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春
一般“立春”在“春节”前后,习惯上认为是春季的开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这种四季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气温渐升,土壤由下层开始化冻,冻土层变浅。天气仍然干寒,风向多变,蒸发量增大,一般降水量在3~5毫米,有1/3的年份无降水。
立春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华北地区积极做好春耕的准备工作。如制订全年生产计划;春地运肥,耙耢保墒;检修农机具;做好春大麦播种准备工作,麦田镇压、保墒;加强大棚瓜菜管理;看管好林木果园;搞好畜禽饲养和疫病防治;管好鱼塘。
2.雨水
雨水即为春季降雨、雨量渐增,越冬作物开始返青,需要雨水。“雨水”过后,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草木萌动,杏花、迎春花相继开放。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阴寒,春季勿会旱。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一般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降水量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农业收成。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而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争取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寒潮频现,忽冷忽热,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危害很大,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雨水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土壤解冻3~4厘米深时播种大麦,划锄小麦;种蓖麻、向日葵;春田耙耢保墒,灌浇白茬地;选购棉种;管好大棚瓜茶;果树修剪、松土;加强畜禽管理和疫病防治;结合积肥,整理鱼塘。
3.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各不相同,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为8℃以上;西南和华南地区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惊蛰期间,小麦已返青拔节,人们忙于田间清沟理墒,育苗、适期施肥,加强园艺作物防冻保温,播种棉花和玉米。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子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应抓紧早稻播种,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修剪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工作。“桃花开,猪瘟来”,也要重视禽畜的防疫了。
惊蛰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麦田普遍划锄,根据苗情、墒情,适时浇返青水和追肥;继续种好大麦、豌豆、蓖麻、向日葵,抓紧种蒜,搞好大棚瓜菜管理;兴修水利,耙耢整平春田,墒情差的地块要浇水造墒;盘好地瓜炕;植树造林,果树修剪整枝;搞好家禽孵化、牲畜配种和防疫工作;放养鱼种;捕杀害鼠。
4.春分
春分是指一天中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在0℃以上,严寒已远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道:“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古诗云:“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春分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小麦起身,抓紧追肥、浇水、划锄;继续整平土地,搞好春灌、春耕,耙耢保墒;棉花干子播种,制作营养钵;地瓜上炕育苗;搞好植树造林工作,搞好果树嫁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工作;搞好家畜配种、畜禽防疫和家禽孵化工作;放养鱼种;消灭害鼠。
5.清明
清明是清亮明净的意思,此时气温上升,草木现青,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摆脱寒冷,春播繁忙。“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进入早中稻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果树已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及时耘田施肥。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以免对小麦、水稻秧苗、开花果树以及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雨水过多会导致湿渍和寡照。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搞好春灌,防止春旱。
清明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麦田追肥、浇水、划锄,及时防治病虫害;播种棉花、高粱、谷子等作物;管好地瓜苗床;种好春菜,管好大棚瓜菜;搞好水稻育秧;栽种刺槐、枣树、桐树等发芽晚的林木,并搞好育苗;喂好桑蚕;继续搞好家畜配种、家禽孵化、畜禽防疫,及时播种牧草;养鱼,栽种苇藕。
6.谷雨
“谷雨”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适量雨水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时节,在黄河中下游仍是“春雨贵如油”。
谷雨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杂粮播种,果树嫁接;茶农忙于采摘、加工茶叶;完成低洼盐碱地棉花播种任务,谷子、玉米、花生等作物于本月底播完;地瓜插秧;种植田菁、苜蓿等绿肥作物;冬小麦进入孕穗抽穗期,继续麦田管理;抓紧棉花查苗补苗,及时定苗;种好西瓜;加强林业生产;搞好畜牧、渔业生产;养蚕也进入关键时期。
7.立夏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和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易感染赤霉病,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阴雨连绵或乍暖还寒的天气条件,往往会引起南方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等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及时采取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害,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而且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能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的健壮生长。
立夏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春播作物相继出苗,要及时查补,抓紧间、定苗,中耕松土,防治病虫害;麦田浇水,防治病虫害;继续种好花生、芝麻、春玉米、红麻,地瓜插秧;打坯换炕,准备肥料;加强林木果树管理,喂好桑蚕;加强畜禽管理,继续搞好家禽孵化;搞好鱼种育肥和鱼苗放养。
8.小满
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相当于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袭击。南方宜进行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蘖,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注意防暑工作。
小满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小麦进入灌浆、乳熟阶段,应浇麦黄水,预防干热风,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突击麦田套种玉米、棉花、花生等;防治棉花、谷子、果树、蔬菜等的病虫害;棉田除草、修棉、追肥、浇水,粮田中耕锄草,晚播田查补,间、定苗;搞好小麦种子的田间去杂;备好收割、打轧、播种机具,运地头肥,备妥良种;搞好蔬菜林果生产;管理好怀孕母畜;鱼苗育肥防病,对亲鱼进行人工促产。
9.芒种
芒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等夏播作物,此时播种最忙,故又称“忙种”。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工作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大风、冰雹等,往往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夏播作物播种期在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如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要抓紧育秧,防治稻蓟马。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地区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天气。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量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遭受干旱。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有不良影响。
芒种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麦田选种,抓紧收割,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注意防范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加强麦田套种作物的管理;抓紧播种玉米、大豆等;高粱、玉米制种田去杂;棉田适时追肥、浇水、松土、治虫、修棉;加强林果、畜牧、水产管理。
10.夏至
夏至这天,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海口市这天的日长为13小时,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为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较多。夏至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子粒重。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及时间、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与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枝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夏至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春播作物及时追肥、浇水、松土、除草、治虫等;夏播作物查补,间、定苗;加强棉花田间管理;春玉米、高粱制种田拔除杂株,玉米母本及时去雄;管理好蔬菜,及时收刨大蒜;加强林果、畜禽管理;培育鱼苗,人工催产,防治鱼病;保护利用青蛙。
11.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思是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注意抗旱,北方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须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稻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害,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整枝、打杈、去老叶,协调植株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蚜虫、红蜘蛛等多发,适时防治。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
小暑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加大防汛、抗旱力度;加强棉田管理;晚秋作物定苗、松土、追肥、浇水、治虫;结合灭草,大力沤制绿肥;种植萝卜等秋季蔬菜;雨季造林;管好牲畜,收割青草;加强水产养殖。
12.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风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www.xing528.com)
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损失,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稻,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需要更多的水分,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60%就会受旱而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差过大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避免缺水。黄淮平原的夏玉米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防洪排涝抗旱;雨后锄地,消灭草荒,防治病虫害;棉花中耕、追肥、治虫、打顶、抹杈、掐边心;大搞积肥,大沤绿肥;利用空闲地,种萝卜等蔬菜;雨季造林;管理好牲畜,预防日晒病、腐蹄病,割晒青草;加强水产管理,预防泛塘。
13.立秋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各地秋季开始的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古人一直很重视立秋这个节气。
立秋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加强棉花中后期管理,分期打边心,去空枝,酌情疏老叶,防烂铃;加强晚秋作物的管理;种好大白菜;为秋种备足肥料;管好果林;加强牲畜管理,预防流感等疾病;加强水产养殖。
14.处暑
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贵阳一线以东和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22℃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明显。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对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和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割,连阴雨是主要的不利天气。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会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可较好地防止烂铃。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高粱、春玉米、谷子等早秋作物成熟,应搞好选种,及时收获;加强棉花的后期管理,棉花开始吐絮,要及时采摘;加强粮食作物的后期管理,运地头肥,早倒茬耕翻,做好秋种准备;绿肥作物在盛花期压青;管理好秋季蔬菜,大棚蔬菜垒好墙体;梨、苹果、枣陆续成熟,及时摘收;加强牲畜管理。
15.白露
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1/3,黄淮海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2~3天就有一个雨日,白露是四川盆地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白露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棉花进入吐絮盛期,及时摘花、继续修棉;搞好玉米选种,粮食作物成熟后及时倒茬、灭茬、运肥、浇水、耕翻、耙耢,以备播种冬小麦;选育小麦良种,做好发芽试验,备足农药、化肥,检修耕播机具;加强秋季蔬菜管理;及时摘收枣、梨、苹果等;大搞青贮玉米秸,做好秋季家畜配种和防疫工作;搞好渔业生产。
16.秋分
秋分以后,阳光直射位置越过赤道,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逐渐降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22℃以下,先后进入凉爽的秋季。北方冷气团势力不断增强,活动开始频繁,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迅速南退,被北方的冷空气填补,因此,人们就有一夜冷过一夜的感觉。
秋分时节,秋雨期已基本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旬平均降水量20毫米,比中旬减少1/2~2/3。秋分棉花吐絮,晚稻开始成熟,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
秋分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晚秋作物开始收割,要精打细收,颗粒归仓;进入秋季大忙季节,要保质保量地种好小麦;及时采摘棉花,晚熟地块还要修棉,9月底、10月初喷洒乙烯利促熟;种好菠菜等越冬蔬菜,大棚、小拱棚蔬菜扣膜;管理好果林,采摘果品;牲畜发情旺季抓紧配种,搞好防疫,青贮玉米秸。
17.寒露
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上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我国南岭以北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即将进入冬季。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不断向南方侵袭,有些年份冷空气特别强,使江南地区气温降到16℃以下,形成“寒露风”。“寒露风”对南方的双季晚稻危害很大,常造成空瘪粒,粮食大幅度减产。因此,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预防“寒露风”。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寒露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下雨季结束,白天常是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要抓紧采收棉花。
寒露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抢时间,保质保量地种好小麦;继续收获夏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等作物,大豆田间选种;及时摘收棉花;挖好地瓜窖,留种地瓜在霜前收获、存放;管理好秋季蔬菜,大棚内播种黄瓜、西红柿等;管理好果林,采集树种,采摘晚熟果品;大力收集牲畜饲草;育肥越冬鱼种,起捕成鱼,采藕芡。
18.霜降
“秋后北风紧,夜静有白霜”,北方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气温将急剧下降。当地表温度降到0℃或以下时,水汽开始冻结成霜。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降霜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一带在9月中下旬就进入初霜期,南方的南岭以南地区要到12月才出现初霜。上海地区出现初霜一般在11月中旬,早的年份在10月下旬,终霜日一般要到翌年3月下旬。霜出现越早,对作物的危害越大,植株本身所含的水分会冻结成冰。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旱期,降水已明显减少,空气比较干燥,容易引发火灾,因此,要十分重视防火工作。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霜降时节晚稻已成熟,要抓紧收割。
霜降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抓紧查补小麦苗,复治地下害虫;收藏切晒地瓜,入库;抓紧棉花的采收工作;进行大棚黄瓜嫁接;收集饲草;果园土壤翻掘,增施肥料;管理好牲畜,严防啃青苗;继续捕捞成鱼,收获藕芡;消灭害鼠;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19.立冬
我国各地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说法只适合于黄淮地区。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和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已进入冬季,北京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景象,而长江流域要到小雪节气前后冬季才真正开始。
立冬时节,尽管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但由于地表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天气晴朗无云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常频频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天气。因此,立冬的天气时冷时暖,冷暖交替频繁,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不利影响。民间有“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淋”“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住来年五谷丰”的说法。
立冬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浇好小麦封冻水,结合浇水追肥、松土;搞好复收,拔棉柴,抓紧冬耕;收刨大葱、胡萝卜等蔬菜,管理好大棚菜;开展冬季植树造林,继续采集树种;加强牲畜初冬管理;越冬鱼塘并塘,鱼塘蓄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根治旱涝盐碱;开展冬季灭鼠。
20.小雪
小雪时节,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初雪,而长江流域的初雪日要比黄河流域推迟1个月左右。上海平均初雪日在1月初,但早的年份可在12月份。当近地层气温低于0℃,云内的小冰晶下降,会以雪花的形式飘落到地面。小雪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而且强度也较强。如上海11月下旬的平均气温为9.6℃,到12月上旬,仅相差10天,平均气温就下降了2.2℃。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一般始于惊蛰,止于立冬或小雪。但实际上,在小雪以后的隆冬季节,越冬的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要进行施肥等田间管理,即使是多年生的副热带果树,也要采取防寒保暖等措施。
“瑞雪兆丰年,霜重见晴天。”小雪节气以后的降雪是瑞雪,不仅有利于粮食丰收,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益。
小雪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继续冬灌小麦,灌后松土;抓紧拔棉柴,冬耕;收砍大白菜,管理好越冬菜和大棚、小拱棚瓜菜;开展冬季积肥;继续植树造林;加强牲畜、鱼塘越冬管理;大力修筑台田、条田,平整土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21.大雪
大雪时节,黄河流域开始有积雪出现,降雪次数也显著增加。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低于-10℃,北方大地已披上了冬日素装。一般长江流域要过大雪节气以后才见初雪。
“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冬雪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使粮食丰收。因为雪的导热性只有土壤的1%,雪盖在地面上,外面的冷空气不易渗进土壤,土中的热量也不易散出,像盖了被子。所以,积雪覆盖农田,可保持地面及农作物周围的温度,有利于冬作物越冬。雪花的温度在冰点以下,可冻死害虫。积雪像一座天然水库,融化时可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可以起到肥田的作用。
大雪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继续划锄小麦,特别是冬灌麦田划锄,以保墒增温,防冻裂;趁地封冻未牢,抓紧冬耕;继续冬季造林护林,管理好果林;继续开展冬季积肥,修理栏舍,保护牲畜安全越冬;挖沟、修渠、打井,水利配套;管理好鱼塘。
22.冬至
冬至日北半球虽然日照时间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少,但由于下半年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散尽,所以这时的气温还不是最低。冬至过后,虽然北半球日照逐渐增多,但地面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少,入不敷出,气温在一段时间内仍继续下降。再过近1个月,地面吸收到的热量与失去的热量才逐渐平衡,气温便慢慢回升。
冬至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管理好瓜菜窖,大棚、小拱棚瓜菜;打井,深挖沟渠;搞好牲畜圈棚的保温,保障牲畜安全越冬。
23.小寒
小寒时值1月份的上半月,是天气寒冷的意思,平均气温-3~-5℃。隆冬“三九”有大半天数在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温度低下,往往小麦、果树、窖藏瓜菜及畜禽易遭受冻害。小寒时节,除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覆盖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大棚蔬菜这时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高山茶园,特别是西北向易受寒风侵袭的茶园,要以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覆盖篷面,以防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雪后应及早摇落果树枝条上的积雪,避免大风吹断枝干。
小寒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管理好地瓜窖,严封窖口,窖温保持在13℃左右;加强大棚、小拱棚瓜菜管理,西红柿、黄瓜等采摘出售;大搞积肥,蓄积草木灰;防止牲畜啃青;加强畜禽防寒措施,畜舍保持在10℃以上;鱼塘冰面积雪要及时清扫,保持透光。
24.大寒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薹,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5毫米。华南地区越冬作物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一般农田水分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结合过春节大搞卫生,积攒肥料;加强大棚、小拱棚瓜菜管理;管理好林木果树;加强畜禽越冬管理,防止牲畜啃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