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卫麻寮所与土司机构有渊源关系,是由土司机构演变而来的,具有土司、土官性质,正如《民国九溪卫志》所述:麻寮所“土官性质与其他职官不同,然亦朝廷命官也”。麻寮所与土司机构有继承关系。土司制度是对土司与土官两种统治制度而言,盛行于元明清三朝。土司制度是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条件下,朝廷在政治招抚之后实行的特殊政治制度。元末明初,慈利一带曾设慈利宣抚司、麻寮长官司、梅梓长官司和靖安宣抚司等土司机构。后因爆发三次农民起义,麻寮长官司演变为九溪卫麻寮所,梅梓长官司演变为麻寮所梅梓隘,靖安宣抚司演变为麻寮所靖安隘,台宜长官司演变为九溪卫添平所。这是历史事实,不可埋没。《民国九溪卫志》说明了这一史实:“添平、麻寮二所,初本土司,且设在卫所先。”而且麻寮所和添平所原来属于土司的实质性制度保留下来了:一是土官采用长子世袭制,还有朝廷薪俸。虽属九溪卫管辖,土官任职直达湖广都司。二是与汉官待遇不同。除自备钱粮外,还向官府交纳钱粮。三是按时朝贡,向朝廷领取回赐。正因大体照旧,朝廷自始至终把麻寮、添平二所当作土司对待。清代《康熙九溪卫志》说:清初,朝廷对九溪卫指挥、千户和百户等官做过调整,对麻寮所和添平所还是采用“所隘土司,节制仍旧”的办法。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麻寮土司王唐涌归附明王朝,置麻寮隘丁千户所,由唐涌任正千户,建衙署于所坪(在今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所坪村),辖今慈利县西北部、桑植县东北部和鹤峰县东南部。明《万历慈利县志》载:“麻寮隘丁千户所,旧志洪武二年开设,地名樱桃隘。在县西北三百里、十七都。切邻边境,最为要害。因以土酋为千(户)、百户,土民为隘丁,兼以汉官协守,复以百户分戍诸隘,隶常德卫,后改隶九溪卫。厥官若兵皆自食其力,衣粮、器械不仰县官,唯幕职俸例于九溪(卫)支给。”[7]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亦载:“麻寮守御千户所,在慈利西北、十七都。洪武时,以土酋为千(户)、百户,土人为隘丁,汉官协守,复以百户分戍诸隘,隶常德卫,后改九溪卫。其官兵悉自食其力,惟幕职禄给于九溪(卫),设官则土、汉杂用焉。”[8]清代《嘉庆慈利县志》又载:“明洪武十三年,诸蛮初平,叛服无常。乃设所隘世职,以严守御。麻寮所一所、四厅、十隘,正副千(户)、百户共三十二员,其千户汉、土杂用,军一千一百二十名。自食其力,驻扎山洞。外捍蔽石、慈、九、永,内控容美、桑植、永顺一十八土司,俱属湖广都使司节制。”麻寮所唐氏是土著民族,清《康熙九溪卫志》载:“麻寮所隘,肇自大汉延熙二年(239年),投诚诸葛武侯,因受世袭土职。至明洪武二年,唐勇纳土投诚。敕赐铁券,驻扎山峒,永镇诸蛮,封武德将军。”[9]慈利《唐氏族谱》记载了麻寮千户所首任土官正千户唐涌的生平事迹:“唐涌,(唐国)政长子,字南泉,号宁宇,别号景平。生于元泰定二年。于至正二十四年,系吴元年甲辰岁袭职,年已四十矣。时峒长齐乱,公设云阳寨主,为麻寮都督总管守御所。又以龙潭、天星岩为二大寨,分把诸路关隘,苗蛮靖氛。一日,宿于拦渡江下,闻九处猿啼,爱而乐之。又居舍于大路滩。翌日,游览属境,创立衙署,名曰南府。周围数十余里,筑堑掘壕,副员军丁守汛防御。以大岩关之内设靖安隘把总,把守虎把渡……明洪武元年闰七月,太祖高皇帝御宇一统。右丞相徐达讨剿岳、常、澧、安,公乃分土防御关隘,倡义起兵,且战且守。洪武二年,夏明升余党为寇,丞相兵屯三江口。公统所隘军属投诚徐达、邓愈二公驾下,纳土归附,仍授原职……蒙徐(达)丞相题奏,诰封武德将军,授麻寮都督总管守御所掌印正千户职,管辖四厅十隘,守御夷蛮诸峒,颁给铁券、方印。诰命其部下厅隘千(户)、百户职,同授爵秩,遇警听调。”其土官世袭情况是:唐涌—唐贤—唐斌—唐盈—唐雄—唐冠—唐大全—唐大节—唐幸恩— 唐幸爵—唐臣—唐仁—唐秉辅—唐国祯—唐宗韬—唐宗略—唐麟徽—唐德昌—唐仁爵—唐贤圣—唐维朝—唐世官—唐传玉。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世宗任命尚书张经为总督大臣,征调湖广土兵抗倭。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保靖宣慰使彭荩臣率领土兵奔赴苏州一带抗倭,麻寮所土官千户唐仁亦率兵参战,取得了“王江泾大捷”。《民国九溪卫志》记载了这一战功:“嘉靖十三年,海寇猖獗,张经总督军务,大征各卫所土兵、狼兵协剿。(唐)仁檄率土兵往战,辄有功。”[10]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永顺、麻寮等地土兵围困勾结倭寇的海盗徐海、陈东于沈家庄。《民国九溪卫志》记载了唐仁诱捕徐海的战略:“(总督)胡宗宪继总军务。(唐)仁请见,陈方略。宗宪奇之,延入幕,参赞军事。贼势方炽,八路交集,仁或亲督战士,或决策帷幄。时陈东、徐海有隙,宗宪要(徐)海降。令缚(陈)东及麻叶以献,又令东党攻海,海投水死。未几,复诱获汪直,诛之。仁实与谋焉。”[11]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彭志显率领麻寮、大喇、镇溪、桑植六千土兵焚烧倭营,倭寇多被杀死,取得了“舟山之捷”。慈利《周氏族谱》载:“都司调本所督军正千户唐仁、本隘唐荣督率十隘官兵一千,周勇督领所部弓弩手十五名、枪刀手十名、铳手五名,随本所征浙江舟山所巢。腊月二十九日子时,放火烧巢。一鼓而擒,攻城而进,所获甚多,斩首数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唐仁征杭州城,平贼有功,战死疆场。钦命浙江巡抚建立忠臣祠楼、石柱牌坊,赐书“海上知名”匾字。
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土家先民奋起响应。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马守应等攻陷澧州城,麻寮所千户唐国祯奉命率兵前往澧州城保护明宗室、华阳王朱敬一,而麻寮所署被起义军烧毁。“崇祯十六年(1643年),袁(宗第)、塔(天保)、游、佘贼反澧,(唐)国祯公统隘员军丁至澧护王。贼诡退,公在澧未归,贼等潜突自北至所坪,烧毁二十八座官署。两所虽能对敌,绝难取胜。请求于王,调九、永等卫兵同剿,贼始平。”[12]明朝灭亡以后,麻寮所千户唐宗略率领土兵投诚了清王朝。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侄儿李过与高必正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九溪卫城,占据慈利县城,九溪卫一带土家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清代《康熙九溪卫志》记载了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攻陷九溪卫城的过程:“有高、李二贼至添平所。一年之后,贼复南行。既而袁、张、牛、马诸营驻扎宿师,始破卫城。贼数营乃居住西山,倚持险要,盘踞五载。”麻寮所千户唐宗略又奉清王朝之命,率领土兵前往镇压,遂在慈利县通津铺修建新所署。“大清顺治年间,九溪苗贼猖獗,(唐)宗略公奉旨调征,复迁通津铺而建署焉。”[13]其所辖四厅十隘各署从慈利县十七都、十八都、十九都等处陆续迁到慈利县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和二十五都等地(即今慈利县东北部和西北部)。慈利县苗市镇《唐氏族谱·所衙记》也记载了麻寮所迁署到今慈利县通津铺镇所坪村的史实:“(唐)涌公于(元代)至正年间立为云阳寨主。于洪武二年助粮佐征,荷蒙皇恩,封为武德将军。设立衙署于所坪,把守容、桑等处。大清顺治年间,因九溪苗贼猖狂,我祖(唐)宗略公奉旨调征,于是建署于通津铺。历经两朝而南北衙署巍然犹存,岂不盛与?厥后,雍正年间辞职,而官署稍朽。我(唐)世官公于道光二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麻寮所改土归流,其地大部分改归慈利县,大崖关以北的部分改属鹤峰州。慈利县杉木桥镇发现了麻寮所土官千户唐德昌墓碑等民族文物。
麻寮所四厅、十隘三十二员正副千户、百户中,大部分是土官,其源流如下:
(1)麻寮所四厅:麻寮所清军厅首任土官副千户为唐清,佐贰厅首任土官副千户为唐才,管操厅首任土官副千户为卓文德。巡捕厅首任副千户为刚洪,清代“改土归流”时千户是刚应烈。
唐清是唐涌亲弟,据《唐氏族谱》载:“唐清,(唐国)政三子,字北泉,号胜宗,别号澄江。吴元甲辰年入籍慈姑州,今慈利十七都。驻扎天星寨,自卫一方,今黄莲蓬、李家坪、官屋场等处。洪武己酉二年,右丞相徐达征夏明升寇党,屯兵三江口。贼兵木石甚危,难以进兵。约吾祖(唐)胜宗统兵三万七千应援,剿灭。徐丞相奏准敕诏一道,封世袭延安侯,敕赐尚方宝剑一口,武德将军唐清准此。”清军厅土官副千户世袭情况是:唐清—唐永高—唐思旻—唐昶—唐渊—唐明德—唐明善—唐夔—唐希皋—唐锵—唐之屏— 唐嘉升—唐膺简—唐祚戎—唐开疆—唐鸿兆—唐业麟—唐弥光—唐岐峰。
佐贰厅土官副千户世袭情况是:唐才(唐涌次子)—唐之远—唐朝良—唐立政—唐用—唐惯—唐悦—唐鉴—唐嵩—唐玉—唐继斗—唐膺龙—唐宪高—唐安邦—唐世爵—唐代诰—唐启哲—唐文雅。
卓氏远祖为四川省巴县人。宋代靖康年间,高祖卓汝周因金人南侵,迁居大庸天门山。六传至卓子成,迁到慈利九溪。始祖卓汝周七传至卓文德,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被封为麻寮所管操厅首任土官副千户。据慈利县西河堂《卓氏族谱》载:“(卓)文德公与弟文庠公,于元末至正甲辰年(1364年),同唐涌等倡义平苗。逮明洪武二年乙酉岁,合众投诚,同日授封正副千户、百户三十二员。吾文德公授麻寮所管操厅副千户,文庠公授麻寮所显信校尉镇抚司正百户,赐铁券。封文德公为武德将军,子孙承袭,世守其土。清沿其例,赏给方印、号纸,至雍正十三年乙卯,诸蛮向化,献土缴印,凡十五传,共三百六十七年。以祖宗之战功,为子孙之衣冠。嗣后改千户为千总、百户为把总,颁给敕书一道,札符一纸,令其子孙世袭。”慈利县杉木桥镇赵家铺村发现了麻寮所土官副千户卓文德墓碑。清代康熙年间,官操厅副千户卓启祥迁署至慈利县二十五都阳虎坪(在今慈利县东岳观镇枫坪村)。官操厅土官世系为:卓文德—卓槐—卓权—卓仁—卓景春—卓隆—卓思恭—卓荣政—卓大宝—卓世懋—卓嵩—璠卓之—卓自扬—卓自焕—卓启祥。
(2)梅梓隘:明清时期,梅梓隘土官正百户为赵氏,土官副百户为周氏。慈利县赵姓人是土家人。慈利《赵氏族谱》说出了其为土著人的真话:“赵至宋,化家为国,俨然皇族。吾今日之赵氏岂其苗裔欤?然吾不高攀。大抵为土著,慈利是可断言。按旧谱:赵维兴,宋末人……宦湖南入籍大庸。生子龄,又徙慈利,生四子……赵禄,明洪武二年,征苗有功,封昭信校尉、麻寮所梅梓隘正百户。”《赵氏族谱》还有明太祖于洪武二年给麻寮所梅梓隘正百户的敕书。梅梓隘正百户衙署在慈利县二十三都赵家坪,在今慈利县通津铺镇。《赵氏族谱》还载:“我祖道臣公……生维兴、维观。兴公于宋季宦游湖南,爱山水之清丽,乐风俗之浑朴,遂宅古大庸天门山,生二子:遐、龄。龄公转徙慈姑州黑龙泉,生厂、禄、炘、煊四公。厂公于明初以明经出宰顺天府宛平县,解组归黑龙泉。禄公具文武才,征苗有功,封昭信校尉,镇守麻寮所梅梓隘,落业三语泉。”其土官正百户世袭情况是:赵禄—赵均宝—赵天林—赵诚—赵之任—赵彦椿—赵文见—赵朝盛—赵廷臣—赵之藩—赵如云—赵宪章。
梅梓隘首任土官副百户是周亮。慈利县至德堂《周氏族谱》载:“周亮,祖母吴氏,魁梧越众,膂力超群,有古将之风。因云南边寨苗寇侵疆,奉先朝朱太祖命,同所君唐随征剿有功,职授世袭百户……”其土官副百户世袭情况是:周亮—周永华—周元臣—周勇—周绍政—周流—周一国—周长爵—周汝杰。(www.xing528.com)
(3)九女隘:九女隘土官千户向飞雄的祖先是定居本地的土家人。慈利县左师堂《向氏族谱》记载:“九女隘属慈邑西北古夷地也。向氏得守此土,始自汉章武年间。(向)明德以部长助武侯征服南蛮,封土官把守隘口,由晋而隋而唐、宋、元,代有伟人,详载县志。明初,(向)孟祥公协征倭寇,调讨海贼有功。洪武时赐敕札券、铜符,授千户职,永镇九女隘。既清雍正十三年,各土司均改土归流,缴印解职,复敕千总职衔,子孙世袭。”其土官千户世袭情况是:向飞雄—向文明—向大高—向汉宗—向海深—向永—向孟祥—向荣华—向斌—向世武—向世廉—向万忠—向万全—向廷位—向元承—向国忠—向紫宸。
(4)青山隘:土官正、副百户均为刘氏,宋为九溪部长,元为安抚司。明年,刘敬甫为麻寮所青山隘正百户。《民国九溪卫志》载:“青山隘土官百户。十二世(刘)世达以功授土官百户……二世(刘)朝将归清。”其土官世系为:刘敬甫—刘世达—刘志贵—刘得神—刘永华—刘广—刘名立—刘大海—刘良辅—刘尚德—刘安楚—刘朝将—刘应元—刘汉文。《民国九溪卫志》还载:“青山隘副百户……(刘)世贤为(刘)敬甫次子,以功授百户,至(刘)国政归清。”慈利《民国刘氏族谱》也载:“(刘)敬甫,(刘)印富长子。明洪武初,与麻寮土司唐涌等内附,改授公守御司,赐地青山。麻寮旋设所,青山遂名隘,属麻寮所。”其土官世系是:刘世贤—刘志温—刘志禹—刘得拳—刘得君—刘永保—刘宽—刘宰—刘名月—刘名照—刘大麟—刘良材—刘良臣—刘尚龙—刘安起—刘国政—刘国联。
(5)樱桃隘:樱桃隘正百户是邓氏,首任正百户邓梦友先在人潮溪创建衙署,其墓碑至今仍在桑植县白石乡南滩草场,后住杨柳坪,故慈利白石《光绪邓氏族谱》载有世家对联:“樱桃署杨柳,奕奕簪缨宏世业;貔虎隶麻寮,洋洋干羽沐和风。”清代“改土归流”时,正百户是邓永爵。慈利《光绪邓氏族谱》还载:“始祖(邓)梦友公于吴元甲辰(1364年),由吴迁楚。率军纳附,编授麻寮所樱桃隘正百户职事,已(遂)家于兹土矣。逮洪武二年(1369年),投诚徐丞相、征南将军邓愈,剿土酋覃垕有功,仍授原职,注(驻)防守御。又于二十二年(1389年),奉东川侯胡海檄征土蛮夏德忠等,赏给功牌。越明年,复以调征西川,平服诸寇,颁赐方印。俾得外备石、慈,内控容美、桑植土司,并苗疆猺道,隶常澧常(德)府,后隶九溪卫。迨后三代祖邓道鉴公,奉总兵赵调征广西,功授前军督府,题请发号纸回营守边,代荫世职,而前朝之恩不已渥(峨)哉。躬逢大清圣朝定鼎,(邓)光先公于顺治八年(1651年)统率军舍投诚归顺,蒙皇恩仍授原职。至十代祖(邓)师圣公,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年奉钦命宁南大将军、顺承王给委任事,抚招人民,著有劳绩,用加升赏。”樱桃隘首任土官副百户是黎志立。慈利土家学者吴恭亨曾经题词:“溇黎于北,土著高门。”黎氏始祖黎天赐为土著人。慈利《黎氏族谱》记载:“黎志立,字学礼。明洪武二年,充麻寮所唐勇总旗,获叛寇唐恭奴、夏得忠。丞相徐达题奏,论功颁给诰命一道,置樱桃隘宇边……尔麻寮所樱桃隘土官黎志立,质廪端方,膂力刚劲,素练兵机,久识地利。既率众以坚守,复助粮以佐证。宣此功能,允宜擢用。尔宜永御诸夷,益精武事。毋忘朕训,以建奇勋。”现存通津铺镇燕子村黎志立墓碑碑文也载:“自我(黎志)立公与忠公、权公始生;生而沉毅,才兼文武。前明初奉徐丞相札,调征土叛蛮洞有功,实授樱桃隘百户职司。”樱桃隘土官副百户黎氏衙署设在黎家坪,在今慈利县通津铺镇。其土官副百户世袭情况是:黎志立—黎谦—黎广—黎永珊—黎甫—黎宪威—黎元佐—黎正亨—黎拱宸—黎之毅—黎拱垣—黎之屏—黎维纯—黎之俊—黎显福—黎文炳—黎定荣—黎成祖—黎邦献。
(6)在所隘:麻寮所在所隘土官百户为李氏,清代《嘉庆慈利县志》载有麻寮所在所隘正百户李世禄之名。另据慈利《观物李氏族谱》记载:“李文广,父李侗,兄文道。于宋淳熙时,文道任武陵刺史。文广在任时,土蛮为患正烈。文广以同族之类,便用恩信招抚,蛮尽归服,故全境都得安宁。宋光宗绍熙授(李)文广为镇抚司、武德将军之职。俾令镇守斯土,赐业袭,遂占慈利十里、县北二十五都观物坪。坪初无名,因府君服官,以居故名。李干,为李嗣胤公次子、膺臣公嫡孙,为始迁祖李(文)广十三世孙,世袭(麻寮所)在所隘昭信侯。十八世(李)元圭房世袭在所隘百户也……慈利俗云:土著姓皆有分,唐氏以所,王氏以甲,卓氏以家,李氏则以房,李氏旧分三房。”其土官百户世袭情况是:李膺臣—李嗣胤—李干—李时用—李极—李梁—李世禄—李元圭—李长贤。
(7)曲溪隘:曲溪隘土官吴氏原为元末土司官,明为麻寮所曲溪隘土官副千户。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颁铁券,文曰:“敕封吴子仁,驻扎山峒,永镇诸夷,与世同休。”慈利土家学者吴恭亨在《明土千户吴君墓表》中写道:“自石门以西、慈利以北,蔓延渫、溇二流域,为土著五、六百年。一姓计口至十万者,明千户吴君子仁苗裔也。君祖(吴)道隆当元季寇扰,挈其(吴)道辅徙慈姑州,道隆居溇北,道辅在澧南,遂同焉著籍。吴元年甲辰,君与平苗乱,论功颁铁券,世戍曲溪、拦刀两隘。生四子,曰:文、行、忠、信。君即行也,宣德初袭职为千户,夫人唐氏、向氏、曾氏。”慈利县国太桥乡平溪村和杉木桥镇月亮村仍存麻寮所土官千户吴亮墓和吴大泽墓等民族文物。其土官千户世袭情况是:吴子仁—吴行—吴亮—吴永端—吴大泽—吴廷用—吴宗尧—吴一极—吴国藩—吴长祚—吴长琏—吴汝楫。
(8)拦刀隘:拦刀隘土官千户亦为吴氏。明代正统三年(1438年),曲溪隘土官百户吴亮驻拦刀隘(在今鹤峰县走马镇所坪村)。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其子吴永端驻慈利二十二都平溪(在今慈利县国太桥乡),并且兼任拦刀隘百户。明代天启年间,吴一极次子吴国缙单独袭任拦刀隘土官百户。慈利《吴氏族谱》记载了清朝给拦刀隘土官正百户吴载韬的敕书。其土官百户世袭情况是:吴国缙—吴长琏—吴汝梁—吴载韬。
(9)山羊隘:山羊隘首任土官正百户向彦才为“八耳锅”之一向大望长子。据鹤峰《向氏族谱》载:“山羊隘,古夷地也。有明洪武年间平麻寮寨,爰设所隘,防御土、苗,遂改为麻寮所,下属十隘……山羊隘向。各有旗丁、军属,官不支俸,军不给粮,以本地之产膳。所隘军丁专以刀耕火种,所植惟秋粟、龙爪谷而已。赋税则有秋粮,牛角尖之外五隘免五征五,内五隘则有免七征三之例……今日之山羊司即古之山羊隘也。吾祖(向)彦才公自明洪武丙辰年为山羊隘百户。历两朝经四百余年,世袭十三辈。乾隆二年,诸土司向化,改设郡县,前各所隘职衔已为冗员,添平、麻寮两所二十隘正副千(户)、百户六十三员,一并裁汰。经总督部院迈(柱)题,请沿茅冈司世袭之例,复荷皇恩,准授以世袭千总、把总职衙,各给专敕一道。”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湖广平章杨璟移咨明军大都督府,题请授向彦才为山羊隘(在今鹤峰县走马镇铁炉村)土官百户,子孙世袭,掌印守边。后驻慈利县十七都唐家坪,在今慈利县三合口乡。其土官百户世袭情况是:向彦才—向初文—向钧佐—向永斌—向辅—向大绍—向明表—向阳春—向维一—向绍勋—向九锡—向文玉—向文明。
(10)靖安隘:靖安宣抚司原建治所在鹤峰县城东三里张爷庙。元末,靖安宣抚使向大雅卒,传长子向良金。后因容美土司强占辖地,遂迁治所于今桑植县西莲,设衙定居,辖今西莲至里溪。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废靖安宣抚司,置靖安隘(在今桑植县官地坪镇),并入麻寮隘丁千户所,旨授向良金为靖安隘土官正百户。向良金死后,传子向祥。明代洪武年间,朝廷颁发铁券:“敕封向祥驻扎靖安隘,与镇诸蛮,与国同休。”其土官百户世袭情况是:向大雅—向良金—向祥—向拳甫—向永忠—向瑄—向世瑛—向昂—向廷辅—向汲—向元桐—向永爵—向日功—向九富—向子瑛—向庆历—向祚华。
(11)黄家隘:黄家隘土官正百户为唐氏,后住安家坪(今慈利县象市镇);土官副百户为赵氏,后住黑龙泉(今慈利县杉木桥镇)。明清时期,黄家隘土官正百户世袭情况是:唐全(唐贤次子)—唐之华—唐朝龙—唐安宇—唐世雄—唐本忠—唐汉—唐一德—唐荣—唐如斗—唐思先—唐光爵—唐大戎—唐昌祚—唐文举—唐运兴。慈利《赵氏族谱》载:“赵炘,洪武二年,随兄助阵立功,封忠显校尉、麻寮所黄家隘副百户。赵栖,洪武九年袭职。”其土官副百户世袭情况是:赵炘—赵栖—赵一亨—赵试秀—赵万里—赵思信—赵舟—赵胜宗—赵正忠—赵国用—赵良翰—赵琦—赵一元—赵一普—赵世铭—赵玺—赵景川—赵光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