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奥法施工变形监测问题及应对之策

新奥法施工变形监测问题及应对之策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监测方案不合理,以及出现情急情况后的应急监测对策医乏等。

新奥法施工变形监测问题及应对之策

隧道新奥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之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施工中现场监测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3.3.5.1 新奥法施工核心思想未得到有效落实

新奥法是一种集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为一体的科学的隧道修建技术,要求充分保护并发掘围岩的自承能力,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承载环,施工期间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动态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方,最终以监测信息指导预设计的修改以及施工方案的调整。工程实践中现场监测可能存在监测点位不合理、监测精度低、监测频率不合理以及监测成果混乱等一系列不足,从而导致无法得到合理的变形解释。因此,监测人员需从理论上研究新奥法隧道施工围岩变形机理,并以此指导现场监测的实施,得到合理的变形解释反馈信息。

3.3.5.2 监测数据采集效率较低

近些年,虽然随着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逐步得到了认可,隧道拱顶沉降常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的方式进行观测,相对水准测量来说大大减少了监测工作量,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与自动化、智能化监测的发展趋势相差较远。为改善人工观测效率低的现状,有必要建立一套监测系统,用以达成数据采集自动化之目的。(www.xing528.com)

3.3.5.3 监测数据分析模型与成果整理输出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监测人员常借助Micrsoft office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输出报表,同时利用Excel中现有的回归分析模型等对监测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对于一个长期的监测项目而言,其监测数据量会相当可观,单纯的运用Excel软件人工整理输出成果将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而且人工处理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其次,对监测数据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仅有一种分析方法其分析结果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则是在复杂多变的工程条件下,传统的回归分析并不一定适用(可能存在较大的模型误差)。所以建立一套集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以及成果输出的监测系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可实现监测数据的数据库管理、报表自动化输出以及在工程实践中尝试新的分析模型并总结经验,为模型的选取或模型的优化奠定基础。

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监测方案不合理,以及出现情急情况后的应急监测对策医乏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常常遇到岩体断层破碎、节理发育、涌水等特殊地质条件,在此类地质条件下施工监测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在工程实践中,针对性此类情况监测方案中往往只强调加大监测频率的解决措施,事实上特别是出现涌水时人员安全是无法保障的,并且监测频率也未必能达到实时反映变形过程的要求。所以说在此类情况下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就更加凸显其优越性。同时,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地下隧道施工中出现诸如塌方、拱顶掉块等紧急情况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对隧道结构进行变形监测,以提供第一手资料,工程实践中监测方一般没有此类应急预案,所以说这也是需要完善的一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