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向未来,上海高校科技园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高校优势学科及其文化底蕴,更使科技园托势至远、创新无限。上海高校重点学科及其人才、信息优势是科技园未来发展的最大依托和资源宝库。尤其突出的优势,是融入上海高校学生中的创新创业“基因”。与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赋予的任务要求相比,上海高校科技园起步晚、功能和实力存在较大差距。这是面临的直接挑战。

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面向未来,上海高校科技园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新的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面对我国用15年时间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艰巨任务,科技园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应付各种挑战,奋力把科技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

1.机遇与优势方面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为大学科技园提供了发展空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要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国际经验表明,“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正如硅谷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是依托了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使美国自主创新科技水平列于世界之首。当今中国,要使我们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同样需要一批斯坦福式的大学和硅谷式的科技园。这一巨大需求,正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强劲动力。

(2)“三区联动”的独特优势,为科技园发展开拓了新天地。上海是中国近代百年大学文明与百年工业文明的双重摇篮。这里不仅拥有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和数千家科研机构,知识经济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拥有都市工业基础;而以“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理念,由大学和政府合力打造的大学科技园,则成为实现“都市硅谷”——知识创新区的必由之路。

(3)上海高校优势学科及其文化底蕴,更使科技园托势至远、创新无限。上海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齐全,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拥有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和科技部、上海市一大批重点攻关项目,并获得大量尖端、丰硕的科研成果。上海高校重点学科及其人才、信息优势是科技园未来发展的最大依托和资源宝库

(4)尤其突出的优势,是融入上海高校学生中的创新创业“基因”。城市的性格,决定、造就了大学的性格。植根于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工商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并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点的上海高校,长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和现代科技经济思潮的双重熏陶,促进了他们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善于创新、勇于创业。1999年陈天桥以50万元资金最早在科技园创办盛大网络公司,通过合作收购,到美国上市身价高达110亿元,进入中国首富行列。在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挑战杯”两年一届竞赛中,复旦连续四届喜捧最高奖杯,洋溢于这些奖项中的睿智和创新力,确实是创新企业的源头之泉。

2.挑战与制约方面(www.xing528.com)

(1)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面对新世纪科技革命浪潮和实现我国新阶段发展目标的最大挑战。长期以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式下,我国工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位置。在生物医药行业,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所有;DVD行业大批企业,因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生产总量虽占世界第四,但国产自主品牌不到10%。与此同时,我国创新地位不断下降。2002—2003年度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第33位,2004—2005年下降为第46位。而在20世纪60年代工业水平与我国接近的韩国,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目前已掌握汽车、钢铁、核电微电子产业核心技术,科技竞争力跻身世界前5位;韩国国土只相当于我国一个省,GDP却占我国40%。韩国自主创新模式对我国既是启示,又是挑战。为此,党中央作为战略决策,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号召全党、全国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若干产业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创新型国家特征与中国、上海的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网站,上海统计资料(2005)。

(2)与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赋予的任务要求相比,上海高校科技园起步晚、功能和实力存在较大差距。这是面临的直接挑战。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科技园已创办半个世纪,那里创新人才济济,前沿创新项目多多,且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据统计,斯坦福大学教授、学生到硅谷创办企业达1200多家,占50%以上的硅谷产品来自该校友创办的公司。而MIT教师、学生在全球创办的企业多达4000家,直接就业110万人,一个大学创造了那么多企业和就业机会,表明大学对经济发展推动力是多么的巨大!这4000多家企业一年销售额高达2320亿美元,创造GDP1160亿美元,超过当年泰国GDP总量水平。对照上海高校科技园,无论从孵化企业数量,重点成果转化数目,高科技衍生企业,差距非常明显。然而,时不我待,正在崛起中的我国经济、科技,对大学科技园提出了很高的希望和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差距,迎接挑战,任重道远,迎头赶上。

(3)从微观视角看,地区内科技园密集度与空间之间的矛盾,也产生一定制约因素。学科、知识、人才密集度高,有利于知识融合与创新,但在资金、市场、政策等有限社会资源整合方面也存在分散化的倾向。在对入驻企业开放和有偿使用大学完备的图书资料、实验室先进设施等方面支持力度也不够,这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吸引力也是个不小的制约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