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王庙又名后稷庙,位于万荣县城西北8公里南张乡太赵村中,庙内供奉农业始祖后稷。寺庙坐北朝南,现占地3400平方米,四周围以院墙。庙内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殿及舞楼,其余建筑大多毁于抗日战争期间。1965年稷王庙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金代,庙内设“稷王庙文物保护管理所”。
大殿位于院落北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整体形制基本保存完整,是目前该地区元以前单檐建筑中屋顶形式等级最高者。大殿前檐斗棋和阑额上现存的彩画、殿内神像和院落东西两侧的绿化带,皆1999年太赵村自发修缮稷王庙时所为[4]。
戏台位于院落南部,北距大殿约20米,戏台面阔三间,平面呈凸字形,屋顶为硬山顶“勾连搭”歇山顶。新中国成立后,村民扩大戏台台面,建筑外观被改建为北方农村常见的“人民舞台”式样。戏台面对大殿的歇山部分的斗栱、梁架及木雕等均保存较好,且部分斗栱构件形制较古朴。硬山顶的后台部分建于民国,2010年南部工程大修前为“稷王庙文物保护管理所”用房。每年庙会时,戏台仍具演出功能(图2-2-1)。
(www.xing528.com)
图2-2-1 万荣稷王庙大殿及戏台2010年“南部工程”修缮前外观(摄于2007年)[5]
研究史方面,曾有学者从戏剧史的角度对庙内现存的元代创建舞厅碑刻进行过考证[6]。关于稷王庙大殿的年代问题,2007年以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金代建筑[7],其主要依据为大殿斗栱用材大、手法古朴、布局疏朗,屋顶举折平缓等;另一种看法是元代建筑[8],其主要依据为大殿梁架元代重修题记。
2007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师生在踏查万荣稷王庙后,时任踏查领队的徐怡涛提出万荣稷王庙大殿为北宋建筑的观点。为确证此观点,揭示万荣稷王庙潜在的历史价值,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师生对万荣稷王庙保持了长期的关注,每年均有涉及万荣稷王庙的各类调研活动。2009年完成的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临汾、运城地区的宋金元寺庙建筑》[9],以文物建筑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从建筑形制角度论证了稷王庙大殿为北宋木构建筑遗存。2010年,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开展古建筑精细测绘课题申报,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即申请以万荣稷王庙为精细测绘对象,希望以更全面的视角,更多样的方法,保存历史信息,验证年代问题,揭示历史价值,进而推进历史研究和相关保护管理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