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诗词的特点:源自民间,流行于宋代,深受普通大众喜爱

中国诗词的特点:源自民间,流行于宋代,深受普通大众喜爱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国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诗是一种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感情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中国诗词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是颇具特点的。

中国诗词的特点:源自民间,流行于宋代,深受普通大众喜爱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人心灵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展现社会生活人类的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国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1.什么是诗

诗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一种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感情的文学作品。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诗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诗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音律分类,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按内容分类,诗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诗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感。诗的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绝:仄起平起

五律:仄起平起

七绝:仄起平起

七律:仄起平起

2.什么是词

词是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子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为“片”。

词是合乐的歌词,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

3.诗词的基本特点

(1)诗词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因此,我们对诗歌的把握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2)诗词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什么是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呢?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

例如,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王维诗中描写的是友人皇甫岳山居云溪的景色。这里写了寂静山林中的几种景象:落花、空山、月出、鸟鸣、深涧,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包含了诗人的独特感受,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像首句中“人闲”的“闲”字和次句中“夜静”的“静”字,是构成这首诗意象和意境的关键。“桂花”是一种山中常见的木樨花,是春天开的。春桂自开自落,传达出了诗人一种独特的宁静的心境。落花本是客观的,但在这里也是主观的,是诗人王维眼里、心里的落花,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带着感情色彩的,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这首诗由几种意象连缀融合而创造出诗的意境,是一种宁静幽深的艺术境界。

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与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灵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如大家十分熟悉的《秋浦歌》第十五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www.xing528.com)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人对愁绪的感受是那么强烈,他的气质和个性又是那么豪放,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种极度夸张的描写是十分真实的。艺术的魅力不是来自夸张本身,而是来自夸张而真实地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又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写愁著称的李清照秦观,却是另一种写法: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愁得那么缠绵,那么凝重,那么难于排解。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愁得那么凄凉,那么孤苦,那么寂寞难耐。

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诗人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3)中国诗词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五言绝句只有20个字,七言绝句只有28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诗词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是颇具特点的。有一些率直、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4)中国诗词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第一次含义是中国诗词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词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第二层含义是,中国诗词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从各方面造就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两大流派——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有秦观、李清照,还有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等。

主要内容: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等。

风格特点: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例如: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还有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

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主要内容: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抒写范围广阔,如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等,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