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援
还是在儿童时代,我有机会比同龄人早一些接触到莎士比亚的作品,那是一本根据莎翁剧作改编成的故事集。书中作品,是把莎翁的剧作演绎成文学性很强的故事,且在文笔上很下了一番功夫,不少地方的故事性叙述,依然保留了莎翁剧作台词的风格,因此动人。但这样的巨著,给一个刚刚十岁的孩子阅读,还是深奥了一些。可是,其中的两部作品,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一部是《奥赛罗》,一部是《仲夏夜之梦》。最让我共鸣的是《仲夏夜之梦》。
自读过《仲夏夜之梦》以后,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在仲夏的夜晚,我有时坐在院里的丁香树下,闻着院子一隅的大枣树上飘洒下来阵阵枣花香。抬头看繁星密布的夜空,那浩渺的银河,那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还有瞬间划过夜幕的火流星。看一片两片白云追逐着明晃晃的月亮,还有从院子的草丛中飞起,亮着“尾灯”的萤火虫……就好像那位欧洲老人写的仲夏之夜的天使和精灵们,也变了身形,来到这古都北京,来到我住的这不大不小的四合院里,给我继续讲述着仲夏之夜的故事。
有人说,童年的片段记忆,有的会成为终生的印记,留在脑海里的。这话不假。在我以后的生涯中,在夏天静静的夜晚,那《仲夏夜之梦》常会浮出脑海。只是随着环境和城市的变化,人生阅历的积累,在我童年记忆中的仲夏夜,也会变幻多端的。
这种体会,在我赏读了赖锡康来自广州的的电子邮件,发来他刚完成的新作《仲夏夜》图片之后,再次引起共鸣。他以一个雕塑艺术家独有的感受,塑造了一个小腿后折的女性人体,那飘飘的长发如同伴月的流云,他以自己惯有的风格,并不是塑造一个纤柔婀娜的女人体,而是展现了妩媚中也有力度的女性身躯。赖锡康的仲夏夜在哪儿呢?在南国灼热的夜风中,在透过大榕树浓密叶冠的碎银似的月光中,在珠江不息的浪涛声里,在此起彼伏的草丛精灵的鸣叫里……这就是才情横溢的赖锡康用金属塑造的他的仲夏之夜啊!
望着图片,我猛然想起:读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甚至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艺术品的生命在于表现作者的感受与思维,同时也启迪着受众的感受与思维。
由此,我认为,赖锡康又一件成功的作品诞生了。谢谢他在来信中说我再一次成为他新作的第一个读者。
希波克拉底
花岗石
230cm×260cm×150cm
2008年
广东医药大学
为了和平—安重根
青铜
450cm×160cm
2011年
哈尔滨安重根纪念馆
安重根(局部)
青铜
2009年
哈尔滨安重根纪念馆
军歌嘹亮——郑律成
青铜
高120cm
2008年
韩国光州
陈海涵将军
青铜
52cm×60cm×38cm
2013年
私人收藏(www.xing528.com)
罗舜初将军
原作青铜
52cm×60cm×38cm
2013年
私人收藏
冬行
青铜
380cm×420cm
2011年
哈尔滨李兆麟纪念馆外墙
李兆麟
原作青铜
高120cm
2011年
哈尔滨李兆麟纪念馆
归来—黄啸侠
青铜
高250cm
2017年
广州体育学院
大刀向鬼子砍去——黄啸侠
青铜
40cm×72cm×23cm
广州番禺黄啸侠故居
兰桂腾芳
青铜
高350cm
2018年
广州市白云区
孙中山
花岗石
高270cm
2006年
广州市执信中学
茉莉花
泥塑
高36cm
201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