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材等
根据前文对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大木结构用材与用尺的探讨,确定了大殿使用了《营造法式》所规定的五等材,以0.44寸为一份。
《营造法式》卷四开篇《材》中对八个材等的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表3-6-1)
由于稷王庙大殿为五开间厅堂造建筑,根据上表,应使用四等材。因此,稷王庙大殿的实际用材较《营造法式》规定偏小1等。
表3-6-1 《营造法式》材等使用范围表
注:本文选取30处年代得到学界认同或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早期木构建筑作为标尺案例。
通过表3-6-2,在30个实例中,用材大于《营造法式》规定的有12例,其中唐构2例,五代2例,宋构1例,辽构5例,金构2例。华严寺大殿和奉国寺大殿为九开间厅堂造建筑,用材制度不见于《营造法式》规定。小于《营造法式》规定的有4例,北宋建筑3例,金代建筑1例,其余14例建筑用材符合《营造法式》的规定。
可以看出,从用材大小来看,唐代、五代建筑用材明显偏大,辽代似延续了唐制,并延续至金代。北宋建筑用材则似较唐、五代及辽金偏小,在表3-6-2的6例北宋建筑中,时代较早的永寿寺雨华宫用材大于《营造法式》规定,其次为宁波保国寺大殿,用材符合《营造法式》规定。晋祠圣母殿和隆兴寺摩尼殿作为五开间殿堂建筑,应使用二或三等材,现用材偏小二至三等。而晚于《营造法式》的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用六等材,符合《营造法式》厅堂小三间的规定。
万荣稷王庙作为北宋中前期的五开间厅堂造建筑,用材小于《营造法式》一等,和晋祠圣母殿和隆兴寺摩尼殿两处相近时代建筑同用五等材,虽三者地域上相距较远,但用材偏小或可是这一时期整体特征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可说明,在实际建造施工过程中,建筑用材应较《营造法式》规定的范围更加宽泛。
1-2.广厚比
前文研究得出的最为接近大殿原始设计尺度的材广值207毫米为表3-6-3内构件的断面广值的加权平均值,因此,在比较广厚比时将其厚值也进行加权平均,得126.00毫米,约合9.1份。
得出大殿广厚比的推测值为207︰126≈15︰9.1
《营造法式》规定:“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则材广比的规定值为3︰2。因此,稷王庙大殿的材厚值较《营造法式》规定偏小,广厚比值较规定值大。
表3-6-2 早期木构建筑实例用材制度表
(www.xing528.com)
1阁院寺年代结论来源于徐怡涛《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
表3-6-3 稷王庙大殿部分构件广厚尺度数据表
表3-6-4 早期木构建筑实例材栔尺度表[23]
根据表3-6-4,30个实例广厚比虽不一致,却都接近于《营造法式》所规定的15︰10的断面比例,其中,断面比在15︰9.5~15︰10.5之间的有17例,在15︰10.5以下的有9例,在15︰9.5以上的有4例。
稷王庙大殿的用材广厚比为15︰9.1,在这30个实例中广厚比仅此于福州华林寺大殿的15︰8,即稷王庙大殿棋枋断面用材较为细长,同其接近的有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为15︰9.3。
1-3.栔高
稷王庙大殿的足材构件有泥道第一层栱,泥道慢栱(第二层枋)、内转第一跳华栱、柱头内转第二跳华栱、补间内转第二跳华棋及补间内转第三跳华栱6类。
从表3-6-5显示的情况来看,泥道栱、泥道慢棋、第一跳华栱和柱头第二跳华栱四类构件的栔高值相对接近,而补间里转第二及第三跳华栱的栔高数值明显小于前四类,将前四类构件栔高进行加权平均,得栔高值为85.5毫米,合6.2份。
表3-6-5 稷王庙大殿部分构件材高尺度数据表
《营造法式》规定:“栔广六分,厚四分。材上加栔者谓之足材。”栔高比为15︰6。上述加权平均所得栔高份值接近于《营造法式》规定值。
就表3-6-4而言,30个实例的栔高尺度差异程度较大,但总体特征是栔高尺度大于《营造法式》规定的6份,其中位于6~7.5份之间的有24例。7.5份以上,即栔高大于或等于材广一半的有8例。有5例建筑所用栔高小于6份。在这30个实例中,有10例建筑未采用唯一的栔高数值,即在建筑的不同部位所用栔高数值不同。
稷王庙大殿栔高数据并非统一,位于4.5~6.5份之间(表3-6-5)。通过同其他29个实例比较可以看出,早期建筑栔高大于《营造法式》规定为一普遍的现象,此外,稷王庙大殿这种栔高不统一的做法,在其相近时代的建筑中也有体现,因此推测这一时期栔高数值并未形成定制,栔高数值有用来调节施工误差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