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近代生活,听起来明白,真正要下一个定义很难。大体而言,它有几个方面的标志。一是近代教学机制的引进,改变了城市文化人数千年来读书做官的价值定位而把目光投向科学、经济与艺术;二是电和机械的引进,改变了数千年来城市照明和交通的方式;三是近代通讯方式的引进,改变了人们多少年来传统的联络交互方式;四是西医的引进,改变了传统中医诊脉开草药的方式而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医疗观;五是近代城市管理思想的引入,“公众”的利益被逐渐重视起来,出现了公共性的城市设施。还能有一些新的标志性事物,但是上述的这些,已经能够阐述城市近代化的演变,我们毕竟不是在做学术论文,而是讲述城市自己的故事。
西方的传教士带来了宁波城市近代化的萌芽。
西方宗教对宁波有影响,大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主要是天主教的传入,传教士专注于信仰的传播,并没有对宁波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产生深度的影响。1628年也即是明崇祯元年,葡萄牙天主教士费乐德来到宁波,发展了80名教徒,意大利传教士李类思、孟士表也在明末随之到达,并在宁波建立教区,孟士表还成为首任天主教神父。入清以后,来宁波的外国传教士就更多了,主要是法国人。
江北岸天主堂
1701年,法国的耶稣会士利圣学来到宁波,在药行街建立了第一座教堂。这座从老城中心矗立起来的哥特式建筑,成为一道西方宗教的特殊广告,也在建筑形态上改变了宁波老城千年不变的格局。1850年,宁波的传教士顾芳济成为浙江省代牧主教,这座教堂也成为浙江的主教堂。男教士登陆后的124年后,女性传教士也随之登陆。1852年,法国仁爱会派出第一批修女来到宁波,在南门办仁慈堂。1872年江北建圣母七苦堂,后成为主教常驻堂。1879年,法国传教士赵保禄到宁波,出任浙江代牧主教,形成天主教在宁波的最显赫时期,民谚有“道台一颗印,不如赵主教一封信”。天主教在此后开始有较大的发展。赵保禄本人倒是一位倾心于宁波教会事业的人,他死于故乡巴黎,但灵柩仍不远万里运抵宁波。到新中国成立初,宁波的天主教有教徒17300人。这一数字并不大,也即是说,天主教的努力,只是改变了很少一部分宁波人的信仰,却并没有改变宁波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时期主要是基督教开创的,这一时期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宁波老城的近代生活开始萌芽。大约比天主教的登陆稍晚了一百余年,1843年,随着宁波在“五口通商”中正式开埠,美国浸礼会医生玛高温来到宁波,这是一位温和而坚韧的美国人,他在北门找到了一座古老的道观佑圣观,在道观的厢房里开设了他的西医院,开始施医传教。
洋教士在道观里开始他的传教事业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仿佛当时的道教已经很不景气,或者洋教是否想利用中国的道观更显得具有宗教感,这些已经不得而知。反正佑圣观里的那个小小的诊所,不但标志着基督教在宁波的正式传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宁波人从没有接触过的医学——西医,就这样正式登陆了,佑圣观的那个蓬荜生辉的诊所就是日后华美医院的前身。第二年,美国长老会医生麦嘉谛得到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的帮助,在领事馆的附近开设了一家西医院,同时传教,他的第一位信徒就是他的广东厨子。西医在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上很快地取得了人们的信任,再没有比这种立竿见影的成功令人信服他们的能耐了。然而西医带来的不仅仅是治病防疫的技术,他们对于人体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世界的新的解释,无不在这座经历了1000余年历史的老城,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印象。
华美医院
传教士相继又创办了一些西医院,比较著名的如:184年由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创办于永丰路的华美医院,1846年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创办于槐树路的惠爱医院,1870年由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创办于孝闻街的仁泽医院,以及同时代由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创办于白沙路的体生医院。宁波西医是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而传入的,他们在西医学的范围里同时发展自己的信仰,这使以前宁波的华人西医师也大多为基督徒,他们以一种科学精神在民间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并对卫生常识的普及起到了作用。
就在美国长老会医生麦嘉谛来到宁波的同一年,也即是1844年,苏格兰长老会东方女子教育促进会派奥德妥女士到宁波,教会给她的任务首先是在宁波的老城里开办女子教育的机构女塾,这消息在当时的老城里简直石破天惊。传统的中国从来没有女子专门教育一说,传教士却告诉人们:女人同样可以享受教育。这所女塾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后来,该女塾又在美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英国循道公会的支持下发展为甬江女子中学。其后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学校我们可以大致地开列一份清单:
1855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在北郊路创办浸会中学;
1867年,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在泗洲路创办斐迪中学;
1868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创办三一中学,设高中于广仁街,设初中于双池巷;
1881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槐树路创办崇信中学;
1894年,英国基督徒公会传教士在东郊路创办华美学校;
1923年,美国浸礼会、长老会传教士在北郊路创办四明中学;
1925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在永丰路创办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35年,英国循道公会、美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新马路创办浙东中学。
崇信小学
与此同时,传教士还办起了一批小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的中学有半数办在老城之外的江北、江东地区,而小学,几乎绝大多数办在老城之内。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其中有更深邃的原因。传教士创办的小学主要有:
184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槐树路创办崇德小学;
1855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在中山西路创办四明小学;
1860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在永丰创办路圣模小学;
1867年,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在开明街创办斐迪小学;
同时期,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在白沙路创办斐德小学;
1868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在孝闻街创办三一小学;(www.xing528.com)
1881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槐树路创办崇信小学;
1883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在永丰路创办慕义妇女补习学校;
1903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白沙路创办崇正女学堂;
1912年,伯特利教会传教士在草马路创办伯特利小学。
传教士传入的是一种“新学”,它在教学目的、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与当时国人办的学塾迥然不同,主要是教育的精神一改以往读书做官的狭隘目标而让人看到了经世致用的全新前景,即倡导科学文化,培养经世技能。课程开设上有国人学塾所没有的数、理、化和英语,即使国文也不再以传统的小学功课、诗词技法、四书注释为要务,而是以识字作文为目的,因此后来到国外或高等学校深造的学生,教会学校的毕业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宁波日后出现的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有许多启蒙于新法施教的教会学校,其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学设立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更是一种前所未闻的“杂艺”,此外如硬笔书法,也是最早进入学生的课程。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让女孩子读书,教会学校尤其不排斥穷人的孩子,因而贫穷的女孩子的入学问题开始得以实现,虽然从数量上说尚属毛麟角,但毕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如梅墟金家漕贫困教徒的女儿金雅妹,得到美国长老会医生麦嘉谛的收养和培养,成为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并被高薪聘为袁世凯的私人医生。教会学校为后来宁波新学所作的基础工作,以及直接培养的人才,都对宁波的近代文明是一个推动。所谓风气先开,有许多也是从教会学校开始。
从现在我们获得的资料来看,当时来到宁波的这些基督教医生和教师,他们在宁波的主要的热情并不是传教,而是行医和教学,基督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老城里居住着的那些外国人自己坚持着的信仰。1847年,也就在玛高温到宁波的第五个年头,这位西医医师才发展了他的中文教师周祖廉入教,成为宁波籍的第一个基督教徒。在此后的年代里,有众多的外国基督教派来到宁波,他们基本上采取了明末的“利玛窦模式”,以科学普及、医学、教学等方式,接触和培养中国的知识阶层,不动声色地进行传教活动,然而经他们介绍进来的西方文化精神和文化样式,却开启了宁波老城中人们崭新的近代文化的心扉。
1845年,美国长老会在城里开设华美书馆,成为近代宁波出版业的起始点。书籍作为新知识传播的载体影响开埠后的宁波人。
1854年,浸礼会创办了中文版的《中外新报》,宣传教义,介绍科学知识,这不但是宁波老城的最早报纸,而且也成为浙江最早的报刊。从此宁波城里就有了各种报刊,而且通讯业一直是宁波比较有特色的产业。
1912年,美国神召会女教师倪歌胜在宁波开办孤儿院和收养弃妇的妇女爱养所,她开启的正是宁波近代慈善事业的先河。基督教在城区及近郊先后共办起恤孤院、孤儿院、难童福利所等共10所,如高桥恤孤院、伯特利孤儿院、基督徒安乐院等,此外难童福利所前后共有6处。这些教会办的慈善机构,基本上创办于20世纪初,到1951前后因被人民政府接收而停办,但是他们的努力使宁波的民众获得了一种普遍的仁慈观念。
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改变着老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还是采取罗列的方法,来看看一些近代意义的事物如何逐渐改变着宁波老城的。
轮船是最早被宁波人接受的机械交通工具。1854年即清咸丰四年,为了能为南下北上的宁波当地帆船护航,防止沿海猖獗的海盗寻衅滋事,宁波航海业的商民向广东外商购得大轮船一艘,定名为“宝顺轮”,担任巡洋、护航的任务。这是宁波最早的轮船,也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轮船。到1873年,出入宁波港的轮船已达到570艘次。
接下来被接受的是新式的邮政。1878年也即是清光绪四年,宁波海关书信馆开始收投公众信件,并在同城内投递。这使人们享受到了咫尺天涯传讯服务的愉悦。同年辟上海轮船邮路,经上海转送,可达沿海沿江各通商码头,信息的传递改变了人们对空间距离的认识。
1906年的“宁绍轮”
这种通讯服务很快又得到了一种新的更快的形式所补充,电报于1883年也即是清光绪九年进入宁波,这年的六月里,老城里建立了官督商办宁波电报分局,配备了莫尔斯收发报机,宁波人可以用汉文、英文两种明语电报的方式,沟通上海、杭州等23个城市。1885年,在中法战争爆发前夕,为了谨慎保密,架设了从新江桥堍到镇海西门杜冠英营务处的39公里专用电报线路,次年二月有线电报开始在宁波应用,在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中,电报通讯起到了迅速准确传达军讯的作用。1906年有线电报又增办了汉、英文密码,更加增强了通讯的保密性。宁波的有线电报作为苏浙闽粤四省长途有线电报的一部分,很快应用于商民。
对于老城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出现在1897年,那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三年,老城创办了宁波电灯厂,电作为一种崭新的能源,开始对老城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木头的电线杆和金属的裸线开始铺向大街小巷,数千年来熬油点灯的日子终于结束。不知为什么,宁波人把家门口墙旮旯上树立的电线杆称为“电线码头”,大概人们认定这是一种舶来品,同时也把在电线杆上灵活作业的架线电工叫“电灯猫”,这个“猫”字在宁波的方言中读作“曼”,或许正是“man”的直接音译,正如宁波人把老人“oldman”叫作“屙尔曼”一样。
电话于1913年进入宁波。这年3月里创办了宁波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电话公司在江心寺跟设立了机房,安装了磁石式交换机200门,5月5日正式通话。开始时仅仅为军政机关所使用,但它的神奇而便利的通话方式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到191年200门机子被全部占用,次年用户又扩容到400门,并放了至江东和江北的水底电缆50对。
火车与电话几乎同时登陆宁波。1910年也即是清宣统二年,萧铁路宁波段开始修筑,到1914年火车就驶进了宁波,这种大运载量的陆上交通工具使老城的人们大开眼界。
汽车的出现却比较滞后,但它也在1927年进入宁波,这一年先建成了鄞奉公路,开通了宁波至奉化大桥、江口、溪口的班车;1933年又开通宁波至观城的客货运线,次年则开通宁波至穿山线,观城线也延伸至百官,城里有6家长途汽车公司争奇斗艳,其中鄞奉汽车公司车辆最多,平均14分钟就可以发出一班汽车。
飞机在更后的日子里出现。1932年在段塘建造了水上飞机场,这一机场好像在以后并没有发挥过什么作用。到了1936年,就建造栎社飞机场,这座机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只作为蒋介石回家来的御用机场,但是它的间接影响却使宁波市民知道了飞机的时代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一种公众的观念在宁波的老城中悄然滋长。这种意识既有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蒙,也有市民和开明官员的带动。一个人对于宁波城的公共意识作出了启蒙性的示范。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这位无锡人是一个思想开阔的读书人,他后来还成为中国著名的外交家。在1884年也即是清光绪十年,薛福成就将他的道署西廨的“后乐园”改作府学生们的读书研习之所,他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揽秀堂”,用鸦片税款专门购置了古籍经典放置在那里,供士子们阅览研习,这是宁波城里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人们称为“薛楼”。
三年以后的1887年,老城北面隔江相望的江北天主教堂建立了一座钟楼,那座四面能见的报时钟,不但结束了宁波老城滴漏报时的历史,而且它的出现显然不是为了教士们自己掌握时间的需要,它给宁波人提出了一个“公众需要”的概念,它为最广义的市民公众所建立。
1890年城里出现了第一所具有完全公众娱乐意义的“兰馥戏园”,它结束了老城戏曲堂会的历史。作为一种“标准时”即天文时的概念,1902年由宁波海关发布;电影在1910年进入,照相在1920年出现,无线电波也在1932年的老城上空回荡。这一切,都在默默地改变着老城人们的生活观念,他们渐渐地接受了属于另一个时代的东西,使这个时代的东西渐渐变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这个时代的历史已经开始,但是人们的意识总会滞后,这是一般的规律。
这种滞后可以用一个显著的地物标志来加以说明。1930年,鼓楼的瞭望台上终于建立了一座为公众报时的大钟,它直接响应了江北的那座钟楼,明确地表现了市政上的某种为公众服务的意识,然而鼓楼和江北,那两座大钟的建立,其间的距离竞隔了半个世纪。
1883年的宁波城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