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衡水内画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探索衡水内画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内画是中国画再表现形式的一种,了解内画艺术的发展要从中国画谈起。这为中国内画艺术,其实是内画艺术的载体,提供了借鉴。(图9)战国漆画中兽人神形象与战国的诸多神话传说相同,这说明了现在内画艺术的题材也遵循着中国传统的绘画规律而行。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三大门类已初具其型。

探索衡水内画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内画是一种民间艺术,据现存的资料考证内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内画是中国画再表现形式的一种,了解内画艺术的发展要从中国画谈起。

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独立美学体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代表着东方艺术而独树一帜。中国绘画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简单岩洞壁画发展为绢上作画,再发展到我们发明了宣纸,然后在纸上作画,到近期我们在小小的鼻烟壶内作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人类在维持生存的物质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创造了原始艺术。

从岩刻画、洞穴画开始,人类在打造和磨制石器的方法中发现了对称、均衡、色彩的美感形式。随着制陶工艺的出现,这一时期,绘画在陶器的装饰上得到了较好的表现,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就是中国彩陶文化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当时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集中在彩陶装饰图案上,其中有描写自然的方格纹、弧线纹、螺旋纹、锯齿纹及波浪纹,也有鱼蛙鸟鹿之类的动物,后来逐渐发展到人物的头像、图像,以及翩翩起舞的动态人物,这些都生动地再现了原始人类的娱乐活动。画面包含着欢快的情绪和纯真的天趣,舞姿奔放灵动,富有和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为中国绘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奠基,也给现在的内画鼻烟壶做了一个先期的模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夏商周三代,由于制铜工艺的发展,青铜工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礼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用器,青铜器的形状和图案都十分优美,形制端庄,厚重而华丽,纹饰有几何花纹、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自然气象纹,如常见的龙纹、云雷纹、方圆菱形纹。青铜器中也有描绘当时的战争、生活等图景的。比如作为礼器的鼎,内容更丰富,有的象征权威,向往生活,有的庆祝,有的祭祀,如礼乐征伐、施政、赏罚,还有与宗教有关统治阶级借助神来支配社会带有神秘色彩的不同内容。表现形式,内容少的只有几笔画、几个字,多则近千字,铭文排列均匀整齐,有的笔画精工,技法娴熟,自然生动,端庄流畅,严谨精致,形成了早期书法、绘画的典雅秀美的流变过程,也在无意之中创造了一种非常珍贵的艺术品。这为中国内画艺术,其实是内画艺术的载体,提供了借鉴。

战国时期有了帛画和漆画,如长沙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就是那个时期绘画艺术的代表。画面上表达了当时楚文化简朴的道家升仙思想,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等各方面都显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当时的“帛”是为画的需要而成中国画的载体,而与内画不同的是后来的内画是为载体的美观需要而画)。如《人物龙凤图》帛画所绘的是清秀的侧身女子宽袖长裙、姿略前倾之动态,一方绘展翅之凤鸟和一条卷尾之龙形动物,表现出在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缓缓升往仙境,人物形象、面貌、身体、动势鲜明地描绘了古代仕女的特征。画中以黑线为主,平铺暗红淡彩,线条运行富有韵律和节奏感,黑白块对比有致,点线面结合完美。(图9)

战国漆画中兽人神形象与战国的诸多神话传说相同,这说明了现在内画艺术的题材也遵循着中国传统的绘画规律而行。漆画的画法与笔法相同,画面夸张怪诞,用笔粗细不一,或平涂或勾廓,用笔极为自如,立意也更为超凡。而现在传统内画,题材画面多为照抄照摹,笔因为工具和材料所限,画法上也多为简单的勾线填色法。

秦汉漆器最为完善的时代。虽然当时的漆器为装饰图案,但其主要部分多为有明确表现意义的图画,画面氛围神秘中又有豪放,这与现在内画的基本情感有一定的吻合。漆画是为生活中使用的容器而画,内画是为饰物之器而画。

秦汉时期最为壮观的绘画是宫殿及墓穴壁画。这时的绘画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神灵、天地、山川以及远古神话传说,但题材多是以为统治阶层服务,以宗教色彩为主,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这时的绘画构图较完美、复杂,是简单的帛画、漆画远不能比的。人物、动物、器物相互交叉,错落有致,有聚有散,富有动感。作画的手法也以墨线的勾勒为主,有的作品寥寥几笔,线条流畅,勾画准确得体,已有“下笔如有神”之感,并兼施以渲染以突出表现明暗关系。

魏晋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人群的迁徙和交往,促进了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印度佛教的传入以及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盛行,直接带动了美术的发展。由于当时一大批优秀文学家、艺术家的参与,绘画艺术领域内出现了对绘画的品评标准。谢赫的《画品》给绘画艺术开辟了一个专门的艺术领域。绘画的题材不断扩大,从单一的表现形式逐渐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象与意象相互结合。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三大门类已初具其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佛画祖师”之称的曹不兴,他推动了整个绘画艺术的发展,在他的带动下,这时期具有代表性风格的画家比比皆是。陆探微的“笔迹周密”和张僧繇的“像已应焉”的疏密用笔,遥相呼应,概括了当时社会上诸多画家的风格。陆探微用笔潇洒,连绵不断,有“一笔画”之称,他笔下的人物风骨清峻,有如高风亮节。张僧繇人物造型简练,善于抓“神”,所以有“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之说。

以“三绝”驰名于世的人物画家顾恺之,用古朴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以气韵生动而著称。他出神入化的“游丝描”把人物的个性、特征、精神风貌表现得惟妙惟肖。在这些画家的影响下出现了唐代画圣吴道子和名家阎立本。吴道子之所以被奉为画圣,得益于他的创意和技巧。吴道子绘画技巧娴熟,经验丰富,腹稿(1)作画,一气呵成。他笔下的人物,从头至尾,比例结构准确无误。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花鸟、山水无一不精,创意精深。他的用笔与用线刚柔相济,笔势圆转,遒劲奔放,有顿有挫。衣纹奔放飘举,气势震荡,形成了“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www.xing528.com)

宋代是各类画种发展比较完善的高峰时期。山水画气势雄峻,如范宽的《溪水行旅图》(图10),顶天立地的大山画面逼人,以老硬的笔触,密集的短笔皴法,以及雄杰恢宏、细腻严谨的构图,描绘了气势磅礴的真实景象,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为现在的内画艺术树立了一个典范。能博众家之长的李成,创意清新,用笔多变,以半远山水画法著称,变雄厚为清新,用淡墨对层次和空间的表现有一览无余的感觉。而米芾父子的水墨山水则以米点皴、雨点皴把江南山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失天成,以点代线的戏墨成为影响后人的米氏山水。其墨多层次烘染,成为今天“水墨”内画的典范。此时期以苏轼、李公麟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文学家也纷纷参与绘画活动,提出了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美术理论。他们强调绘画抒情的功能,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主张诗画相融相通以及绘画作品要求有诗的境界,倡导物象的精神实质,把自已融于画中,借物抒情,宣泻内心愤懑,赋予梅兰竹菊等特定的内涵,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坚贞与高洁。米芾除了画山水外也画松菊,这批画家大力提倡神似和表现意蕴,力矫了当时绘画中注重形态而忽视神韵的流弊,提出“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形成了传至今天的“文人画”艺术风格流派,把绘画艺术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内画艺术致力探讨追求的目标。

理学禅宗发达的南宋时代,一些借“僧侣”避世的饱学之士,以禅宗派的顿悟思想指导绘画,主张绘画着墨不多,深藏玄机,题材不拘,皆蕴禅理,传达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调,于一草一木,山水之间感受宇宙的真缔,达到精神与自然、情感与物象的结合。如梁楷用他那饱含墨水、简练且迅疾多变的“折芦描”“钉头鼠尾描”创造出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的“减笔画”。

宋代是界尺画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宋徽宗的一幅《瑞鹤图》轰动了整个绘画艺术界,郭忠恕的《唐明皇避暑宫图》,工而不板,繁而不乱,清俊秀逸,以“俊伟奇物之笔”,以博文强学之资,游规矩准绳中而不为所窘的方法画楼阁,令人流连忘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其画长而不冗,繁而不杂,紧凑严密,起伏有节,错落有致,把今天的内画艺术引入了“工细”的工笔界尺画的道路。

明代由浙派所提倡的兼工代写的粗笔水墨以挺拔豪放之风大兴其时,但到明代晚期又被以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的书卷气取代。

明末清初,又崛起了以四僧为首的愤世嫉俗的遗民画派,直接影响清代“扬州八怪”的形成。清初正统画派的“四王、吴、恽”对传统文人画的研究精深透彻,重视笔墨自身的规律和审美价值,特别是对古人的笔墨、章法、气韵领悟颇深。他们模仿古人,创新不足,但就笔墨而言则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不仅技法高超,而且修养全面。

从研究传统绘画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文人画的延续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功不可没。到了清期中叶,在商贾云集、思想活跃的扬州,以金农为首的深谙官场腐败、承传明代遗民画家反抗精神的失意文人,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以诗书画相结合的画风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统画风,形成了重视感受、抒发性灵又适合商业需要的“扬州八怪”写意画风。

与此同时,在17世纪在欧洲流行的“鼻烟”18世纪传遍了全世界。鼻烟须以特殊的工艺加工制作,在中国名医的指导下,对原来意义上的鼻烟成分有所改良,加入了一些非常名贵的中药或香料。而这些粉末“鼻烟”又必须以特制的密封容器存储,这样鼻烟壶便成了每个吸鼻烟之人的随身必备之物。最初,在中国,鼻烟壶大多数是扁圆形的,有时会用贵重的材料,有时也会用一些便宜的材料。达官贵人、富豪巨贾、名门闺秀等渐以鼻烟容器为饰物,或镶以珠宝,或装金饰银,这就为鼻烟壶的艺术化提供了社会前提。渐渐盛放鼻烟的容器固定为玻璃、水晶之类的透明器皿,于是内画的形成便有了物质载体。

正如前文所述,内画的形成很具偶然性和故事性。鼻烟作为一种植物制作的粉末被灌装到鼻烟壶内,无论鼻烟壶是玻璃、水晶、瓷器等还是其他料器所制,经过了春夏秋冬、燥湿冷暖,都会附着在壶壁上,经过日积月累烟壶勺的掏取,会在壶壁内留下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一道道、一条条,像一幅妙趣横生的画。文墨之客开始在上面画画。可用什么样的笔成了作画前的的一大难题,古人十分聪明,他们把竹签削尖,再将其熨弯,日久天长,在壶壁上划出了一些横的、竖的、斜的等不成规律的痕迹,这些线条有的像石头,有的像竹子,也有的像菊花,无意之中组成了一幅简单而别有风趣的“画”。一些粗通文墨之人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把竹签削尖,用火熨弯,独特绘画具竹笔便这样形成了。蘸上墨色绘画自如,变成了绘画史上的伟大创举,后又不断改良创新,形成了竹毛笔和金属杆笔。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优秀文化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中国绘画艺术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历经千年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而展现我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