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泼水龙:民俗盛会,成果显著

张家界泼水龙:民俗盛会,成果显著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泼水龙前,要制作龙。泼水龙在农历六七月烈日当空的龙日举行。舞泼水龙者头戴柳条圈,双耳紧裹,赤膊短裤。泼水龙的参与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男女老少均可玩耍。2005年6月6日,八条泼水龙在城区街道,欢腾飞舞,数万市民参与泼水戏龙。2008年6月,“泼水龙”被张家界市政府列入张家界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定区邹启祥被公布为“第二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家界泼水龙代表性传承人”。

张家界泼水龙:民俗盛会,成果显著

土家族“泼水龙”又叫“浇水龙”,是土家族人祈雨求丰收的祭祀仪式,也是盛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泼水龙”兴起于明清土司时期,现已发展成为对喜庆节日的庆祝、对美好生活祝福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永定区尹家溪镇莫家岗村和西尹村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六民俗文化节”,土家族人用脸盆、木桶、水瓢等容器端水围龙泼浇,边舞龙边泼水,越泼水龙舞得越欢,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家族泼水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传说很久以前,有位阴阳先生从四川省峨眉山龙脉查到尹家溪莫家岗田家院子。阴阳先生说:“龙脉落户于此,头卧田家院子,尾靠马儿山。两只眼睛一只是田家院子水井,另一只是龙潭坪水井。这边水井打水,那边井中水动,莫家岗活龙活穴,今后定出天子,将取大宋江山。”皇帝闻此消息,急忙传下圣旨,命令地方官吏亲督民工挖断张林垭、玉山垭、女儿垭的山脉。民工白天挖,夜里涨,挖了七七四十九天,三个山垭纹丝不动。地方官吏亲自骑上八百里快马上京复旨。皇上大怒,当殿传旨,命令地方官吏想尽千方百计将莫家岗龙脉挖断,否则诛灭九族。龙神见皇上挖山决心不减,自语道:“不怕你千人挖万人挑,就怕你桐钉钉断腰。”不料,龙神的话被一位精通阴阳学的国师在观天象时知悉,连夜上奏皇帝。皇帝命令国师亲自于正月初一来到莫家岗,用桐木制作九九八十一根桐木钉,分别钉在张林垭、玉山垭、女儿垭的山脉腰上。如此一钉,那两口水井出了三年黄水,活龙变成死龙。为了祭祀龙神,莫家岗田、庹二姓此后每年都用山上的黄荆条、松树枝、葛藤扎成龙形,舞泼水龙祭奠龙神。若天数日不雨,舞泼水龙数日不停,直到感动龙神普降雨露,方肯停歇罢手。尹家溪邹氏家族历史上供奉“泼水龙神”。每逢天旱季节,土家先民抬出“泼水龙神”,伴随着泼水龙,游于溪畔、田野,进行求雨祭祀活动。1945年6月,境内久晴不雨,旱魔肆虐,农田枯干。城郊数乡农民舞泼水龙,穿街走巷,锣鼓相奏,以求苍天普降甘霖。

舞泼水龙前,要制作龙。泼水龙是用柳树条扎成,由龙头、龙身、龙尾和滚宝组成。一般用麻作龙须,用葛藤、黄荆条、松树枝作龙身,以柳条为龙皮,分9节、11节、13节、15节等不同长度,由9~15人参加舞龙。龙身为12洞,即每月1洞。龙头有眼、鼻、嘴、舌、角、须。龙尾翘上,能够摇摆。举龙头的人为有名望的土家长者。“龙宝”由柳条编成,如圆球状,在龙口前上、下、左、右飞舞,形成“龙抢宝”。

泼水龙在农历六七月烈日当空的龙日举行。舞泼水龙时,有锣、鼓、唢呐、牛角、钹等演奏的铿锵乐曲相伴。一人持“宝”在前,舞宝人以其拳术“四门架子”和“八虎拳”为主,以“苏秦背剑”“猛虎跳涧”“美女梳头”等为辅。舞泼水龙者头戴柳条圈,双耳紧裹,赤膊短裤。舞动时,水龙二侧设有鱼、虾、蚌蛤等执事陪舞。前有两名德高望重者,手持上写“殄瘟除殃,有求必应”排灯,两名童男童女手持上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灯笼,后随两人抬铜锣,一人背围鼓,伴着铿锵的锣鼓、激越的牛角、海螺号声以及悦耳的唢呐声。舞泼水龙有“二龙抢宝”“乌龙绞柱”“狂龙戏水”“狂水戏龙”“蛇蜕皮”“蛇钻洞”等50多种玩法。龙在“大雨”中盘绕腾挪,上下翻飞。(www.xing528.com)

这天,土家山寨家家户户将装满水的水桶、水盆和泼水的水瓢、水枪等用具放在门前。开始之时,观众不得泼水,须等水龙到城隍庙参拜、沿街起舞之后。待吹牛角、吹唢呐和敲锣打鼓的泼水龙队伍来到家门,男女老少齐用水瓢、水枪、木盆的水不停地泼在水龙和赤身舞龙人的身上,场面非常热闹。泼水越多,舞者越起劲,龙舞得越欢。谁泼得多,谁家就会五谷丰登。泼水龙的参与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男女老少均可玩耍。成人表演叫大龙,小孩表演为小龙,男人组成的称为公龙,女人组成的为母龙。舞龙当天,水龙狂舞,群体狂欢。因为舞龙者不能被水泼太久,必须及时换班。

泼水龙是永定区土家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千年历史。泼水龙用独特形式反映土家族人崇尚自然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生动地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龙文化的融合。土家族泼水龙传承方式是非家庭性的。在传承过程中,以自愿为特征,多为松散型。泼水龙名师授艺多在农闲时,自愿学艺者集中起来上门请教。21世纪以来,在上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永定区尹家溪镇邹启祥对残存的“泼水龙”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培训“泼水龙”表演队伍。在继承传统演技基础上进行创新,提炼出“荷花升降”“兴云吐雾”“腾空穿跳”等60种花样,得出了“游、走、起、伏、腾、跳、滚、翻、穿、摇、盘、卧、首尾互看”16字诀演技理论。其表演已成为张家界市节庆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2005年6月6日,八条泼水龙在城区街道,欢腾飞舞,数万市民参与泼水戏龙。目前,能够参加表演的队伍发展到400多人。2008年6月,“泼水龙”被张家界市政府列入张家界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张家界泼水龙习俗”被湖南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定区邹启祥被公布为“第二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家界泼水龙代表性传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