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溪卫的历史背景,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

九溪卫的历史背景,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慈利宣抚司等4个土司就是因为慈利一带土家人民反抗明朝封建统治而被改建卫所机构的。明初,慈利土家人民举行的三次农民起义促进了慈利土司机构的演变和卫所机构的建立。第二次起义是九溪起义。九溪卫城堡共有四个大门,四门城上皆有高楼。明代景泰四年,设“九永守备”,驻扎九溪卫城。清代雍正八年,裁撤九溪卫。九溪卫的设置对土家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九溪卫的历史背景,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

明朝建立以后,在土家地区建立一套统治机构:在土家人聚居区保留土司机构;在土家地区边缘地带把部分土司机构改置为麻寮隘丁千户所、添平隘丁千户所和酉水千户所等羁縻卫所机构,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土官千户、百户职位世代相袭;在比较进步的地区裁撤原来的土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担任知州、知县;废除敢于反抗朝廷的土司,改建卫所。慈利宣抚司等4个土司就是因为慈利一带土家人民反抗明朝封建统治而被改建卫所机构的。明初,慈利土家人民举行的三次农民起义促进了慈利土司机构的演变和卫所机构的建立。第一次是土家覃垕起义。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对湘西北土家人实行专制统治,使湘西北土家人产生了反抗情绪。另一方面,四川省明玉珍政权对酉阳、石柱、慈利、容美等地土司、土官授以印信,与明政权相对抗。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覃垕继续举起农民起义大旗。据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唐氏族谱》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覃三舍人、荆州左卫正千户赴任,回籍取土军。覃垕不肯,土官谋杀本官。有军人聂万凤具奏地方谋杀长官。”覃垕见势不妙,被迫走上起兵反明道路,自称“覃垕王”。起义军攻克了慈利县城,占据了慈利等县。覃垕王带领土家人民揭开明代农民起义序幕以后,明太祖急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率军抵达慈利县境,战斗首先在覃家城(今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展开。《明太祖实录》记载:“初,(杨)璟兵攻覃垕寨(今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贼众下山迎敌。官兵击败之,乘胜追至半山。山势陡峻,视其寨,三面岩险而下俯江水。一面有路,仅通一人。官军不可上,乃回驻山下,而贼亦恃险阻自守。未几,以三千人下山挑战,官军又击败之。贼复遁入山,璟遂以兵逼之。”起义军被围后,“(覃)垕诈降,璟使部卒往报,为所执。太祖遣使让璟,璟督战士力攻,贼乃遁(《明史·杨璟传》)”。1370年,覃垕又发动茅冈、温塘、索溪峪、容美等地土家人民反抗明朝统治。据明代《万历慈利县志》记载:“庚戌(1370年)……十月,(覃)垕及茅冈诸寨夷复出为寇。”明廷被迫在第二年再次派军征讨。《明史》记载:“慈利土酋覃垕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1]这次征剿,明军在索溪峪百仗峡与起义军大战一场。据慈利县杉木桥镇《郑氏族谱》载:“(洪武)四年,添平所龙溪隘土官百户郑权蒙总兵官调取,夹攻覃垕、田大于百丈峡,捕解回隘。”覃垕在索溪峪百仗峡受挫以后,仍然退守在温塘、茅冈同明军作殊死斗争。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洪武中,山酋覃垕连构诸峒为乱,寻致荡平,獠夷率服。洪武三年冬,覃垕叛,以江夏侯、左丞周德兴率兵至慈州。垕恃巢穴险固,分党守其害。德兴命奇兵破其数栅,直捣温汤(塘)。垕犹率众守关,德兴拔其关,贼乃大溃。明年三月,擒垕以归。”[2]周德兴利用覃垕女婿朱思济诱俘覃垕。《民国慈利县志》记载:“龙岩寨(在今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明初朱思济诱覃垕处也。”覃垕被俘以后,于公元1371年阴历六月六日被剥皮致死。第二次起义是九溪起义。《明史·土司传》记载: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楚王(朱)桢将征南将军汤和击斩九溪诸处蛮僚,俘获四万余人”。《民国九溪卫志》亦载:“(洪武)十八年,九溪蛮作乱,楚王(朱)桢率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周德兴平之。”第三次是安福所夏得忠起义。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春,千户夏敬思(又名夏得忠)诱九溪洞蛮复叛。上乃命东川侯胡海讨平之,乃建九溪、永定二卫,以塞溪峒襟喉。”[3]光绪湖南通志》也载:“(洪武)二十二年二月,湖广千户夏得忠结九溪蛮作乱,靖宁侯叶升同胡海等讨之。潜兵出贼后掩击,擒得忠,斩之。置九溪、永定二卫。”朝廷为了防范土家人民再次起义,遂在慈利江垭溇水河畔设置九溪卫军民指挥使司(“九溪”指喝堡溪、索溪、输赢溪、斗溪、仁石溪、张马溪、冷水溪、野牛溪、湖鲁溪),控制永顺、保靖、桑植和容美诸土司,归属湖广行省都指挥使司管辖。《明史》载:“九溪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六月置,有九渊、野牛、三江口、闸口四关。所属曰守御添平千户所,在卫北,洪武二年置。曰守御安福千户所,在卫西北,洪武二十三年九月置。曰守御麻寮千户所,在(九溪)卫北,洪武四年置。曰桑植安抚司,本桑植、荒溪等处宣抚司,在卫西北,太祖丙午年二月置。后废,永乐四年十一月改置。”[4]明代《万历慈利县志》又载:“九溪卫城,在县西北二十二都。旧无城,洪武乙巳(1389年),上命东川侯等讨夏得忠,唯立栅守御。次年,指挥吕成、韩忠等始筑之。周回千丈,计九里三十步,高一丈八尺……属湖广都司,领经历司一、镇抚司一、千户所四、百户所四,外辖安抚司一。峒一十有八,各有酋长帅之。卫置官无定员,今存者指挥使一十一人,同知一十人、佥事六人、镇抚二人,千户正一十人、副二十有二人、百户二十有九人。原额旗军二千八百六十人,户一千一百,新增操备、舍余五百五十又九人。”[5]清代康熙九溪卫志》还载:“九溪,古索口市也,在慈利县西北九十里、二十二都。明洪武中,命东川侯等讨夏得忠,立栅守御。其地扼要,为诸溪所汇,堪控制苗蛮。后因遍设卫所,遂于兹置卫,名九溪卫焉。至庚子,指挥吕成、韩忠始筑卫城。城内官置指挥、千(户)、百户,世职提防。军置四所,军卒轮流把守,官有俸,军有粮,一出本卫屯堡,自征自食;一出外属州邑,分解协济。”[6]九溪卫署设在城北部八宝街,居住军政官吏,主管辖区政治军事。九溪卫城堡共有四个大门,四门城上皆有高楼。东门称“朝天”,南门称“迎薰”,西门称“定边”,北门称“拱极”。明代景泰四年(1454年),设“九永守备”,驻扎九溪卫城。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九永守备,设协镇一员、中军守备一员、两千总、两把总,统领官兵,驻防卫城。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裁撤九溪卫。九溪卫的设置对土家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位于今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的九溪卫古城残存南、北两门以及部分明代房屋,南北城墙芳草萋萋,北门残留长达千米的城墙全用石头、砖块垒就。在卫城街巷绵延民居中,可见百年老宅、木雕窗、封火墙等10多栋明清时期土家建筑。2011年,“九溪卫古城”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17年10月起,慈利县文物局湖南大学考古系考古专家共同组成考古队,对九溪卫古城址进行为期半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一批文物古迹。他们认为九溪古城保存完整,具有代表性,是全国不可多得保存较好的卫所遗存,对研究古代卫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九溪卫古城申报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做好准备工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