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改良规划研究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改良规划研究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巴黎的城市环境已不符合19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图3 -3巴黎改建拓展了城市空间资料来源: 《奥斯曼巴黎城市改建》, 百度文库网3.1.1.2维也纳的城市改良运动维也纳的城市改良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之作。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改良规划研究

19 世纪前半叶, 工业大革命与同时期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人口从乡村向城市流动, 城市面积迅速增加, 人口快速膨胀, 城市中心区不断扩大,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城市各项市政基础设施负担沉重, 这对居住环境反过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上层社会阶层的居民纷纷迁离市中心转向市郊生活, 继而城市周边的绿化空间被蚕食, 被改造为住宅和厂房, 城市普通居民则生活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 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改变了社会结构, 城市中心区的改建被作为统治阶层显示权力的重要手段。 巴黎维也纳的市中心改建堪称当时的典范。

3.1.1.1 巴黎的城市改良运动

拿破仑三世时期, 行政官员奥斯曼在1853—1891 年间对巴黎市中心进行了改建, 在此之前, 巴黎市中心给人的印象是迷宫般的狭窄街道和半木架房屋,迪康描述说: “1848 年后, 巴黎几乎变得不适合人居住了, 铁路网的不断扩张促进了交通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狭窄、 肮脏、 弯曲的旧街道挤满了人 (图3 -1)。 人们挤在一起, 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当时巴黎的城市环境已不符合19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

图3 -1 19 世纪中叶巴黎狭窄的旧街道

资料来源: 《奥斯曼巴黎城市改建》, 百度文库网

改建计划是从巴黎市区的马路改造开始的, 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 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 50 公里长的旧街道被重新修整为24 米宽的人行道, 马路两旁的行道树绿化带得以保留, 另外还新增了60 公顷公园绿地(图3 -2)。 奥斯曼还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 公园、 住宅区、 医院、 火车站、 图书馆学校, 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 并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给排水系统。 按照奥斯曼庞大的改建规划, 2 万栋老城区的房屋和8000 栋新城区的房屋被拆除, 涉及当时1/3 的居民和数目庞大的工商业企业。

图3 -2 巴黎改造中新增的绿化

资料来源: 《奥斯曼巴黎城市改建》, 百度文库网

在改良城市物质环境的同时, 巴黎城市规模也得到扩大。 根据1859 年6 月16 日的法令, 巴黎兼并了周边大片的郊区, 巴黎从原有的12 个区扩大到20 个区, 城市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展(图3 -3)。 虽然巴黎市中心改建批评声众多[3],认为其改造的实质是提高城市土地的价格, 甚至是出于镇压工人起义的军事战略目的, 但这一庞大的改建计划的确使城市获得了全新的面貌。

图3 -3 巴黎改建拓展了城市空间

资料来源: 《奥斯曼巴黎城市改建》, 百度文库网

3.1.1.2 维也纳的城市改良运动

维也纳的城市改良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之作。 维也纳中世纪的古城被三个同心圆所环绕, 分别是环城大道区(Ringstraβe district)、 城内郊区(The inner suburban area) 和城外郊区(The outer suburbs), 这四个城市区域因为不同的街道网络和不同的建筑特征而被清晰地界定出相互的关系。 中世纪古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 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沿着莱茵河多瑙河布局的防御城镇中的一个。 13 世纪修筑的城墙, 成为当时保护维也纳古城的重要壁垒(图3 -4)。(www.xing528.com)

图3 -4 维也纳古城三个同心圆的城市形态

资料来源: Thomas Hal.Planning Europe's Capital Cities:Aspects of nineteenth-century urban development.London: Routledge, 2009.

19 世纪下半叶, 维也纳优越的地理区位使得人口不断集聚, 城墙内的土地已经难以满足城市扩张的需求, 城墙的防御功能也早已过时。 1850 年,Vorstädte (今天维也纳的第二区到第六区) 被并入维也纳市, 城墙成了交通的障碍。 1857 年, 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颁布诏书下令拆除城墙, 填平护城河, 将原来的城基改造为环城大道Ringstraße, 并精确规定了道路的尺寸。 环城大道上设置了大片绿地和树木, 包括市立公园以及库沙龙(Kursalon)、 城堡公园、 人民公园和市政厅公园, 以及许多广场, 例如施瓦岑贝格广场、 席勒广场、 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和英雄广场。 在道路周边规划建设了维也纳市政厅、 城堡剧院、 维也纳大学等一批新的公共建筑。 环城大道、 广场绿地、 规划的新公共建筑展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显赫和奥匈帝国的荣耀(图3 -5)。 城墙改造之后,维也纳郊区因其低廉的地价, 吸引力大大增加, 郊外用地也开始沿着城市公路的出入口扩展, 超出原先划定的禁止建筑区的范围。

图3 -5 维也纳城墙上建起的环形道路

资料来源: [德] 赖因博恩著, 虞龙发等译: 《19 世纪与20 世纪的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年

3.1.1.3 西方城市改良运动的特点

19 世纪下半叶, 欧洲许多城市大规模推进的市中心改建计划, 基本上都是源于对城市狭窄街道和恶劣居住环境的摒弃, 并力图通过改建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虽然这一改建计划被谴责为将无产阶级从市区驱逐到郊外, 并出于更好地镇压工人起义的军事目的。 同时也有批评声认为, 改建计划大规模地摧毁了城市中心区的历史街区。 但不可否认的是, 市中心改建使城市中心区面貌焕然一新, 当代大部分的城市景观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图3 -6)。

图3 -6 维也纳环城大道Ringstraße 上的林荫大道和公共建筑

资料来源: 作者拍摄

欧洲城市中心区的改建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都是从拆除城墙、 拓宽市区道路开始, 原有的环形城墙遗址被修筑为环形主干道, 这是统治者最容易着手,也是其显示权力最重要的手段。 而后续的改造工作大多是在城市中心区修建公共绿地和大型的城市公共建筑, 这可以使得当时的贵族阶层在市中心享受到没有“工人阶级骚扰” 的居住环境。 继而, 周边的农田郊区也纳入到城市中心区的拓展中, 城市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孙科由于对都市计划感兴趣, 在美国加州大学留学期间, 曾参观了美国不少城市的市政建设, 在回到广州的第二年, 他在《建设》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都市现代化的文章《都市规划论》, 后又以《都市规划之境界》 为题收录在陆丹林编纂的《市政全书》 第一篇中。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当时他对市政建设的一些看法及期望, 他追溯了都市计划的起源, 并且对德国、 法国、 奥地利、英国和美国的都市做了比较, 在这些城市中, 他认为巴黎是“19 世纪都市改建事业成功之最著者”[4], 而维也纳的市政建设是最值得学习和模仿的。 他十分欣赏维也纳宽阔的林荫主干道以及预留很大的空间作为公园及未来公共建筑之用,并由“奥国中央政府特设委员会掌理之”, 以确保预留空间的公益性。 孙科还对维也纳政府在拆城筑路时, 能预先将拆后的公地卖出, 并以这笔经费作为拆除城墙的费用, 而无需政府花费的做法大加赞赏。 孙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苟吾国各省都会, 亦能仿行是法, 则新都市之实现, 似非难事也。”[5]可见, 当时孙科对维也纳的市政建设推崇有加。

维也纳在市中心改建之前所遇到的问题和民国初期的广州有许多相似之处,多瑙河从城北穿越而过,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城市人口集聚、 商业发达, 但城墙环绕却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城内道路狭窄、 交通拥挤、 居住环境恶劣等等,可以推断, 20 世纪20 年代孙科主政广州城市建设前后, 民国政府推进的广州城市改良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学习和借鉴了维也纳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改造的具体内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除此以外, 广州当时解决居住问题的方式和维也纳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这将在第四章中进行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