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華使者承天敕[一],宣布綸音往夷域。鯨舟吼浪泛滄溟,經涉洪濤渺無極。洪濤浩浩湧瓊波,群山隱隱浮青螺。占城①港口暫停憩,揚帆迅速來闍婆②。闍婆遠隔中華地,天氣炎蒸人物異。科頭裸足語侏,不習衣冠疏禮義[二]。天書到處騰歡聲,蠻魁酋長争相迎。南金異寶遠馳貢,懷恩慕義攄忠誠。闍婆又往西洋③去,三佛齊④過臨五嶼⑤。蘇門答剌[三]⑥峙中流,海舶[四]番商經此聚。自此分往錫蘭⑦,柯[五]枝⑧古里⑨連諸番。弱水南濱溜山⑩谷,去路茫茫更險艱。欲投西域⑩遥凝目,但見波光接天緑。舟人矯首[六]混西東,惟指星辰定南北。忽魯謨厮⑫[七]近[八]海傍,大宛⑬米息⑭通行商。曾聞博望⑮使絶城,如何當代覃恩光。書生從役忘[九]卑賤,使節叨[一○]陪遊覽遍。高山巨浪豈曾觀,異寶珍奇今始見。俯仰堪輿⑯無有垠,際天極地皆王臣。聖朝一統混華夏,於曠古今孰[一一]可論。使節勤勞恐遲暮,時[一二]值南風指歸路。舟行巨海若游龍,回首遐荒隔煙霧。歸到京華[一三]覲紫宸⑰,龍墀獻[一四]納皆奇珍,重瞳一顧天顔喜,爵禄均頒雨露新。
【校勘記】
[一]皇華使者承天敕:原脱“皇華使者承”五字,今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補。
[二]疏禮義:原作“禮義疏”,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改。
[三]剌:後原衍一“就”字,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删。
[四]舶:後原衍一“船”字,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删。
[五]柯:原作“阿”,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改。下同。
[六]首:原作“手”,紀本同。“手”通“首”,據國本、説本、藝本改。
[七]厮,通“斯”,國本、藝本作“斯”。
[八]近:原作“邁”,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改。
[九]從役忘:説本、紀本同。國本作“從戎”,後缺一字;藝本作“從戎何”。
[一○]叨:原作“三”,據國本、藝本、紀本改。
[一一]孰:原作“熟”,依國本、説本、藝本、紀本改。
[一二]時:原缺,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補。
[一三]華:後原衍一“觀”字,據國本、説本、藝本、紀本删。
[一四]獻:原作“拜”,紀本同,據國本、藝本改。
【注釋】
①占城:見占城國。(www.xing528.com)
②闍婆:見爪哇國。
③西洋:元代始見,東西洋並稱。元初大德年間分西洋爲“單馬令國管小西洋”13國,“三佛齊國管小西洋”18國,從所列國家地區的地理位置來看,前者大致屬於馬來半島及沿岸一帶;後者大致屬於印尼蘇門答臘島沿岸一帶,這一區域在今天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境内,屬於東南亞的範圍。元末小西洋不見載記,西洋所指是印度南部西南與東南沿海國度和地區。明初具體指印度東南海岸國家。下西洋中指南浡里國(今印尼蘇門答臘西北)帽山以西,即今印度洋。下西洋後,形成指代海外、外國之義。
④三佛齊:見舊港國。
⑤五嶼:見滿剌加國。
⑥蘇門答剌:見蘇門答剌國。
⑦錫蘭:見錫蘭國。
⑧柯枝:見柯枝國。
⑨古里:見古里國。
⑩溜山:見溜山國。
⑩西域:西域之稱始於漢代。狹義指玉門關和古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廣義則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至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
⑫忽魯謨厮:見忽魯謨厮國。
⑬大宛(Farghana):西域古國名,以出汗血馬著稱。位於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上、中游,費爾幹納盆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於公元前129—前128年間抵達帕米爾以西,首先到達此國。自張騫通西域後,交往頻繁。漢武帝時降漢。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改名寧遠。
⑭米息(Misr):即埃及。《諸番志》中作蜜徐籬,又作勿斯里;《元史》作米西兒,《明史》作米昔兒,皆此名音譯。
⑮博望:指博望侯,即張騫(?—前114)。西漢漢中城固(今陝西城固)人。漢武帝時兩度出使西域,打通中西交通道路,以功績卓著封博望侯。張騫對開闢從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做出卓越貢獻,後來漢代遣使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⑯堪輿:堪,天道;輿,地道。堪輿合稱即風水。這裏有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