以倡;漕、舶二使者,郡之二车,乡之秀民,咸以资助。朱在即在原“二朱先生祠”的基础上,扩建为石井书院,嘉定四年(1211年)冬天动工,嘉定五年(1212年)秋天告成。“嘉定四年,(石井)镇官游绛白郡守邹应龙,建书院于镇西,如州县学之制,命通判朱在董其事。建大成殿、尊德堂。”[89]
泉山书院,又名温陵书院,“泉山书院为宋文公朱熹建,旧在行春门外。”[90]
九日山原有“九日山书室”,相传是欧阳詹读书处;入宋,继续吸引一些士子在此读书,如北宋初年官至工部郎中、同知枢密院事的刘昌言。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时任同安县主簿,与好友、南安丰州人傅自得登游九日山,憩游历时九天。游历时,朱熹与傅自得共同创设“九日山书院”,两人亲自讲学授徒,使读书的书室变为讲学授徒的书院。
在官学、私学兴盛的基础上,作科举考试之用的贡院[91]也在南宋时期创建。“宋自乾道(1165—1173年)以前,皆试士于黉宫。(乾道)五年(1169年),郡守王十朋始以部使者馆为贡院,命节度推官陈孔光成屋百二十六区,中有从事堂、校文舍、万桂堂。嘉泰(1201—1204年)间郡守倪思,嘉定(1208—1224年)间郡守真德秀、太常宋钧皆尝增建。”[92]贡院的建立与扩大,方便了广大士子的科考,也便于对考试的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