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
苗族医学形式特殊,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成效显著。在辨病立症上,把人体的疾病分为内科36症、外科72疾,共计108种病症,故民间有“药有3300种,病有108样”。它包括人体的消化、呼吸、神经、生殖、内分泌等10大系统,可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皮肤科、传染科、精神科等。
苗医诊断病情有“四诊”,即看望、号脉、问诊、触摸。看望就是观察病人掌心、外耳等部位的神色、征兆。号脉是号手脉或足脉,将脉象分为11种。问诊就是询问病情表现、病史等。触摸就是触摸病人有关部位。苗医诊病歌诀是“一主神态二主色,三视女男当有别,四望年龄看四季,五取腕部细号脉,第六细问再触摸,百病疑难有窍诀”。这些口诀是苗医多年诊断病情的经验总结。
苗医学立症以民族习惯、所见所闻为基础,形象具体,易于对症下药。如蛤蟆症(肠梗阻)、老鼠症(霍乱)、飞蛾症(肺炎)、黄彭症(肝病引起水肿)、撮箕症(肝硬化腹水)、黄肿症(钩虫病)、鬼见症(肋间神经痛)、哑巴症(破伤风)、翻眼症(颅内肿瘤)、鲤鱼症(泌尿系统结石)、勾手勾脚症(乙型脑炎)、水症(糖尿病)等。病名不仅形象,而且分类细致,分为经类、症类、翻类、胎病类、抽病类、丹毒类、花类、疔类、疮类等10大类。在外科72种疾病中,疮类分23种,疽类分9种,痈类分8种,疔类分5种。苗医学认为,同一种病生长部位不同,病因不同,用药不同,因而见效快。
苗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简便、速效的治疗方法20余种。妇产科有“坐产分娩法”;治脓肿有“打火针疗法”,用针引脓;治小伤小病有“桐油点烧法”,既可治病,又可防止感染;治骨折有“背椅法”“双胳膊悬吊法”“悬梯移凳法”。其他还有“煲法”“蒸熏法”“针灸法”“药热敷法”“刮痧疗法”“巴附罐疗法”以及“体育疗法”“气功疗法”“挑刺法”“推摩按捏法”“饮食疗法”“保健养生法”等,临床效果很好。苗族医学最高成在于骨科和伤科。凡属跌打损伤、刀伤枪伤,一经医治,见效甚速。湘西苗族医师的伤科医术特别著名,有“刀伤枪伤,痛不可支;一经敷药,血痛立止;肿胀渐消,不数日而愈”的技术。苗医伤科的“正骨”特别有名,疗程短,疗效高。正骨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保持肢形第三。方法简便,仅用夹板固定,敷以伤药。一般骨折,一个月即可痊愈,粉碎性骨折也可在二至三个月愈合。
2.药学(www.xing528.com)
苗医药品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类共计1000余味。1989年,欧志安在岳麓书社出版的《湘西苗药汇编》一书收录苗族药物500种。苗药学发端久远,命名形象而具体,剂型多样,分类特殊。立方灵活,加工简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苗药学对药物的命名,有的突出药物的特殊形貌,有的反映药物的特殊气味,有的根据药物的特殊功效……总的特点是注重实际,命名贴切。
苗药学主张多用生药、鲜药,现采现用。原因是生药药性好,见效快。苗药采药原则是按季节按物种摘取生药中药性最高部分。对不易采集而又有特效的药物,或采之晾干储存,或在庭园栽培,以备急需。对有毒药物或治疗需要加工药物,炮制方法很多,有“蒸熟曝晒法”,如对“黄精”“天冬”的炮制,减其猛性,使味变甘;“开水烫淋法”,如对“八角香”的炮制,去其毒性,又使果子不炸开;“石灰水渍法”,如对“三不跳”“草乌”的炮制,目的是去其毒性。此外还有“火烤法”“火燎法”“夜露法”“酒制法”“醋制法”等10多种方法,最特殊的是“身背汗蚀法”,就是将所采鲜药洗净擦干,装包放在贴身之处,利用人体温度将药物燥干。对怕曝晒、怕火热的珍贵药物,如“百味莲”“雪里见”“八角莲”等,多用此法加工。
苗药学的剂型与中医略同,也是根据病情、药性和条件“定型”,但是具有简易、灵活、速效等特点。苗药处方主张“立方扼要”“一方一病”。一般是三药为一方,少数九味药为一方,如“白辣蓼”专治五步蛇咬伤,“交馍降”(九木香丸)专治气管炎,“大蒜泥”(鼻嗅法)专治小儿肺结核等,体现苗药学的民族特色。苗药单方很多,民间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说法。滕建甲编著的《苗家实用药方》收录苗族药方近千。苗族药有急症药、定根药、凉药、麻药、拐子药、隔稀药、不生药、陈伤药、拔弹药、吊胎药、喜药、神打药、点打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