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建置演变及其复杂性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建置演变及其复杂性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致使澧水流域建置频繁更易。东汉末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这使秦汉以来的郡、县二级制演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赤壁之战后,刘备领荆州牧,武陵郡归属蜀。刘备占领峡江后,以抚慰为主,采取羁縻政策。东吴大将吕蒙领军袭击南郡江陵关羽,关羽率军败走麦城,荆州武陵郡归属东吴。西晋在荆州设置武陵、天门等8郡,共辖60多县。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建置演变及其复杂性

魏晋北朝时期,朝廷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致使澧水流域建置频繁更易。东汉末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这使秦汉以来的郡、县二级制演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沅澧流域武陵郡隶属荆州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是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想控制的战略要地,土家首领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笼络对象。东汉末年,荆州为州牧刘表所据。赤壁之战后,刘备领荆州牧,武陵郡归属蜀。故《三国志·吴书》载:“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刘备占领峡江后,以抚慰为主,采取羁縻政策。刘备率领将士“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1]。刘备派遣武将关羽率军驻守荆州。据《三国志·吴书》载:公元219年,东吴名将陆逊率军攻克南郡以后,“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东吴大将吕蒙领军袭击南郡江陵关羽,关羽率军败走麦城,荆州武陵郡归属东吴。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裂,千仞石壁之上洞开一门,吴国皇帝孙休认为是吉祥征兆,遂把嵩梁山改名为天门山,并分武陵郡西北部置天门郡,析充县置溇中县(县治在今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村)。《水经注》载:“吴永安六年,武陵郡嵩梁山,高峰孤耸,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其山洞开,玄朗如门。高三百丈,广二百丈,门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孙休以为嘉祥,分武陵(郡),置天门郡。”[2]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亦载:“三国吴置天门郡,充县有嵩梁山,山有石开处数十丈,弩射不至,名曰天门。析武陵郡西界置天门郡,治今永定卫城。天门郡以天门山名。”明代《万历慈利县志》又载:“吴景帝永安癸未,零阳山裂,有岩壁立如门,高三百丈。孙休以为祥,置天门郡,析置溇中县。”[3]此时天门郡仅辖零阳县、溇中县和充县,隶属荆州。今张家界市城区既为天门郡治,又为充县县治。据《水经注》载:“澧水出武陵(郡)充县西历山,东过其(充)县南。”[4]

公元280年,晋武帝灭掉吴国,实现全国统一。西晋在荆州设置武陵、天门等8郡,共辖60多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天门郡新置澧阳县(在今石门县),并改充县为临澧县,县治在今张家界市城区古城堤。据《水经注》载:“充县废省,临澧县即其地。临澧县之故治,侧临澧水,即为县名。晋太康四年置。”[5]清代《直隶澧州志·古城邑》亦载:“临澧城,晋析充县地置,在永定县城。”清代《光绪湖南通志》又载:“临澧县即充县之故治,侧临澧水,故为县名。”清代《光绪永定县乡土志》还载:“临澧县故城,在(永定)县城西门外、澧水北岸、教场街一带之古城堤。”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天门郡治迁往澧阳县(在今石门县城)。(www.xing528.com)

据《宋书·州郡志》载: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武陵、天门诸郡属郢州刺史。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武陵郡、天门郡仍属荆州。南朝齐时,天门郡治又迁往零阳县(在今慈利县城)。据《北史》载:南齐已把加封少数民族首领说成“酋豪世袭,事炳前叶”。这说明土家祖先早已实行世袭制度。南朝萧梁末年,皇族萧察投靠北朝西魏政权,天门郡为西魏控制。西魏泰帝二年(555年),改天门郡为石门郡,改澧阳县为石门县,石门郡郡治设在石门县。据《隋书·地理志》载: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废溇中、临澧二县,因境内有崇山而置崇义县。又新置北衡州,其州治、县治亦设充城。北周统治者将天门山作为“南岳”,故名北衡州。明代《万历慈利县志》记载:“后周建德中,天门郡为北衡州,祀天门山为‘南岳’,革溇中、临澧二县。”[6]清代《同治石门县志》亦载:“宇文地南不至衡山,祀天门为南望,故置北衡州。”《民国慈利县志》又载:“北周建德四年,废溇中、临澧二县,以其地置北衡州。”清代《同治续修永定县志》也载:“北衡州城,北周废溇中、临澧二县城置,即今(永定)县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