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衡水内画艺术研究:不同载体边角处理与题款画印

衡水内画艺术研究:不同载体边角处理与题款画印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装裱是对国画的再装饰,然而内画主体画面完成之后,由于它的载体属于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有的不能直接起到对画面的托衬,所以内画在对边角处理的重要性不亚于对主体构图的布陈。如果主体画面的内容处理虚实得体,用主要画面中的虚去取代角的空未必不可。调节画面的均衡与轻重。

衡水内画艺术研究:不同载体边角处理与题款画印

一、边角处理

国画在宣纸上的绘画尺寸是固定的,可以分为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裁剪可以对裁、三裁、四裁等,所以说,国画纸张有固定的尺寸,不同尺寸可以有不同的构图,也可以根据画的不同题材去选择不同的尺寸。而内画的尺寸要根据鼻烟壶的大小来进行构图,不同的鼻烟壶,大小、尺寸、形状都各不相同,有圆形、长圆形、方形等。所以在构图时难度要增大很多。不同载体的构图要有不同的格局和设计,整体画面的布局首先考虑到开合问题,此时如果载体是一个圆筒形,画面成为一个循环状态,开处和合处不应相邻太近,否则各方面的反差太大。如果题材为有中心的山水画,那么在开合部分就会呈现无景的现象,或者连接得紧密了,也会给人没有画完或者错误感觉。所以圆筒构图,首要考虑对接的问题。这就是内画的特殊性,其他载体的边角也同样要用心去处理。在宣纸上作画,之后处理整个画面的边角部分,然后进行装裱,把主要的部分用装裱的形式衬托出来。所谓“三分作画,七分裱”,才是一幅完整的艺术品。装裱是对国画的再装饰,然而内画主体画面完成之后,由于它的载体属于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有的不能直接起到对画面的托衬,所以内画在对边角处理的重要性不亚于对主体构图的布陈。

内画对于边角的处理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虚和实要有结合。如果是扁形空间的载体两面都有画面,而且两面的相连之处的外形又无其他雕饰之物,两个画面的边直接暴露之处,这样的处理就比较困难,构图时就应首先考虑到这个情况。两个画面的内容最好直接或间接地有关系或者内容一致。这样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图46)《三英战吕布》中:三英和吕布分别在载体的不同面,在边角的处理上,使用兵器把两个画面拉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既整体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说明其故事性,又在不同的面分别刻画两个人物,画面处理可分可合,生动而具体,对边角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载体如果是方扁形的,有直边,有平面,而且载体的外部又有装饰雕刻物掩盖其“边”,这样的画面,同宣纸上作画一样,处理起来就比较容易,只要对边进行简单的虚化就可以了,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样的边角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整个画面。比如在边角的处理上喧宾夺主,或者是将画面设计得太实,而不留一点松散的位置,或者边角处理得很散,没有主次,这样都会影响内画的整个构图,达不到整个画面的主次与平衡。

处理四角时最少要封住一个角,所谓封也就是堵住的意思,用画面的内容去封住。但四角不能全封,可封一角或两角,如封两角则要对角封,以避免平板,要增加变化。必要时可封三个角,但最少要留下一个角不封,否则过堵过闷。如果主体画面的内容处理虚实得体,用主要画面中的虚去取代角的空未必不可。封角时,用具体画面中的物象和题款来封都可,主要是在内画的构图处理上有主有次,开合自然,边角虚实结合,才是最完美地呈现了内画的精神。

二、题款

内画同中国画一样,尽管画家胸有成竹,精心设计,但由于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载体的不规则性,任何画家都难以保证最终绘画的结果同原来设想的完全吻合,其实画家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是不断调整、随机应变的,使得画面的最后效果基本接近于设想。有美中不足之处,更由于内画内的死角和局限性,调整画面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不能改变原有的画面内容,如果对所画物象进行修改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调整画面的主要手段只能依靠增加内容,然而主要内容又已经固定,再增加内容又会画蛇添足,只能采取利用题款这样的手段来补救,相对来讲,有一定的自由性,首先可以调整布局的疏密变化,利用书法作为画面相呼应的格局内容;其次可以调整色调的变化;再次可以利用题款的内容,画龙点睛地突出作品的主要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凡此种种,能使章法布局变化,画面色调和谐,有化平淡为神奇之功。

内画题款的形式要与画面相呼应,相结合。

画的风格与题款书法的讲究也非常大,一般来讲,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宜用工整的楷书题写(比如工笔花鸟画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字体的大小要与画面相协调,粗犷的写意画最好用行书,画法古朴者题款也最好朴拙。竖题,或多题,或少题,主要根据载体的空白局部和执笔角度受限制的程度而定。一般执笔受限制大的要少题,否则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不如不题。还要注意因繁就简,否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古人内画多是民间艺人所做,很少诗词歌赋,所以题款较直白。题款的格式有横有竖,与画面构图要和谐。

题款是否得当,不在多少,题得适宜,二题三题都可以,题几个字或题诗都没有关系,主要是位置和画面布局得当即可。画面无候款之处就不必塞款,塞款不但起不到协调画面的作用,反而会破坏画面。

(1)补充画面的构图不足。

(2)补充画面的内容,起“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作用。

(3)调节画面的均衡与轻重。(www.xing528.com)

内画题款不要遵循前人因画面塞得太满而把款题在载体的两侧边缘,如此一来,完全没有了艺术的整体完美感。宁可穷款,也不能为题款而题款,反而误解了用印章在绘画中题款的意义所在。古代时期,画家发明印章就为了证明这幅画的属性,当时只是作为画面的题款的附属出现的。后来画家在实践中认识到印章的朱红色与中国画的黑白二色具有相映、醒目提神的作用,既可以成为章法与色调的辅助,又能加强形式美的感觉,所以印章成为中国画的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往在宣纸上作画,印章都是由刻刀刻出的,画完后,将印章一按,就印在了宣纸上,而内画鼻烟壶的特殊造型,壶嘴内无法深入印章,可是根据中国绘画的传统习惯,没有印章似乎无法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做到完美,这由人们长期绘画的传统观念所导致,尽管内画是画在不同的载体之内,也还是要体现它的形式完美,必须用印。一是明白地表示是自己所创,二是作为构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醒目提神。但因载体的原因只好用毛笔,在载体内直接“作印”,也就是用毛笔“画印”。

印已形成整个构图与画面不可缺少的部分,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用得好可以补意,用得不好或“画”不好,则有损于整个画面。

画中的印虽是一种形式,但也要完全仿照中国画篆刻章的意味,不仅画出它的风格,还要画出它的刀工刻痕。这就要求内画家不仅要懂得内画,而且各方面的知识修养都要到位,题款要懂书法,印章要懂篆刻。

一般来讲,画款风格因人而异,用印也如此。写意画所用的印章,要符合写意画的风格,宜用粗犷、洒脱、风格独特的印章;工笔画所用的印章要突出工笔画的绘画特点,用细腻、秀雅、工整的印章,遵循传统风格。总而言之,画书印三者要相处和谐,不要形成反差,以免哗众取宠。

印章有姓名章和闲章两类。姓名章题款处用印,以姓名印为正款。有姓有名,可用姓名印章。如有名无姓,则要用名印,或用姓印,有一姓印也可,画姓印时以方形或长方形白文为正。闲章,有起首章或压角章。起首章,可用可不用,用时可在题竖题的上角第一、二字之间的外侧,也可高于第一字之上,起首章一般只画一印即可。如果款书在载体的下方最好不用,款书在载体的左、右上方,可用迎首章。压角章,一般比迎首章和姓名章要大,一般情况下用作调节画面的轻重,与款书的姓名印成斜对称最宜。

印章分朱文和白文,又称阳文和阴文。朱文字体为红、为实,白文字体为白、为空。

内画印章除迎首章之外,姓和名最好一朱、一白相结合,使之和谐、美观,但也有特殊情况。

画印的大小,根据载体和画面的构图、题款书法字体的大小而定,一般宁小勿大,大即不雅,当然太小了让人看不清楚也不好。本来就属于微型画种的内画,画印太小,只能给人一种抽象、模糊的感觉。

画印的颜色,一般采用混合色,加朱砂或大红、曙红调配,一般不宜太艳,要根据画面色彩的调子,用色不可太夸张,宜雅不宜艳。

用印的多少,中国画讲,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以奇数为宜,取其有变化。画印章时也要讲构图章法,使用两个以上的印章要错落有致,一般朱文在上,白文在下,小的在上,大的在下,让其有稳重感。总之内画画印的多少、大小、位置、颜色、形式,一定要根据载体而定,匠心独具方可锦上添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