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在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

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在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产品理论是20世纪以来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经济学说。由于政府财政职能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以公共产品理论就成为关乎政府财政职能大小的基础理论。就此而言,公共产品理论是对政府职能认识的深化。公共产品有三种特征。如国防、公用电网、灯塔等,不会因增加一个消费者而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量。具备以上特征的产品被称作纯粹的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在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的有力方式,因而关系到全民族利益,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实施,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市场机制有时会失灵,政府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公共产品理论是20世纪以来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经济学说。由于政府财政职能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以公共产品理论就成为关乎政府财政职能大小的基础理论。从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过程看,既不由政府决定一切,也不由市场决定一切,而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社会经济运行全过程。所以,自公共产品理论产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十分重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这不仅是因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市场失灵领域,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关。就此而言,公共产品理论是对政府职能认识的深化。

公共产品(亦称公共物品)是与私人产品(亦称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从商品和服务需求主体看,有的是个人需要,如食品、衣服等,有的则是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如国防、社会秩序等。从产品和服务供给渠道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的主要渠道是市场,即人们可以花钱买到市场上有的东西。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或不适合提供有些产品和服务,则必须由政府通过特殊的机制来提供。

把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产品,把由政府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有三种特征。一是效用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包括公共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所共享,不能被分割并分别归属某个人或厂商享用;或者不能按“谁付款,谁受益”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例如,以国防公共产品为例:国防所提供的国家安全保障是对国内所有人而不是个别人提供,任何人都无法拒绝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也不能通过市场把为之付款的人和拒绝为之付款的人区别开来。而私人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单位,且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即谁付款谁受益,如食品、服装等。(www.xing528.com)

二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公共产品,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或质量,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如国防、公用电网、灯塔等,不会因增加一个消费者而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量。私人产品则具有消费竞争性,一个人享用某一数量的私人产品,实际上就排除了其他人同时享用。其他人(或家庭)要享用,就得另行购买,其边际成本就不为零。

三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不可能或者必须花费巨大的成本将拒绝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人之外。而私人产品则必须具有排他性,因为只有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人们才愿意为之付款,生产者也才会通过市场来提供。

具备以上特征的产品被称作纯粹的公共产品。但在现实生活中,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满足三个特征的情况并不多见。例如,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却有可能是排他的,如公路、公园等,就可以通过收费的方式将不愿为此付款的人排除;而有些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公共产品是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只有满足三个特征的产品和服务,才可称作“纯粹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完全具备三个特征的产品,可称作“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既可以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又可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前者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这样的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征;而后者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高校科技成果可以视为准公共产品,企业和政府都应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