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成果

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50] 黄健文、 徐莹: 《广州南华西街历史街区的特色载体及保护思路》, 载《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年。[251] 孙翔等: 《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探讨——以广州市为例》, 载《和谐城市规划——200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7 年。[255] 姚燕华、 孙翔等: 《广州市控制性规划导则实施评价研究》, 载《城市规划》 2008 年第2 期。

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成果

[216] 汤国华: 《广州近代民居构成单元的居住环境》, 载《华中建筑》 1996年第4 期。

[217] 王瑞成: 《近世转型时期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史学基本问题初探》, 载《史学理论研究》 1996 年第4 期。

[218] 刘云虹: 《论孙中山经济现代化构想——实业计划评析》, 载《民国档案》 1997 年第3 期。

[219] 涂文学: 《对立与共生: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二元结构》, 载《天津社会科学》 1998 年第1 期。

[220] 刘克祥: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中小农场的兴起》, 载《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8 年第3 期。

[221] 赵可: 《孙科与20 年代初的广州市政改革》, 载《史学月刊》 1998 年第4 期。

[222] 何一民: 《20 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年第1 期。

[223] 董鉴泓: 《对研究中国城市建设史的一些思考》, 载《规划师》 2000 年第2 期。

[224] 陈晶晶: 《近代广州城市活动的公共场所——公园》, 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 年第3 期。

[225] 朱晓秋: 《近代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形成》, 载《广东史志》 2002 年第1 期。

[226] 邱国盛: 《论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结构的演变》, 载《唐都学刊》 2002 年第3 期。

[227] 杨颖宇: 《近代广州长堤的兴筑与广州城市发展的关系》, 载《广东史志》 2002 年第4 期。

[228] 彭长歆、 邓其生: 《广州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形态发展与演变》, 载《华中建筑》 2002 年第5 期。

[229] 郑力鹏、 曾昭璇: 《广州沙面建筑风貌及其保护的建议》, 载《华中建筑》 2002 年第5 期。

[230] 张晓辉: 《辛亥革命后广东近代城市的发展(1911—1936)》, 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5 期。

[231] 周霞: 《20 世纪初广州的旧城更新与都市发展》, 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年第10 期。

[232] 周兴樑: 《20 世纪前期广州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3 期。

[233] 杨颖宇: 《近代广州第一个城建方案: 缘起、 经过、 历史意义》, 载《学术研究》 2003 年第3 期。

[234] 孙翔: 《新加坡“白色地段” 概念解析》, 载《城市规划》 2003 年第7 期。

[235] 王朝晖、 师雁、 孙翔: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 载《城市规划》 2003 年第12 期。

[236] 连浩鋈: 《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36 年) 广州地区的工业发展及其启示》, 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4 年第1 期。

[237] 赵春晨: 《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近代化略论》, 载《广东社会科学》2004 年第2 期。

[238] [日] 水羽信男: 《日本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 载《历史研究》 2004年第6 期。

[239] 孙翔、 汪浩: 《特征规划指引下的新加坡历史街区保护策略》, 载《国外城市规划》 2004 年第6 期。

[240] 赵津、 李菁: 《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载《历史教学》 2004 年第7 期。

[241] 林冲: 《广州近代骑楼发展考》, 载《华中建筑》 2005 年第S1 期。(www.xing528.com)

[242] 霍耀中、 谷凯: 《市镇规划分析: 概念、 方法与实践》, 载《城市发展研究》 2005 年第2 期。

[243] 姚燕华、 陈清: 《近代广州城市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载《现代城市研究》 2005 年第7 期。

[244] 吴良镛: 《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载《城市发展研究》 2006 年第2 期。

[245] 何一民: 《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5 期。

[246] 彭长歆: 《 “铺廊” 与骑楼: 从张之洞广州长堤计划看岭南骑楼的官方原型》, 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6 期。.

[247] 蔡瀛、 王朝晖、 姚燕华、 孙翔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解析》, 载《城市规划》2007 年第3 期。

[248] 任吉东: 《从宏观到微观从主流到边缘——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回顾与瞻望》, 载《理论与现代化》 2007 年第4 期。

[249] 廖大伟、 邢建榕: 《 “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 学术研讨会综述》, 载《史学月刊》 2007 年第5 期。

[250] 黄健文、 徐莹: 《广州南华西街历史街区的特色载体及保护思路》, 载《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年。

[251] 孙翔等: 《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探讨——以广州市为例》, 载《和谐城市规划——200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7 年。

[252] 卢汉超: 《美国的中国城市史研究》, 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1 期。

[253] 谷云黎: 《文化视角的城市建设史》, 载《华中建筑》 2008 年第1 期。

[254] 彭长歆、 蔡凌: 《广州近代“田园城市” 思想源流》, 载《城市发展研究》 2008 年第1 期。

[255] 姚燕华、 孙翔等: 《广州市控制性规划导则实施评价研究》, 载《城市规划》 2008 年第2 期。

[256] 彭长歆: 《广州近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概况》, 载《建筑科学》 2008年第3 期。

[257] 叶显恩、 周兆晴: 《明后期广州市场的转型》, 载《珠江经济》 2008 年第5 期。

[258]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广州社区的地域特征与建设规划的环境分析》, 载《热带地理》 2008 年第5 期。

[259] 魏立华: 《清代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载《地理学报》 2008 年第6 期。

[260] 何一民: 《历史时空之城的对话: 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的再思考》, 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年第6 期。

[261] 孙翔: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探讨——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 载《规划师》 2008 年第12 期。

[262] 刘华钢: 《广州新河浦近代花园住宅建筑艺术评析》, 载《装饰》 2009年第8 期。

[263] 孙翔、 田银生: 《宋代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初探》, 载《华中建筑》 2010年第1 期。

[264] 孙翔、 田银生: 《日韩高速铁路客运站建设特点及其借鉴》, 载《规划师》 2010 年第1 期。

[265] 孙翔、 姚燕华: 《基于规划发展单元的总规—控规联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载《城市规划》 2010 年第4 期。

[266] 彭冲、 王朝晖、 孙翔等: 《 “数字总规” 目标下广州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载《城市规划》 2011 年第3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