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21-1937年广州官僚聚居规划与建设分析

1921-1937年广州官僚聚居规划与建设分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20 世纪10、 20 年代教会和华侨的不断经营与建设, 东山已由一片荒地变成初具规模的花园式住宅区。1921 年, 孙科主政广州, 市工务局成立, 广州国民政府开始着手东山地区的开发, 而与此同时, 国民党政府上层官员纷纷到东山定居, 官僚资本成为此时东山地区开发的又一股重要势力。

1921-1937年广州官僚聚居规划与建设分析

经过20 世纪10、 20 年代教会和华侨的不断经营与建设, 东山已由一片荒地变成初具规模的花园式住宅区。 1921 年, 孙科主政广州, 市工务局成立, 广州国民政府开始着手东山地区的开发, 而与此同时, 国民党政府上层官员纷纷到东山定居, 官僚资本成为此时东山地区开发的又一股重要势力。

1922 年广东省警察厅厅长魏邦平率先在江岭东街建造“猎庐” 和在大沙头东端建造“渔庐” 别墅。 随后省长陈济棠等在梅花村建造官邸, 并把梅花村划为模范住宅区。 紧接着一批官僚政客也接踵而来, 竞相在东山购置土地兴建公馆。 余汉谋在梅花村有洋楼一座, 在保安后街有两层楼的房子三座; 孙科在保安前街有别墅一座; 民国军政名将缪培南、 香翰屏在达道东西路各有楼房一座;林逸民在培正东路有西班牙式的洋房一座; 国民革命军上将李汉魂、 邓龙光在新河浦路各建有三层洋房一座; 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空军的中国早期航空的先驱人物陈庆云、 周宝衡等都在保安前街建了花园式洋房。 其他如陈玉琨、 杜益谦、 张瑞贵、 张达、 周景臻、 李务滋等等, 都在东山自建有新式的住宅。 就连当时远在南京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也曾聚居东山, 例如胡汉民在达道路, 白崇禧在达道路和烟敦路的交界处, 谭延闿在培正路, 林森在烟墩路都建有住宅等等。 随着东山一带马路的不断开辟, 土木俱兴, 20 世纪30 年代初期, 东山已形成独具西方花园洋房风格的住宅区。(www.xing528.com)

明清到民国时期广州东山地区的居住开辟过程可以看出, “聚合、 填充、替换” 是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过程。 围绕某个重要机构, 如寺庙宗教中心形成新的城市区域, 而由村落聚合形成的城市吸收了原有居民集聚区的形态和道路系统; 与此同时, 原有集聚区之间的开放空间逐渐被填充, 形成具有新的形态肌理的城市空间, 新的肌理特征和当时主导发展力量密切相关, 以教会开垦为主要动力时, 教堂学校等公共空间被“填充” 进去, 以官僚聚居为主要动力时, 新式的花园住宅区被“填充” 进去;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早期形成的某些功能区(如宗教中心) 因衰败而被逐渐“替换”, 置换成新的城市功能, 例如明清时期的东山庙到了民国时期被置换成警察署东山分局, 并逐步演变成为城市新的公共中心; 某些破败的花园式洋房在当今以“旧城改造” 的名义被新式的住宅楼所替换, 只有围墙可以依稀辨别出当时花园洋房的用地边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