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方国:瀛涯胜览校注,明本书

天方国:瀛涯胜览校注,明本书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指麥加的克爾白禮拜寺,此寺又名安拉之居,爲天堂、天房、天方等名稱的由來。再行大半日之程,到天堂禮拜[一]寺,其堂番名愷阿白①。其堂以五色石壘砌,四方平頂樣。

天方国:瀛涯胜览校注,明本书

即默伽國也。自古里國開船,投西南申位,船行三個月到本國馬頭,番名秩[一],有大頭目主守。自秩達往西行一月[二],可到王居之城[三],名默加國。其回回祖師始於此國闡揚[四]教法,至今國人悉遵[五]教規行事,不敢有違。其國中人物魁偉,體貌紫膛色。男子纏頭,穿長衣,足着皮鞋。婦人[六]俱戴蓋頭,不見其面。説阿剌[七]畢言語

【校勘記】

[一]秩:原作“秧”,説本、淡本、藝本、紀本同,據國本改。下同。

[二]月:説本、淡本作“個月”,國本、藝本、紀本作“日”。

[三]城:原作“成”,通“城”。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皆作“城”,依改。

[四]闡揚:原作“闡闌”,國本作“閘楊”,據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五]遵:原作“道”,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六]婦人:原作“姨入”,國本闕,淡本脱“人”字,今據説本、藝本、紀本改。

[七]剌:原缺,國本同,説本作“喇”,據淡本、藝本、紀本補。

【注釋】

①天方(Mecca):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希賈茲(一譯漢志)境内的麥加(Mecca)。後又泛指阿拉伯。麥加是伊斯蘭教聖地,阿拉伯語Makkah。伊斯蘭教興起之前,曾是古代多神教的中心。610年穆罕默德在城郊希拉山洞受到安拉的啓示,在此開始傳播伊斯蘭教,630年攻克麥加並清除克爾白神殿中的偶像後,遂成爲全世界穆斯林朝覲瞻仰的聖地。元代稱天房,見劉鬱《西使記》。《島夷志略》作天堂。本指麥加的克爾白(ka'aba)禮拜寺,此寺又名安拉之居(Bayt Allah),爲天堂、天房、天方等名稱的由來。參見下文愷阿白注。

②默伽:《嶺外代答》《諸番志》作麻嘉,《事林廣記》作默伽,皆是Mecca的對音,即今位於紅海東岸的麥加城,上注天堂、天房、天方皆指此城,今屬沙烏地阿拉伯。

③秩達:《西洋番國志》作秩遝,即今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紅海東岸的吉達(Jidda)。

④回回祖師:即指伊斯蘭教的教祖穆罕默德(Muhammad)。7世紀,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他的繼承人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並逐步建立起横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

⑤阿剌畢言語:即阿拉伯語。

國法禁[一][二],民風和美。雖貧難之家,悉遵教規,犯法者少,誠[三]爲極樂之界[四]。婚喪之禮,皆以教門體例而行。

【校勘記】

[一]禁:原作“林示”,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二]酒:原作“屋”,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三]誠:原作“城”,國本作“乃”,藝本作“實”,據説本、淡本、紀本改。

[四]界:原作“累”,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再行大半日之程,到天堂禮拜[一]寺,其堂番名愷阿白。外週垣有城,有四百六十六門,門之兩傍皆用白玉石爲柱,共有四百六十七個[二]。前計九十九個,後計一百一個,左計一百三十二個,右計一百三十五個。其堂以五色石壘砌,四方平頂樣。内用沉香木五條爲梁[三],以[四]黄金爲閣,滿[五]堂内墻壁皆是薔薇[六]露、龍涎香和[七]土爲之,馨香不絶。上用皂紵[八]絲爲罩罩[九]之,畜二黑獅守其堂門。每年十二月十日,各番回回人一二年遠路的,也到堂内禮拜,皆將所罩紵絲割取一塊爲記,念念而去。剜割既盡,其國王預織其罩復[一○]罩之,年年不絶。

【校勘記】

[一]拜:原作“樂”,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二]個:原作“斤”,國本作“對”,今據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三]爲梁:原缺,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補。

[四]以:前原衍一“探”字,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删。

[五]滿:原作“漏”,説本、淡本同,今據國本、藝本、紀本改。

[六]薇:原作“微”,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七]和:原缺,説本、淡本同,據國本、藝本、紀本補。

[八]紵:原作“”,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下同。

[九]罩:原脱,國本作“蓋”,據説本、淡本、紀本補。

[一○]復:後原衍一“乂”字,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删。

【注釋】

①愷阿白:爲阿拉伯語ka'aba的對音,即麥加的黑石殿,穆斯林的朝拜中心。以石殿壁上鑲嵌的一塊黑石爲神聖物。愷阿白現通譯作克爾白(ka'bah),意思是“方形房屋”,是麥加聖寺内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稱,也稱“天房”,是伊斯蘭教聖地。

堂之左,司馬儀祖師[一]之墓,其墳壟是緑撒不泥[二]②寶石爲之,長一丈二尺,高三尺,闊五[三]尺。爲墳之墻,以紺[四]黄玉[五]③壘砌,高五尺餘。城内四角造四塔,每禮拜,即登塔[六]叫禮。左右兩傍有各祖師傳法之堂,亦以石頭壘造,整飾極[七]華麗。

【校勘記】

[一]祖師:原作“祖獅”,國本、藝本、紀本作“聖人”,據説本、淡本改。

[二]泥:原作“浘”,國本作“沈”,據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三]五:原作“三”,藝本作“二”,據國本、説本、淡本、紀本改。

[四]紺:原作“泔”,國本、説本、淡本、紀本同。黄玉有紫色,“紺”即紫色,“泔”於義不合,據藝本改。

[五]玉:原作“土”,説本、淡本同,紀本作“王”,據國本、藝本改。

[六]塔:原缺,紀本同,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補。

[七]極:原缺,説本、淡本、藝本同,據國本、紀本補。(www.xing528.com)

【注釋】

①司馬儀祖師之墓:司馬儀是Ismael的對音,即伊司馬儀的簡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其墓在麥加。

②撒不泥:是阿拉伯語sabunee的對音,馬來語sabun是肥皂之義,此爲一種肥皂草色的緑寶石,即肥皂草色的祖母緑。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録》“回回石頭”云爲第三等級的緑寶石。

③紺黄玉:黄玉,礦物名。晶體,常呈柱狀,主要是淺黄色,也有淺藍、淺緑、淺紫和淺玫瑰等色,分爲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種,有玻璃光澤。

[一]地氣候常熱如夏,並無雨電霜雪[二]。夜露甚重,草木皆憑露水滋養。夜放一空碗,盛至天明,有露水[三]三分在碗底。土[四]産米穀甚少,皆種粟麥、黑黍、瓜菜之類。西瓜甜瓜每個用二人抬者。亦有一樣綿花樹[五],如中國桑樹,高一二丈,其花一年二收,長生不枯。果有葡萄、萬年棗、石榴、花紅、梨子、桃[六]子,皆有大者,重四五斤者。

【校勘記】

[一]其:原脱,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補。

[二]雪:原脱,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補。

[三]露水:原缺,國本、藝本作“水”,據説本、淡本、紀本補。

[四]土:原作“玉”,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五]綿花樹:原脱“綿”“樹”二字,藝本、紀本作“纏花樹”,據國本、説本、淡本補。

[六]桃:原作“挑”,國本闕,據説本、淡本、紀本改。

其駱駝、馬、驢、騾、牛、羊、貓、犬、鷄、鵝[一]、鴨、鴿亦廣。鷄、鴨有重十斤以上者。土産薔薇露、俺八兒香、麒麟、獅子、駝鷄、羚羊、草上飛,並各色寶石、珍珠珊瑚琥珀等寶。

國王以金鑄錢,名曰倘伽,街市行使。每個徑七分,重官秤一錢,比中國金有十二[二]成色。

【校勘記】

[一]鵝:原缺,國本、藝本同,據説本、淡本、紀本補。

[二]二:國本、説本、藝本、紀本同,淡本、亦本作“三”。

【注釋】

①草上飛:山貓(lynx)的一種,又名昔雅鍋失。參見忽魯謨厮國昔雅鍋失注。

又往西行一日[一],到一城名驀底納。其馬哈麻祖師陵寢正在城内,至今墓上毫光日夜侵雲而起。墓後有一井,泉[二]水清甜,名曰阿必糝糝[三]③。番之人取其水藏[四]船内,過海倘遇颶風,即以此水灑之,風浪頓息。

【校勘記】

[一]一日:原作“百”,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二]泉:原作“水”,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三]阿必糝糝:藝本作“阿卜糝”;“糝”原作“三分”,紀本“阿”作“何”,據國本、説本、淡本改。

[四]藏:原作“截”,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注釋】

①驀底納:即麥地那(Medtnah),伊斯蘭教聖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希賈茲(一譯漢志)境内,古名雅斯里布。622年穆罕默德率伊斯蘭教徒自麥加遷徙到此,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權,改名爲“麥地那·乃比”,意爲先知之城,並以此爲據點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麥地那也是伊斯蘭教教祖穆罕默德墓地所在地。

②馬哈麻祖師:即指伊斯蘭教教祖穆罕默德。

③阿必糝糝:爲波斯語ab-i zamzam的對音,意爲糝糝水,或名聖水。此糝糝水不在麥地那,而是在麥加。相傳阿拉伯人先祖易卜拉欣及其妻哈格、子伊司馬儀在此地找到泉水,隨後周邊發展形成了麥加城。

宣德五年,欽[一]蒙聖朝[二]命差内官太監鄭和等,往各[三]番國開讀賞賜,分到古里國時,内官太監洪保[四]等見本國差人往天方國,就選差通事人等七人,賫帶麝香、磁器等物,附本國船隻到彼。往回一年,買[五]到各色奇貨異寶、麒麟、獅子、駝鷄等物,並畫天堂圖[六][七]本回京。其天方國王亦差使人將方物跟同原去通事七人,貢獻於朝廷。

景泰辛未秋月望日會稽山樵馬歡述

【校勘記】

[一]欽:原缺,據國本、説本、淡本、紀本補。

[二]聖朝:原作“聖廷”,藝本作“朝廷”,據國本、説本、淡本、紀本改。

[三]各:原作“名”,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四]保:原作“卜雲麽”,别本俱無,疑爲衍文,藝本作“某”,《西洋番國志》作“保”,據改。

[五]買:原作“四”,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六]圖:原作“國”,説本、淡本同,據國本、紀本改。

[七]真:藝本作“的”。

【注釋】

①宣德五年:明宣宗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

②景泰辛未: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③秋月望日:農曆七月十五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