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历史上少有战争,因为它的区位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某个大格局的战略性战役的必争之地,它不是某个大战场的核心地区或制控点所在,也不是某战略交通孔道或者枢纽。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上偶然地发生过的几场战役,倒是有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味道,也就是说,宁波这地方要么不战,一战即是中国著名战役。
宁波历史上有最著名的三次城市保卫战一次是北宋末年明州保卫战,这是宋金之间江南十八战的首战,也因为这一次的胜利,挫败了金兵铁骑南下的咄咄气势,开始放缓了南下的速度,并斟酌南北对恃的局面。一次是鸦片战争宁波反击战,这是清王朝中央政府组织的唯一的一次反击战,虽然打败了,但是很悲壮。再一次为中法战争宁波保卫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洋人”战斗的唯一一次中国人胜利的战役,它最后波及到巴黎,使法国当时执政的内阁倒台。
记住这三次战斗,你就会知道宁波在中国战争史上独特的地位。
现在,对不熟悉这几段历史的读者,我们还是不厌其烦地再把那些故事简单地说一下,其中倒是有些有趣的东西。
我们先说说宋金明州之战。
那是发生在1129年1月的事,按旧历还是宋高宗建炎三年的十二月里。1月16日,高宗在金兵追击下逃到了明州。狼狈的皇帝尚未喘过气来,十天之后,阿里浦庐浑就带着400余名金兵紧紧地追了上来。
在这以前,金兵马队在中原所向无敌,还没有遇到过顽强的抵抗,现在来到了江南,婀娜的景色更加缺少萧杀的气象,阿里蒲庐浑很得意,他万万不会料到,这一次他将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2月6日,金兵主力已取道蓝溪(陆家埠附近)车厩直抵鄞西的广德湖塘,分驻在废湖中的田舍。这时候,明州(宁波)城中宋朝的最高地方长官浙东制置使张俊心里十分明白,两种前景已经清楚地摆在面前:打,那是一场鏖战,也是宋金在江南的第一场遭遇战,金兵锐气不可阻挡;退,在强大金兵的掩杀下,也将是一次损失惨重而狼狈不堪的大逃亡。更重要的是,皇帝就在这座城里,如何保证皇帝的安全转移,这是更重大的政治任务。张俊只能选择打,于是宋金之间在江南的第一场战斗就在宁波城西的郊外打响了。
战斗打响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卅日,除夕。广德湖上的金军开始向明州城发兵挺进,前锋行到鄞西高桥的时候,宋军统制刘宝毅然率部迎战。刘宝仅仅以自己所统率的小股部队突然投入袭击,仓促中寡不敌众,战斗失利,刘宝的部将党用和邱横相继战死。这时候,统制杨沂中、田师中和统领赵密率领着水、陆两军赶到战场,大军立即投入战斗,刘宝也整军再进。张俊见高桥民间多织草席,心生一计,他急急派兵收敛民间草席,都铺在金兵马队必过的要道上。金兵马队踏上草席,果然马蹄打滑,骑兵纷纷落马。中军统制张宗颜乘机率部突破金兵的前军,杨沂中也舍舟登岸投入格斗,搏格十分激烈,武经大夫夏荣身中十八枪仍拼杀不止。正当战斗胶着之时,主管殿前司公高李质率水军舟师赶到,明州知州刘洪道也率州兵从侧翼袭击金兵。第一次战斗宋军的各部全力以赴,终于杀伤金兵千余,迫使金兵退到湖堤营寨。明州城在胜利的喜悦与战争的恐惶中度过了1129年的除夕和元旦(春节)。
下一次战斗发生在正月初二。恼羞成怒的金兵重整队伍后从西门攻城,张俊和刘洪道则在城楼上指挥狙击。还未等金兵展开战斗队形,宋军突然杀出城去,金兵不可挡,退而乱阵。西门外河道纵横、乡道拥挤,金兵在慌乱中纷纷坠落田间、河道。北方兵不识水性,也不熟悉如何在水田烂泥塘中跋涉,宋兵借地熟识水的优势,勇于格杀,金兵死伤又近千人。阿里蒲庐浑只得退兵到余姚。第二次明州保卫战又取得辉煌胜利。
金兵已经损失参半。战斗进行到这个局面,应当说宋兵完全有彻底胜利的把握,张俊也可能从此名垂青史,但是问题就出在总指挥的战斗动机的纯洁性上。张俊并没有守土保国的决心,而是得到皇帝某种秘密的承诺,他的任务只保证皇帝从东渡门登舟出海口逃向舟山时的安全。这样,明州的保卫战就变质为高宗撤退的断后掩护战。张俊必然消极。就在金兵失利退向余姚的时候,张俊也急令收兵,还一把火将西门外郊区的民居化为一片瓦砾。因为这时候,高宗已经成功转移到海上,张俊也想追赶朝廷前去领赏受爵。
逃到余姚的阿里蒲庐浑紧急向杭州的完颜宗弼(金术)求援,叫兀术派兵会攻明州,第三次战斗在正月初七发生。张俊派兵狙击于高桥,与金兵前锋接战。金兵碍于前两次的失败教训,这次不敢轻易突进,而张俊惧怕金兵迅速渡江增兵,稍稍接触了一下,打了数个回合,就借“奉旨扈从”而收兵。第二天,张俊带着他的部队悄悄地离开明州去向台州,因为皇帝正在海道上向温州靠拢。这时候,金兵没有遇到进一步的抵抗就兵临明州城下。张俊把明州的利益彻底出卖了。
这时候的明州城中,由于浙东东制置使的主力部队离去,就像釜底抽薪,已经没有多少战斗能力。浙东副总管张思正有千余人驻扎在江东,他也不愿进城来作殊死抵抗,只是隔江观阵,守着撤退的先手权。城内只有少量州兵防守。束手无策的州官刘洪道只在城楼上彻夜饮酒,麻痹神经,明州保卫战就注定了它最后只有半吊子的辉煌。第二天,金兵开始炮击望京门城楼,由于没有城外的战斗部队策应,只得眼巴巴地等着金兵的炮火把城楼炸毁。知道这座城市保不住了,守军纷纷从城东南面缒城渡水逃命,刘洪道和张思正也带着残部弃城逃往天童山,撤退时还拆毁一路上的桥梁。这就苦了后面逃难的老百姓,死者无数。金兵进城后大肆抢掠,然后放火焚城。一座诺大的明州城,不久就化为一片焦土,只有北门口的一座观音堂和几间破屋幸免。明州保卫战的第四次战斗就这样狼狈结束。
前两次战斗的失利使南下的金兵开始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在江南作战并非易事,他们擅长的马队战术已经失去了优势,从而也开始失去了彻底灭亡宋王朝的信心。明州保卫战后,金兵明显地放慢了南下的速度,并且在其后的十七场其他战斗以后,终于提出了划淮分治的停战方案。
这是宁波城发生的第一次影响中国前途的战役。
鸦片战争中英舰轰击镇海
我们要讲述的第二个故事是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组织的宁波反击战。如果说前一个故事有些半吊子的遗憾,那么这一个故事则会咀嚼出一些悲壮兼荒唐的意味。
鸦片战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占领定海,7月,派出一支小舰队由镇海北路进攻宁波,军舰进姚江,因为水浅搁住,被中国军民击沉;一个很大胆的定海县乡民包祖才,居然捉到了一个叫安突德的英国军官。英方司令伯麦向中方要人,钦差大臣伊里布以归还定海为条件,双方开始议和。议和的过程很缓慢,到次年八月,议和破裂,英军攻陷石浦、定海,宁波城成为英军下一个夺取的目标。中国方面的战斗力量十分单薄,当时只有两江总督裕谦率3000余名守军在宁波城的防守战线上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裕谦知道,宁波保卫战的要害是死守镇海口,因此他亲自坐守在镇海城里,指挥甬江口的防卫。1841年10月10日黎明,英军以十四艘炮舰联合作战的形式发起了登陆攻坚战。英军中有中国通,深知江口的登陆以江南为要,江南易登陆而且可以迅速展开兵力。“复仇神”号(Nemesis)载中央纵队步、炮、工兵440名在“巡洋”号(Cruizer)的掩护下首先向甬江南岸发起进攻,“弗莱吉森”号(Phiegethon)载左纵队步、炮、工兵和来复枪手1060名同时向江南的小浃江发起进攻,两支英军共同在江南登陆。他们以沙蟹岭为掩护,绕至金鸡山后,向金鸡山中国守军主阵地发起猛烈的攻击。中国总兵谢朝恩中炮落海身亡,守军在与敌手数次短兵相接后寡不敌众,全师壮烈牺牲。南路英军占领了江南的制高点金鸡山,并迅速向宁波推进。
在甬江北岸,北路英军集中四艘炮舰猛击招宝山阵地。这是英国远征舰队中的主要战斗力,威里士厘号(Wellesley)伯兰汉号(Blenheim)都装有74门舰炮,布郎底号(Blonde)也有44门舰炮,而最小的摩底士号(Modeste)至少装有20门炮火中国军队的前线指挥官浙江提督余步云临战怯场,一会儿推说女儿结婚,一会儿又说老母生病,想托辞避阵。于是北岸延误战机,10时15分,英军炮击毁坏守军海岸主炮台,并在西北海塘登陆仰攻。余步云放弃炮阵地逃窜,镇海以孤城暴露于敌方炮火之下。裕谦在镇海城组织反击,突然弹药库爆炸,守军大乱,纷纷逃命,局面无法控制。英军血洗镇海。裕谦夹在难民中悲愤至极而吞金自尽,成为鸦片战争中殉国的最高级别官员。
宁波方面得知镇海失守的消息后,城内一时大乱。百姓倾城奔避,文武官吏也相顾无策,纷纷弃城夺西、南门逃遁。10月12日,当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巴加乘坐“复仇神”号到达宁波灵桥门的时候,这位外国司令发现城门洞开,城内并无一人。次日下午巴加再率九艘英舰到达三江口,宁波城不战而得。英军进城大掠,当时参加这一抢掠的某军官在日后的手记中写道:“掠得可供两年之用的谷物和二十万元左右的现金、纹银。”(www.xing528.com)
镇海招宝山和金鸡山
也就在宁波失守不久,道光皇帝命扬威将军奕经办理浙江军务。
到第二年的三月里,一路游荡的奕经来到了杭州,开始考虑战略决策。
他想乞灵于神祇,就到西湖边的某个庙中求签,得到“虎头人”三个字的签文。于是与随从们反复领悟,最后有个聪明的参谋突然悟到了个中的反击英军之“道”。他这样解释道,英人是洋人,洋者羊也,以虎扑羊,是这次反击的的要领。一算即将来临的1842年是壬寅年,寅即虎,也即是虎头年,于是奕经决定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也就是那年的正月廿九四更,由一名属虎的将军段永福率军反击英军,宁波必能收复。此计划称作“五虎扑羊”。
反击战分三路进行。一路由大隐攻宁波,总兵力3600人,这是主攻部队;第二路自大宝山攻镇海;第三路由定海和道头港火攻英军的舰船。大隐出发的攻城部队分两队分攻宁波城的西门和南门,攻西门的一队由金川八角碉屯土司、副将阿木穰率400名战兵打头阵,游击梁有才率四川提标兵500名作前锋策应,那位属虎的提督段永福率贵州提标兵800名为总翼长。攻南门的一路由游击黄泰率甘肃提标兵500名为头阵,总兵李廷扬率江西水师600名为前锋策应,那个在招宝山临阵逃脱的提督余步云,这一次率湖北提标兵800名为攻南门的总翼长。3月10日也就是正月(寅月)廿九日(寅日)凌晨四更(寅时),发起总攻。
在这之前,英军早就雇用了慈溪人陆心兰为间谍,陆心兰混入奕经军中,深得奕经器重,到这时已经刺到奕经的全部作战计划,即将发生的中英之间的战斗对英军来说,已经烂熟于心。于是英军倒设了一个大陷井,让奕经来钻。英军洞开西城门,又在城内潜挖深坑,暗埋地雷。当段永福率队一探城门进入月城,立刻中了英军的埋伏,攻城部队误踏地雷后,阿木穰等百余人阵亡攻南门的黄泰一听到西门炮响,立即推进,英军佯装败退,把清兵诱到紫薇巷英军的埋伏圈内,黄泰这才发现从屋顶高墙上突然射下无数子弹,混乱中中国军队卷入巷战。英军以葡萄弹和铁筒弹猛击攻城部队,清军伤亡不下五六百人。
黄泰及守备魏启明阵亡。
实际上双方并不是在打仗,而是中国军队按照英军设计的程序老老实实地走向失败和死亡。
进攻镇海的部队由于夜间迷路,到黎明始终未出大宝山,天明时与英军战舰遭遇,双方激战后,将军朱贵及所率400名固原兵全数战死。另一路反击部队也失手。宁波反击战彻底失败。
同为一座城市,失之容易,复得却难于上天。天时耶?地利耶?
人和耶?抑或人心与武器的交量耶?总之,宁波城丢失了,英国人在这座城市里建立了临时政府,直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才恢复行使主权。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44年后的中法战争时期。这个故事的结局会让我们稍稍感到一点光明和欣慰。
188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的寒冬里,南洋水师的开济、南琛、南瑞、澄庆、驭远五艘军舰由总兵吴安康率领前去增援遭法军袭击的福建水师,途中与7艘法国军舰相遇,不敌而北返,法舰紧追不舍,“澄庆”号与“驭远”号避入石浦港,官兵放水沉船后登陆溃退;另三艘避入镇海口,法舰尾随不放,紧追到镇海口外。次年正月十五,纽回利、答纳克、巴夏尔、德利用方等4艘法舰向镇海口发起攻击,用猛烈的炮火袭击招宝山炮台,中法镇海口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招宝山炮台守将周茂训当即开炮还击击中纽回利号船头,断其头桅,不久又伤其船尾。这时,避入甬江口的南琛等南洋战舰也出航炮击法舰,击中法舰两炮。法舰则用排炮轰击守军的炮台,战斗从未时打到申时,双方发炮都有数百发,法舰火力不支,乘暮色退还海面。
三月初三日,法舰再次进攻。守备吴杰督战,这位老将军亲自开炮击中法舰答纳克号烟筒,折其头枪。被击伤的法舰上有一根巨大的横木突然下坠,正好砸在法军指挥官孤拔的头上,孤拔因此负了重伤,不久死于澎湖岛。
法军见白天明攻不成,想改用夜间潜击。第二天夜里,正好风雨暗晦,法军乘小船组织突击队悄悄靠近海岸,想偷袭守军炮台,不料又被警惕的守军发觉,一阵猛烈的还击把偷袭的法军击溃了。
从此法舰不敢冒死进攻。三月十四日,泊在海面上的法舰向海岸炮台开炮遥击,由于炮台事先换石为土,落到炮台上的法国炮弹只炸起一些尘土,炮台没有大伤。法舰也不敢贸然靠近,守军则时时百倍警惕,双方对峙多日。
守军在这时开始主动出击。四月九日,副将王立堂挑选了一批敢死志士,偷偷用八辆后膛炮车,暗中运到贴近法舰的南岸清泉岭下,至四更黎明突然开炮,法舰连受五弹。从此法舰再不敢发起攻击,只在外洋远远漂泊,直到中法战争结束。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交战,洋枪洋炮占压倒性优势,中国军队从无胜利可言。唯有此次,中国军人坚决地把法舰狙击在镇海口外,并使其受到重创。在此期间,宁波城里的政府和守军也对法国传教士和法籍引水员严加限制,城里的居民掀起声援拥军热潮。为防战事态势扩大,宁波城周边,东起育王岭,北到江南戚家山和江北后海塘,中国军队准备了两万多预备队,欲与法舰决一死战。可以想见,即使海战中法舰不失利,他们在登陆得逞后,马上会遇到陆上十倍于他们的中国军队的反击,法军却失去了舰炮的优势,这样,陆上的战斗也必置法军于死地。
我们讲述了这三个故事,能说明什么呢?其实并不说明什么,因为这是历史。历史并不为说明什么而发生,它只在发生的时候必然地发生了。一切事后的分析、研究、假定,都如人们的“死后验尸”。但是至少说明一点,以宁波为防卫目标的一切体系,一旦战争爆发时,其结局也常常是千变万化,城市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保卫的严密而岿然不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