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时期的转型奠基:南外宗赵氏与泉州

隋唐时期的转型奠基:南外宗赵氏与泉州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隋唐时期,由于隋唐两朝统一南北方,泉州开始融入全国社会经济圈。正是在这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出现重要的转型,从离华夏文明中心、遥远的偏僻之处开始成为海上贸易的前线。唐天宝年间,泉州“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23],至唐后期的元和年间的人口规模已有“户三万五千五百七十一。”根据报告可知,墓葬为隋唐时期典型的前厅(甬道)后室(棺室)左右双耳室格局的券顶砖室墓。

隋唐时期的转型奠基:南外宗赵氏与泉州

进入隋唐时期,由于隋唐两朝统一南北方,泉州开始融入全国社会经济圈。而进入唐代后,发生的三件大事对泉州的历史轨迹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泉州重心东移。“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刺史冯仁智以州治”[19],即以今天的市区中心为州城,同时“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在此期间开始筑泉州城”[20],而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别驾赵颐贞凿沟通舟楫于城下”[21],从此泉州各主要港口的分布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岸线的东移而向东分布,从晋江下游扩展到海口区域和海岸线,更有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

第二,海外贸易的发展。安史之乱后,由于唐的内乱与藩镇割据,实力大衰,作为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区域的西域吐蕃侵占,唐与中亚、西亚的陆上贸易线路受到极大的破坏。要继续发展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更需要扩大发展原有的海上交通线。因此,作为拥有天然良港优势的泉州得到发展空间。

第三,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及其后继者诸哈里发们的武力扩张,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扩展至西达大西洋,东至印度河,统一了北非、西亚、中亚社会经济圈。由于阿拉伯人重视商业,商人远行各地,也将东亚、南亚、欧洲、东非各社会经济圈连接起来,亚欧大陆诸文明第一次较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环印度洋海上交流网络也在阿拉伯商船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夯实。

正是在这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出现重要的转型,从离华夏文明中心、遥远的偏僻之处开始成为海上贸易的前线。

泉州发展海外贸易,有两个地理环境优势。首先,泉州的海岸线曲折,长达421公里。海岸线上多海湾,水域宽且深,为典型的潮优型河口,适合大型船舶停靠并进入内河。因此,在历史上形成以泉州湾诸港口为中心的海港体系,史称“三湾十二港”,优良的海港条件成为泉州发展海外贸易的基础。其次,泉州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下,有着温暖的气温、充沛的雨量,适合水稻甘蔗茶叶、桑麻、水果及多种亚热带作物的生长,矿产资源特别是制瓷所需的高岭土储量丰富,这些都为泉州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物质支持。

随着海外贸易的萌发,泉州日益发展,成为东南沿海新兴的城市[22]。唐天宝年间,泉州“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23],至唐后期的元和年间(806—820年)的人口规模已有“户三万五千五百七十一。”[24]六七十年间户数增加一万二千户,人口增加大约八万,人口可能达到二十五万左右。(www.xing528.com)

随着时代的演进、人口的迁徙和扩散,南迁汉人开始从晋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分布到泉州西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安溪、永春、德化,同时向东逐渐迁至海岸线周边。在泉州发现和清理唐代砖室墓葬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墓葬虽然集中于晋江下游的南安、州城、晋江北部等地,但安溪、永春、德化、惠安、洛江也发现了一批唐代砖室墓。这些墓葬规模较六朝时期更大,出土的随葬品也更多更精美。

其中,泉州中山公园唐墓的出土,对于人们了解泉州城区的早期历史也提供一定的资料。1936年3月泉州中山公园因扩大体育场建筑,在公园西北角小高地上暴露出方形铭文和花纹砖构造的墓葬建筑,适逢厦门大学高中部史地教师庄为玑先生在泉,他见到后“大喜过望,捡的有文字及花纹古砖十方”[25]返校告知史学系教授兼文化陈列所主任郑德坤先生。

这则发现古墓葬的消息很快引起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的重视,林文庆校长遂委派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林惠祥及郑德坤、庄为玑前来泉州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工作自1936年4月14日至24日,共揭露唐代砖室墓葬4座(分别命名为甲、乙、丙、丁墓),这是厦门大学组织的福建历史上第一次正规的田野考古发掘,也是泉州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墓葬考古发掘。

郑德坤先生在其《1936年泉州唐墓考古记》一文中对墓葬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这四座墓葬“并列一线,自东北至西南,确系古墓,筑以花砖……四墓形状一致,均做长方屋形,顶有鞍状,分为前后两部分,北为放棺之厅,南为放置明器之地……北段略高于南段,约十二吋;南段有拱门一,圜窗二,上部已毁,故变成十字形”。根据报告可知,墓葬为隋唐时期典型的前厅(甬道)后室(棺室)左右双耳室格局的券顶砖室墓。

四座墓葬总计出土74件陶瓷器,其中甲墓出土14件、乙墓12件、丙墓45件、丁墓3件,其型制有灶(4件),溺器(4件)、鐎斗(2件),鼎(1件),匙(2件),瓿(11件),壶、瓶(共8件),唾壶(2件),灯(7件),洗(1件),盆(5件),盂(2件),碗(9件),盘(2件),托杯(3件),杯(7件),豆(1件),甑(3件)。釉色上,“釉做暗灰色,亦有淡青色。”除了发现陶瓷器随葬品外,墓葬中还有五铢钱(3件)、簪(1件)、金属环(3件)、铁钉(20件)、金属器物残件(13件)等金属制品出土。采集“贞观三年”(629年),“岁次癸丑”(永徽四年,653年)等铭文墓砖。

可以说迟至唐初,今日中山公园一带就成为墓葬区。到唐开元年间,州治从丰州迁往此地,在中山公园一带又形成官衙所在地。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迁汉人扩散的脚步延伸到泉州的各处,随着他们迁徙的还有先进的生产力,这些都为宋代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