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市传统节会概览

张家界市传统节会概览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节日较多。农历四月八日是土家族传统大节。届时,年轻姑娘结伴赶场集会,土家青年男女对歌传情、自由结交,所以称为“土家族女儿会”。现阶段的土家族女儿会已经成为融节庆、旅游、文化、经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成为土家地区旅游名片。

张家界市传统节会概览

土家族节日较多。凡属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要同欢共乐,但又掺入土家文化内容。土家族人祀祖颂功,历代沿袭,遂成节庆。土家族传统节会主 要有: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历史悠久。清代道光永定县志》记载“元宵节数日,有龙灯、狮灯等戏,鼓乐齐喧。自(正月)十三日放灯,十五日罢灯”,清代《同治永定县志》亦载“岁时(正月)初三日后,城乡即盛鼓吹,扮鱼龙、狮子、花灯诸戏。而初九曰上九,十三曰上元(灯),十五元宵尤甚”,故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区政府和区文化局每年都在城区繁华街道举办大型“元宵灯会”,数十万市民、游客既可观灯,又可欣赏数千名土家人表演的花灯戏、阳戏、狮子灯、龙灯舞、摆手舞、打镏子、三棒鼓、渔鼓、采莲船等民族文艺节目。元宵灯会成为知名的节庆文化旅游品牌,得到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永定元宵灯会”于2008年被张家界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农历四月八日是土家族传统大节。这天,土家山寨杀猪宰羊,打粑粑,亲戚朋友设宴过节。关于四月初八的传说主要有两种:一种说四月八是牛王节。土家祖先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赶到河边。一头神牛游了过来,土家先民拖着牛尾过河,脱离险境。以后,土家人就把四月八日定为祭牛王的日子。这天不仅让牛休息,还给耕牛喂好的饲料。另一说是嫁毛虫的日子,祈求无病虫害,五谷丰登。这天,土家族人用红纸写上“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青山去,永不回我家”,贴在自家房屋墙上。

历史悠久的土家族“女儿会”是俊男靓女聚在一起、谈情说爱的娱乐节会。届时,年轻姑娘结伴赶场集会,土家青年男女对歌传情、自由结交,所以称为“土家族女儿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土家姑娘赶“女儿会”时,穿着鲜艳的土家服装,戴着贵重的金银首饰,用背篓背着土特产品上街赶集,借此寻找如意郎君,通过对歌形式寻找意中情人。“女儿会”实际上是土家风采展示会,姑娘们在集会上选个郎君,约定终身。现在,“女儿会”举办地点虽有变化,但是内容没变,就是土家姑娘把亲手绣的手帕、围巾等物品摆在面前,羞涩地等待小伙挑选。现阶段的土家族女儿会已经成为融节庆、旅游、文化、经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成为土家地区旅游名片。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族“女儿会”保留了古代巴人原始婚姻习俗遗风,是土家山寨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恋爱方式,是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女儿会”每年集会一次,场期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在农历五月初三,有的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二。每到女儿会这天,方圆百里的土家儿女前来赶会,以年轻的土家姑娘为主。土家姑娘精心梳妆打扮,把漂亮衣裳穿在身上,其穿法是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让一层层镶边土家服装翻成笋壳状,叫作“节节高”。衣裳布料是土家姑娘自己用织布机亲手纺织的土布,然后一针一线缝成精美的衣服,为的是在“女儿会”上让小伙子赞赏自己心灵手巧。她们还要佩戴珍贵首饰,穿上轻巧的绣花鞋。土家姑娘头缠印花折叠帕,身着红绿花边衣,腰围黑色金丝绒绣花巾,首饰在晨光下闪闪发亮。她们背个精致的细腰花背篓,漫步在街场上。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家特产、丝织锦帛摆在农贸市场街道两旁,自己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前来“购买东西”。有时,嫂嫂会在姑娘旁边帮忙“参谋”。男青年也赶土家族“女儿会”,他们在肩膀上斜挎一个空背篓,看似漫不经心,各处游荡。到了相中的姑娘面前,装作买东西搭讪,选购特产。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都不在乎货物,“在乎山水之间也”。青年男女双方交易货物之时要进行感情对话。如果哪个小伙看上某个姑娘,就主动到姑娘面前购买物品。如果阿妹也对这位小伙有心,就会有意降价。这样,双双眉目传情,一见钟情,姑娘会将亲手绣的鞋垫等信物送给小伙。如果没有感觉,姑娘就会说出天价,让小伙知难而退。觉得合意的年轻人会手牵着手走出市场,走到溪边,走上山坡,走进树林“赶边边会”,用百灵鸟一样的歌喉,尽情对歌,唱出心中期冀。“赶边边会”就是青年男女有问必答的对歌会、相亲会,也称为“赶边边场”或者“赶风流场”。在山坡丛林中对歌问答,一般是女问男答,内容上至星星月亮,下至峻岭深潭,大到商贾务农,小到个人爱好。对歌随机应变,互表情意。男女初恋之时,唱的情歌比较含蓄。少女唱道:“石榴花开一树红,二人心思实相同;二人有心不开口,蚕儿牵丝在肚中。”小伙爽快答道:“鱼儿想水鸟想林,哥想情妹妹动心。雨淋芝麻难开口,纸糊灯笼心里明。”经过试探、初识,男女之间情意绵绵。达到高潮时,双方表达山盟海誓之情,定下美好姻缘。小伙动情唱道:“青布帕子五尺长,挽个疙瘩丢过墙。千年不准疙瘩散,万年不准女丢郎。”姑娘满口答应:“妹不丢来郎不丢,好比青藤缠石榴。青藤缠了石榴树,花落藤枯也不丢。”两人加深了解、彼此相恋之后,在土家宗教职业者土老司主持下举行婚礼,就可过甜蜜的夫妻生活。为了弘扬土家文化,打造旅游节庆文化品牌,张家界市民委、市旅游局、市妇联、武陵源区委宣传部、张家界市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于2012年11月底联合主办首届中国张家界土家族女儿会相亲活动。本次以“相约女儿会、情定张家界”为主题的“土家族女儿会”在武陵源区溪布街精彩上演。活动由“女儿会征文、摄影、微博大赛、相会相亲、篝火晚会、景区采风”等内容组成,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单身男女通过开幕式文艺表演、土家拦门、情歌对唱、送花传情、相亲游园、篝火晚会、抛绣球、点秋香、牵手宝峰湖、问缘宝峰寺等浪漫活动相亲配对。从2013年起,张家界市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三举办“土家族女儿会”旅游节庆活动,逐步丰富土家族女儿会活动内容,不仅为海内外青年男女提供相亲平台,还要用土家族传统婚俗为中外配对情侣举办独特婚礼,打造全国乃至国际追爱之都和融节庆、旅游、文化、经贸于一体的民族盛会。

六月六,晒衣节。这个影响很大的民族节日是纪念土家族英雄覃垕王殉难的。据说,明朝初年,慈利安抚使覃垕率领土家先民起义,反抗朱元璋增派税役。明太祖先后派遣杨璟、周德兴率领官兵前来慈利、茅岗镇剿。覃垕被俘以后,被押送到南京。洪武五年农历六月六日,覃垕被剥皮致死,血溅其衣。土家先民把覃垕的皮晒干,扎成人像,穿上龙袍,还埋了四十八座覃垕王“衣冠冢”,表示怀念。后来,土家山寨家家户户都在六月六晒棉袍、棉絮以及书籍,形成“六月六晒龙袍”习俗,故清《嘉庆慈利县志》记载:“六月初六日,晒书籍,曝衣服,祀土地祠。”过节这天,家家户户办酒肉,做豆腐,请亲友共度节日。近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区政府以及罗水乡党委、乡政府多次举行土家族六月六民族文化节,土家族人祭祀祖先,演茅古斯,玩泼水龙,跳摆手舞,弘扬土家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土家族六月六”于2008年被张家界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www.xing528.com)

七月半,吃新节(又叫祭祖节)。每年这天,土家族人备酒肉,煮新米,炒茄子、豇豆等新鲜蔬菜,请女儿、女婿、外孙回娘家过“吃新节”。农历七月,“新老亡人”回家看望。七月十五傍晚,人们在房屋门外坪地撒些酒、饭,烧钱纸,祭祖先,故土家族人有“年小月半大”的说法。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送瓜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土家族人包叶儿粑粑,女儿、女婿给岳父、岳母拜节。中秋皎月东升之时,全家人具茶水、西瓜月饼赏月。土家地区曾有中秋节送“冬瓜儿”的习俗。据清《嘉庆慈利县志》记载:“有未得嗣者,是夜,亲朋觅瓜,张灯鼓吹,迎至其家,名曰送瓜。”若有数年不育夫妻,寨里几名土家小伙相互邀约,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去偷别人冬瓜,送给不育夫妇。其中,一人学婴儿啼哭,摘下一个白色冬瓜,一路念念有词,把冬瓜送到未育夫妇床上。夫妇二人在次日把冬瓜煮熟吃完,表示得了一个白胖胖的“冬瓜儿”。之后,生了孩子就请送冬瓜儿的人喝酒,以示谢意。

“过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即比汉族人提前一天过大年。月大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日过大年,月小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过大年。传说明代嘉靖年间,土家人正在准备过年,朝廷征调土家将士赶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为使奔向战场的土家官兵过完年再走,土司王下令提前过年。清代《长乐县志》记载:“容美土司后,则在除夕前一日。盖其先人随胡宗宪征倭,于古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后来,土兵同朝廷将士一起把倭寇打败,并荣立“东南第一战功”。现在,土家族人过赶年时,远离家乡的亲人也赶回家中团聚。腊月二十九,土家寨子家家户户写春联,贴年画、点红烛。下午三点以后,土家山寨鞭炮声此起彼伏。土家长辈祭祀祖先,蒸甑子饭,烹饪“合菜”等菜肴。据说当年土家官兵一起过年,人数众多,须架木甑蒸饭。没有时间炒猪肉、豆腐、萝卜白菜青菜粉丝,只好合在锅里煮成“合菜”(又称“贺菜”)。吃团年饭时,关着自家大门,不准外人进来。半夜三更以后,全家老少同桌吃“团年饭”,吃到天亮,预示来年越来越兴旺。腊月三十日,土家族人白天去祖坟送钱纸和灯。除夕之夜,全家人烧旺火“守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土家族过赶年”于2006年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土家族过赶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