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写《王命论》,奉劝隗嚣不要痴心妄想做天子帝王梦,汉必复兴,应当踏踏实实保刘秀,可隗嚣不以为然。班彪于是打铺盖卷走人,良禽择木而栖,向西投奔凉州另一个军阀窦融。
窦融七世祖窦广国是汉景帝亲舅,获封章武侯,其章武侯国正在我的家乡黄骅。窦融出生于长安平陵,很小时父亲便去世了。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会更早自立,而且他本身家底富厚,成年后便成为一个豪侠人物。
西汉后期的侠多是黑白两道通吃,窦融本职为军官,在新莽军中参与了平定翟义、赵明起义的战役,因战功被封爵。他还把一个妹妹嫁给了大司空王邑做小妾。后来,跟王邑一起打了昆阳之战,战败逃回长安,升任波水将军。
刘玄大军攻入长安,窦融率军向当时刘玄的大司马赵萌投降。赵萌对他非常器重,向刘玄大力推荐:窦融有大才,实堪大用。
刘玄挺高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河北还乱着呢,就让他去做钜鹿太守吧。
赵萌兴冲冲回来通知窦融:好消息,皇上答应让你去做名城钜鹿太守,估计这几天就能下正式任命书。
窦融且喜且忧:赵萌真不赖,皇上对咱也认可,挺好!可是,当此乱世,钜鹿乃兵家必争之地,吉凶难测不养人。怎么办呢?
窦融把几个兄弟叫来一起商量,最后下定决心:坚决不能去钜鹿,应当争取去张掖!兄弟们,咱们高祖父做过张掖太守,其他几位窦家长辈都曾在河西地区为官,那地方耕地好,牧场好,未经战乱,不仅富裕,而且张掖属国有精兵上万骑,又有黄河天险。
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后汉书·窦融传》
那才是适宜安家落户绵延种族的地方。
兄弟们点头:有道理!可是,赵萌大司马好不容易给你求来钜鹿太守官职,还能变得了吗?皇上可是金口玉言。
窦融说:那没办法,硬着头皮求呗。
融于是日往守萌,辞让钜鹿,图出河西。——《后汉书·窦融传》
他天天就去磨赵萌,肯定也少不了送礼什么的,弄得赵萌没办法,硬着头皮又去找刘玄。
最终,窦融如愿以偿,做了张掖属国都尉,跟张掖太守平级,并举家迁至张掖。窦家在张掖是寡妇生孩子——有老底儿,而且窦融作为京师豪侠威望很高、能力很强,又好结交。所以,到了张掖不久,窦融就跟河西五郡的太守、都尉们打成一片了。
穿过凉州的这段黄河大致是南北走向,黄河以西有武威郡、金城郡大部、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这就是河西五郡。河西五郡的太守、都尉们都是更始帝刘玄任命,听命于刘玄,而刘玄倒台后换了新皇帝刘盆子,怎么办呢?何去何从?
五郡长官凑在一起研究:咱们河西地区形势特殊。
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勠力则不能自守。——《后汉书·窦融传》
整个河西五郡就像个勺子把,窄长一条伸出来,北边有匈奴,南边有羌人,西边是西域,东边是黄河,跟腹地断开,随时都可能遭到匈奴和羌人的夹击,如果不勠力同心,团结一致,难以自存。问题是,怎么团结起来?
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后汉书·窦融传》
咱们这帮人都是太守、都尉,同为二千石级别,互不统属,没法儿统筹调度、协调布防,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必须推举出一个大将军来,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同盟,共进共退。
推举谁呢?最后,他们推举了窦融。中间,有两个郡的太守反对,挂印而去,窦融都安排了新太守。
随后,窦融作为五郡大将军,干得很好,“修兵马,习战射”“羌胡皆震服亲附”“上下相亲,晏然富殖”,有效防备了羌人和匈奴的“寇略”,发展了地方经济,深得人民爱戴。这也可见,在乱世,割据的军阀有时是颇得民心的。为什么?因为他能保这一方百姓的平安。
河西的平安,也吸引来很多河东难民。河东包括了当时隗嚣完全控制的天水郡、陇西郡,和他大致控制的安定郡、北地郡等。此前,隗嚣自称西州大将军。
分遣诸将徇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皆下之。——《后汉书·隗嚣传》
所谓“皆下之”,只是名义上河西五郡承认隗嚣的“西州大将军”称号,实际上依然独立于隗嚣之外。然隗嚣虽极力笼络他们,但窦融和五郡太守经过审慎的思量,依然不顺从。
观符命而察人事。——《后汉书·窦融传》
他们既分析了所谓天命方面的情况,又分析了军事实力情况,最终认定保刘秀才是正道。
而刘秀也非常及时地派来使者,送来大笔好处,封窦融为凉州牧。
当时,刘秀给窦融的玺书,写得非常精到,既谦虚,捧得窦融很舒服,又洞若观火,把窦融思量犹豫的问题都给明明白白地划出道来。
玺书既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后汉书·窦融传》
一封玺书便展现出刘秀的英明和实力,令河西五郡折服:这真是明君圣主,跟他没错!
建武六年(30)春,刘秀的帝王之战告一段落,整个东部地区的各路军阀被他全部剿灭,派出去的各路军队陆续返回洛阳。刘秀大宴群臣:各位将军辛苦了,打了这么多年仗不容易啊!如今,只剩下隗嚣和公孙述,隗嚣已遣子称臣,公孙述远据边陲偏安一隅,朕想干脆不理他们了。
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后汉书·隗嚣传》
把他们置之度外,不打了,争取通过政治谈判,慢慢实现统一,让将士们和老百姓们都少受些战争带来的苦难。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皇上仁爱,万岁!
可是,你不找他碴儿,他找你碴儿。没过几个月,公孙述主动出击,派兵出江关,沿长江而下,要夺取荆州。刘秀一看:那就打吧!
于是,他下诏给隗嚣:我们要从天水伐蜀,请你带兵打前锋。
同时,他起驾奔长安,说是来祭扫园陵。
建武六年(30)五月,刘秀到达长安,东汉大军在长安集结。这时,隗嚣只有两条道:一条道,是把手下大军拱手交出,给刘秀做伐蜀的先锋,当炮灰,自己最后封个侯,没准儿也跟樊崇一样被弄死;另一条道,就得立即联合公孙述,对抗刘秀。隗嚣选择了后者,在陇坻设重兵,阻击汉军。
窦融则立即上书刘秀,表忠心,表示河东五郡“砥厉兵马”随时听候调遣。同时,他致信隗嚣,对其错误抉择深表遗憾:您好糊涂!这一弄,您前期做的那么多工作不白弄了吗?您儿子还在洛阳,不也白扔了吗?
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岂不惜乎!——《后汉书·窦融传》
而且,您怎么可能成功啊?仅凭凉州的人力、资源,“易以辅人,难以自建”,绝做不了帝王。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窦融传》
智者、仁者做事都非常慎重,不会拿手下的生命去冒险;都选择走正道,不会为了所谓的成功而不顾道义、不择手段。可是,您为手下万千将士们考虑过吗?为做人质的儿子考虑过吗?悬崖勒马吧!我可能说得太直,您不乐意听。所谓:
为忠甚易,得宜实难。——《后汉书·窦融传》
对人忠诚,关心他,善待他,有这个心挺容易,但具体怎样表达才让对方乐于接受挺难。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一片好心付出却惹来怨恨,所谓“以德取怨”。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仍然这样直率地奉劝您,还请您理解,请您好好考虑一下吧。
隗嚣不听窦融的奉劝,开弓没有回头箭,决然与刘秀开打,从建武六年(30)打到建武九年(33),隗嚣病死军中,其子隗纯又坚持了一年。
这四年间,双方打了无数场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寇恂招降隗嚣大将高峻那一场。当时,寇恂奉刘秀的招降玺书,来到高峻占据的城池前。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来寇恂营中谈判。皇甫文很强势,在谈判过程中寸步不让,寇恂谈着谈着突然暴怒:来人,把这个狂徒拉出去斩了!
在场将领们很惊讶:寇大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高峻手下有上万精兵,他这座城咱打了一年多都没打下来,因此皇上才想招降他。您要是把他的军师杀了,岂不更僵了吗?
寇恂把眼一瞪:是听你们的,还是听我的?来人,推出去,斩了!
“咔嚓——”皇甫文人头落地。他的随从都吓傻了,寇恂依然满脸杀气:你们都看到了吧,回去告诉高峻。
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后汉书·寇恂传》
要想投降,就他娘的马上投降!要是不想投降,那就让他好好守城吧,以后再想投降,老子也不给你们机会了!
高峻当即开城门投降。
手下将领们既高兴又困惑:寇大人,怎么您把他的军师杀了,他还就投降了呢?
寇恂笑笑:这个道理挺简单。皇甫文是高峻的军师、文胆,高峻能顽抗到现在都是他在给高峻鼓劲儿出主意。
亡其胆,是以降耳。——《后汉书·寇恂传》
我把这个“文胆”杀了,高峻没了继续对抗的主心骨,只好投降。
诸将皆服。
另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事情,是大树将军冯异在打隗纯期间病死军中。其间,刘秀还曾面临后院着火的问题,洛阳周边有叛乱,搞得刘秀两头忙,也是险象环生。总之,打隗嚣很不容易。隗嚣不愧是一代枭雄,很厉害,《后汉书》评价他:
区区两郡,以御堂堂之锋,至使穷庙策,竭征徭,身殁众解,然后定之。——《后汉书·隗嚣传》
隗嚣仅凭着手里天水、陇西两个郡,对阵刘秀的举国大军,愣是把刘秀整得智穷力竭。如果不是隗嚣病死,这个仗还不知道得打到什么时候呢!
若嚣命会符运,敌非天力,虽坐论西伯,岂多嗤乎?——《后汉书·隗嚣传》(www.xing528.com)
要不是因为刘秀这个对手实在太强大,既有军事天才,又有符命所向,但凡换个别的对手,隗嚣没准儿真能成就西伯周文王的事业。
刘秀后院失火,不得不连夜赶回洛阳,临走时,给继续率军攻打隗嚣的大将岑彭留下玺书说:本已胜利在望,可我必须先回洛阳,你们再加把劲儿,争取平定陇右。然后,他直接挥师南下伐蜀。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后汉书·岑彭传》
人这辈子受的多少苦累都是因为不知足啊!得陇望蜀,得了陇右,又想得蜀地。此前,每次发兵征战,我的头发、胡须都白一层,后面真不知道还得吃多少苦,咱们一起努力吧!
刘秀说这话时还是建武八年(32),刘秀想不到隗嚣竟然又坚持了两年,一直到建武十年(34)年底,他才全部拿下凉州,得了陇右,他的头发胡子不知已白了多少。接下来,他迫不及待地伐蜀,打公孙述。这一打,又是两年。
大致上,刘秀伐蜀是兵分两路:一路是以大将岑彭率战船数千艘沿长江溯流而上,从荆州自东向西进入蜀地。这一路,很快便打到了江州,即今天的重庆。
另一路,走陆路,从原来隗嚣盘踞的陇右地区自北向南进入蜀地。这一路,很快便拿下了武都郡的河池。这一路的主帅是刘秀的亲表哥来歙。此前,来歙曾数次代表刘秀出使隗嚣,克服了很多困难,对怀柔稳住隗嚣立了大功。打隗嚣,来歙又是主帅,冯异、耿弇都听他调遣。所以,来歙当时威名远播。他的这支汉军攻入蜀地,给公孙述的压力非常大。怎么办呢?《后汉书》写得很简略:
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后汉书·来歙传》
公孙述竟然派刺客刺杀来歙。来歙没有当场毙命,派人火速叫来副帅虎牙将军盖延。盖延一进大帐,只见一把匕首刺中了来歙的要害,来歙牙关紧咬,脸色煞白,汗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而手中竟然还拿着一支笔,伏案给刘秀写遗折。盖延大哭,跪在来歙跟前泣不成声。来歙强打精神,咬牙骂道:
虎牙何敢然!——《后汉书·来歙传》
别哭了!堂堂虎牙将军就这点儿出息?我叫你来是要把军中大事交付给你。
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后汉书·来歙传》
要不是因为刀子扎在我身上,我非得斩了你,以肃军威!
盖延止住悲声:我错了,我错了,您说吧,有什么要嘱咐的。
来歙把各方面事务交代完,把给刘秀的遗折写完。
投笔抽刃而绝。——《后汉书·来歙传》
把笔一扔,把匕首拔出,气绝而亡。
“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这支陆路伐蜀的汉军往下没法儿打了。
按道理,另一支水路伐蜀的汉军主帅岑彭应当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严防刺客。可惜,他没有足够小心。几个月后,就在这支汉军即将兵临成都城下之际,公孙述故技重演。当时,天色将暮,岑彭率军就地驻扎。他问手下:此地何名?
手下答:据说此地名彭亡。
岑彭心里一硌硬:彭亡?我叫岑彭,这个地方叫彭亡?不行,咱得改个地方驻扎……算了,眼看天就黑了,明天再说吧。
当天夜里,刺客伪装成公孙述逃亡的奴仆向岑彭投降,将岑彭刺杀。
这个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凡是出现过的问题,一定要有一万分的警惕,不然,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再次出现,这种悲剧很快就会再次重演。亡羊就得立即补牢,补得越快越好、越坚固越好。这是刘秀这边的教训。
站在公孙述这边,教训可能更加惨痛。首先,刺杀汉军主帅,并没能遏制汉军的攻势,只不过稍微拖延了一点儿而已。很快,在荆州待命的大司马吴汉又杀了上来,来势比岑彭更凶猛,是带着复仇的怒火杀上来的。建武十二年(36)春天,吴汉攻下成都旁边的卫星城广都,大军紧逼成都。城内大乱,公孙述手下文武官员纷纷偷逃出城,向吴汉投降。公孙述气急败坏,下令叛逃者一律夷三族!不管用。使者送来刘秀的劝降信,刘秀说:虽然你刺杀了朕的两员爱将,朕仍然可以给你留一条活路。投降,保你宗族完全。
他的心腹劝公孙述接受,公孙述低头沉默良久,然后抬起头,清了清嗓子,说:
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后汉书·公孙述传》
成败在天,自古以来有过天子投降的吗?以后谁敢再讲投降二字,杀无赦!传旨,全城总动员,全力备战!
与此同时,吴汉也收到了刘秀的诏书:成都城内尚有公孙述精兵十万,你千万不要轻敌,宜坚守广都,等其来攻,不可主动进攻,“勿与争锋”。
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后汉书·吴汉传》
要打持久战,打包围战,打阵地战,打消耗战,把敌方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发起总攻。
吴汉不以为然,他要乘着汉军锐气主动出击,率军出了广都,逼近成都。他把军队分为两个大营,亲自带一个,将军刘尚带一个,两大营相距二十余里,遥相呼应。
数千里外的刘秀闻讯大惊,急忙发来诏书:你这是大败着!如果公孙述重兵攻刘尚营,你想救都来不及。一旦刘尚败了,你也就败了。赶紧退回广都!快!
刘秀的诏书还没到,吴汉便已吃了败仗,两个大营被公孙述分割开,形势危急。不过,吴汉太能打了,他可以说是东汉开国的战神,虽败但未溃败,很快便稳住了阵脚。然后,玩了一个金蝉脱壳。
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后汉书·吴汉传》
重与刘尚兵合一处,合力反击,反败为胜。接下来,又八战八胜。
公孙述眼看着要坚持不住了,问计于延岑。延岑本是关中军阀,被冯异打败,逃到公孙述手下,是公孙述的得力干将,也是很厉害的豪杰人物,他把脖子一梗,说:
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后汉书·公孙述传》
咱跟他们决一死战!兵法说得好,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您可不能爱惜钱财,要把它们都拿出来激励将士,咱们还有战胜的希望。
公孙述精神一振:好!跟他们拼了!来人,把咱国库里的金银财宝都拿出来,招起一支五千人的敢死队,交给延将军。
于是,延岑率领这支敢死队悄悄潜出城外,绕到吴汉大军的背后,发起突袭。汉军大乱,吴汉骑马逃窜,过河时从马上掉下,幸亏一把薅住了马尾巴,才没淹死。
经此一败,吴汉有点泄气。当时,已是九月,汉军粮草将尽,后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接济上来。吴汉想撤军。幸亏,此前刘秀派来的高人张堪给他分析了一通,使吴汉继续坚持。最终,在十一月的一场战斗中,汉军将公孙述击毙。
公孙述是战死的。
被刺洞胸,堕马。——《后汉书·公孙述传》
是个爷们,战死沙场,不。不过,他的毛病也不少。史书说他:
为政苛细,察于小事,如为清水令时而已。——《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他作为“天子”为政治国,却还用早年当县令的那一套,管得太琐碎。再者,他跟王莽似的,好给郡县改名,好搞钱币改革,给老百姓找麻烦。还有就是任人唯亲,还没怎么着就给两个儿子封了王。这些都让手下人不满,都是他失败的原因。当然,按史书的意思,公孙述之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命,他梦到的那句谶语“八厶子系,十二为期”果然不错,他真就只当了十二年的皇帝。
公孙述死后,延岑举城投降。
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二十一日,吴汉大军进入成都,将公孙述和延岑家族全部杀光。
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后汉书·公孙述传》
这也是公孙述的教训,他如果不用刺杀敌方主将这种卑劣手段,估计吴汉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气,对已经投降的公孙述妻儿家族也不会这么痛下杀手。连带着成都老百姓也都跟着倒霉,死了很多人。吴汉这个“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很可能是史家写得客气了,不客气地写的话,就是屠城!
所以,刘秀闻讯大怒,大骂吴汉,“何忍行此”,怎么这么狠?
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后汉书·公孙述传》
咱们打仗是为斩杀敌将,拯救那一方百姓,这样才是正义之师。你们这成什么了?
毕竟吴汉立了这么大的功,刘秀也不能给他什么处罚,只能骂一通,给世人做个样子。
成都的故事还不算完。六年后,建武十八年(42),成都守将史歆起兵造反。吴汉再次奉命统率大军入蜀,将其平定。
作为大司马,吴汉当之无愧是刘秀手下第一大武将,除了两次平蜀之外,他还打了无数仗,包括打匈奴等,他就是那种职业军人,随时备战,随时准备出征。
刘秀有时会打发人说:这段时间没打仗,你去看看大司马吴汉在忙啥?
每次的回禀都是:
方修战攻之具。——《后汉书·吴汉传》
他正在修造战车、修造兵器,正在备战。
刘秀感慨:
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后汉书·吴汉传》
吴大司马得力!当年周亚夫称赞剧孟,“大将得之,若一敌国”,谁得了剧孟就跟得到一个实力相当的诸侯国似的。吴大司马正是站在我背后的这样一个“敌国”!
吴汉第二次平蜀两年后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