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是创造图像、图表或动画来进行信息沟通的各种技巧。自从人类产生以来,无论是沟通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想法,利用图画的可视化方法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物的建筑模型、手绘效果图、照片、电脑效果图、电脑动画都属于可视化的范畴,符合“用图画沟通思想”的定义。需要注意的是,二维施工图不是可视化,因为施工图本身只是一系列抽象符号的集合,是一种建筑业专业人士的“专业语言”,而不是一种“图画”,因此施工图属于“表达”范畴,也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内容讲清楚,但不包括把一件事情讲得容易沟通。
当然,这里说的可视化是指电脑可视化,包括电脑动画和效果图等。有趣的是,大家约定成俗地对电脑可视化的定义与维基百科的定义完全一致,也和建筑业本身有史以来的定义不谋而合。
如果把BIM定义为建设项目所有几何、物理、功能信息的完整数字表达或者称之为建筑物的DNA的话,那么2DCAD平、立、剖面图纸可以比作是该项目的心电图、B超和X光,而可视化就是这个项目特定角度的照片或者录像,即2D图纸和可视化都只是表达或表现了项目的部分信息,但不是完整信息。(www.xing528.com)
目前,在CAD和可视化作为建筑业主要数字化工具的情况下,CAD图纸是项目信息的抽象表达,可视化是对CAD图纸表达的项目部分信息的图画式表现,由于可视化需要根据CAD图纸重新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因此时间和成本的增加以及错误的发生就成为这个过程的必然结果,更何况CAD图纸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这种情形下,要让可视化的模型和CAD图纸始终保持一致,成本会非常高。一般情形下,效果图看完也就算了,不会去更新保持和CAD图纸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情况下项目建成的结果和可视化效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BIM以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首先,BIM本身就是一种可视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具,而可视化是在BIM基础上的更高程度的可视化表现;其次,由于BIM包含项目的几何、物理和功能等完整信息,可视化可以直接从BIM模型中获取需要的几何、材料、光源、视角等信息,不需要重新建立可视化模型,可视化的工作资源可以集中到提高可视化效果上来,而且可视化模型可以随着BIM设计模型的改变而动态更新,保证可视化与设计的一致性;再次,BIM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与各类分析计算模拟软件的集成,拓展了可视化的表现范围,如4D模拟、突发事件的疏散模拟、日照分析模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