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厘清学科发展方向。对优势应用学科应建立以研究为先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增强与企业的合作,重点推进学校优势学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使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产生良性循环,顺逆双向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针对高校科研管理重立项轻实效、重纵向轻横向、重论文轻成果转化的倾向,要对科研项目明确导向。
高校应该鼓励一部分科研人员加强基础研究、申报专利、发表论文,明确建议该类发明成果不实施产业化。
但对应用研究和工程研究,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开发项目,应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资源配置方面侧重实际应用的自主研发和横向课题,并且制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明确规范和激励措施。具体为:
1.立项管理
在立项上,科研人员应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确立选题和研究方向;各类研发项目立项中,要让产业界进入立项、研究全过程,重点支持有应用推广前景或已与企业开展实质性联合研究、鼓励技术升级的项目立项。
2.应用管理(www.xing528.com)
在应用上,对应用型科研成果的考核不能仅注重专利数量,更要注重其转化成效及经济效益,以使科研人员不仅注重研究,还致力于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从而把高校的科研活动有机地融入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3.制度管理
在管理上,应建立激励制度,鼓励高校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从企业争取横向课题,并允许有较大比例的收益提成;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容忍失败。
4.绩效考核
在考核上,应摒弃现存的只以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考核依据的简单标准,而应从科技成果产业化、资产化的高度出发,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考核指标,从科研源头上建立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最后,对于科研人员申请的应用研究和工程研究型专利,需要进行客观评估和反馈。对于专利申请授权率高、产业化效果优异的,应给予物质奖励,并增加专利申请基金的资助;对于专利申请授权率低,专利质量差,且长期没有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必须予以负面反馈,降低专利申请基金资助。对于一些教职人员利用专利数量来凑数升职的,予以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