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辞海》, 城: “旧时在古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 一般有两重: 里面称之城, 外面称之郭。” “城” 与“郭” 都是有墙垣围成的城市居住区地域系统, 都是属于当时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范围, 但是两者具有在规模大小、 城墙高度、 沟壕宽度以及居住区社会等级等方面的不同, 反映出“城” 是皇家、 官吏以及贵族等城市社会上层集团聚集生活与居住的地方; 而“郭” 则是普通市民集中生活与居住的地方, 范围相对要大得多, “城” 与“郭” 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空间分化现象最基本的形式。
南汉兴王府是“北城南郭” 的格局, “郭” 区大体位于今西湖路以南、 文明路—大南路以北, 文德路以西, 教育路以东的区域, “郭” 区面积大致是“城” 区的二分之一; 宋代广州将原来兴王府的郭区纳入到宋中城, 即“城”区, 在东、 西两侧建设宋东城和宋西城, 形成新的“郭” 区, “郭” 区的范围围绕着“城” 扩大延伸, “郭” 区范围已是“城” 区的5 倍多, 形成小“城”大“郭” 的格局, 但“郭” 区与“城” 区还只是东、 西单边相邻; 明清时期,宋三城合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与人口的不断增长, “郭” 区四面都有扩展,“城” 区则完全包括在“郭” 区之中。 广州这种城郭的空间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阶层的变化而发展、 变化的, 这种封建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城”、 “郭” 二元居住单元正在逐步被打破(图2 -27)。
从经济发展因素上看, 传统意义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逐步被商品经济所取代, 渐渐兴起的对外贸易、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对打破传统居住空间分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社会发展因素上看, 市民阶层在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的兴起,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显著的现象。 市民阶层的逐步兴起, 也决定了传统的二元居住空间分布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对于居住空间分布的要求。 因此, 打破传统“城”、 “郭” 二元居住单元, 不断增加居住、 商业区的分布, 成为大势所趋。(www.xing528.com)
图2 -27 “城”、 “郭” 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图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