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一阁珍藏系列:传承盛世300年

天一阁珍藏系列:传承盛世300年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今藏书与书楼并臻完好者,唯天一阁而已。由于这许多藏书家捐赠的书籍充实阁中,使天一阁旧貌新颜交相辉映,真正体现了“典藏华章传盛世,播惠四海泽中外”的功能。今年欣逢杰出藏书家范钦诞辰500周年暨天一阁藏书楼建立440周年,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更感慨万千——这座中国古代藏书楼及其主体部分藏书能够保存至今,赶上了建设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昌明盛世,多么来之不易啊!

天一阁珍藏系列:传承盛世300年

——天一阁善本概述

袁慧

我国典籍传播源远流长,种类之多浩如烟海,它是数千年文明灿烂历史流传下来的主要载体。当然,书籍的含义也有一个随着时代进展而不断拓展的过程。

秦汉时,我国就有竹简、素帛书籍,民间罕见,只收藏于皇室、达官显贵之家。那个时期,人们就有了“善本”概念,时人称为“善书”。雕版印刷发明以后,书籍的生产量比手写本时代大有飞跃。在唐代后期,刻书的范围已比较广泛,有经卷、文集、历书、阴阳占卜书等。

宋代是中国版本史上辉煌时期,活字印刷的发明和应用,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创举,然而唱主角的仍是版刻印刷。精良的刻本在这个时期纷纷问世,一些收藏家将精校细勘、刻印精美的本子称为“善本”。

明清以来的风气,在学者的眼里,尤其是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心目中,惟宋版是珍,元版次之,明初刻本又次之;对于中晚期以后的刻本,则又等而下之。加上宋本书品、纸张、行款、字体独树一帜,人们便争相收藏,社会上不知不觉刮起了尚古之风,以至将所有宋本一概视为善本,形成宋元旧钞、旧刻一页千金的局面。

近代以后,界定善本的标准也与时俱进,渐渐从版本、校勘、书品、内容进而兼顾历史性、文物性。版本学家李致忠先生明确提出了划定善本的三原则: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我国古代藏书,包括官藏、私藏及其藏书处所,能并存至今者实属凤毛麟角:近人张元济1924年兴建东方图书馆,包括其中的涵芬楼,数十年收集之精华毁于1932年日寇侵华“一·二八”淞沪之役。至今藏书与书楼并臻完好者,唯天一阁而已。在亚洲,具有440年以上的历史,从未中断,一直保持原貌原样的家族藏书楼,就只有天一阁一家了。两家早于天一阁的现存家族图书馆都在意大利。今天,国际上的图书馆界均承认宁波天一阁是亚州现存的最早家族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史上排名第三。

天一阁缔造者范钦自嘉靖十一年(1532)登籍后,从政、治军生涯近三十载,从青年州牧到部署郎官,九江兵备到九边重镇、布政司使与提举学政,直至巡抚南赣,总督赣、闽、粤、湘数省剿倭军务,最后擢任兵部右侍郎。阅历丰富,交游广阔,为他搜集藏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范钦的藏书理念是厚古及今、经世致用,重视当代文献资料,包括明代实录、邸钞、律令、军令、律例、营规、国子监规、揭帖、招供、奏议、方志、科举录、类书、时人诗文集等等。赵万里先生称“天一阁之所伟大,就是保存了有明一代直接史部”:顾廷龙先生“每与好友叙谈,辄及天一阁往事,对东明先生广收当时之通行图籍,历年既久,咸成珍本,堪称其远见足识为不可及”。

今日的天一阁藏书与原来范家旧藏相比较,已有很大不同。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方上的许多藏书家,目睹天一阁的藏书事业已初复旧观,管理也日臻完善,再加上当时的政治气候(指反右后至“文革”的将近20年间),深切感到私减不如公藏,因此纷纷把古籍藏书(有的还包括碑帖、字画、器物)捐赠给国家,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到天一阁收藏。1957年以后,张季言先生捐赠“樵斋”藏书5万余卷;1962年,冯孟颛先生家属,遵照父亲临终前嘱咐,把他以毕生心血搜集的“伏跑室”藏书10万卷连其住宅,一并捐赠给国家;1977年,朱鄮卿先生家属亦是秉承老父遗愿,将“别宥斋”藏书5.1万册、字画文物1700余件,悉数慷慨捐赠。此外,捐赠藏书的还有“蜗寄庐”孙定观先生的家属,“清防阁”杨容林先生的家属,其藏书均在万卷以上。所有捐赠书籍中,以别宥斋和伏跗室善本珍籍最多,蜗寄庐和清防阁亦时有罕见之书。这些捐赠的图书,总计约有30万卷。诚如骆兆平先生所说:“藏书家们一张张献书辞,不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表达了要把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阁并存,以造福后人的意愿。”由于这许多藏书家捐赠的书籍充实阁中,使天一阁旧貌新颜交相辉映,真正体现了“典藏华章传盛世,播惠四海泽中外”的功能。

今年欣逢杰出藏书家范钦诞辰500周年暨天一阁藏书楼建立440周年,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更感慨万千——这座中国古代藏书楼及其主体部分藏书能够保存至今,赶上了建设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昌明盛世,多么来之不易啊!(www.xing528.com)

《天一阁珍藏系列·善本》的选录原则是着重自身特色,以孤本为主,并从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几方面:

首先,阁藏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大多保持明代包背装的装帧形式,纸墨精湛,是范氏原藏书中保存最好且基本完整的一·批典籍。现藏明代地方志271种,其中大部分是海内孤本。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有370种,绝大部分也是仅见之本。如明洪武刻本《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为明代首科进士登科录;正德刻本《琼台志》(琼台即今海南岛),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琼台志。

其二,阁藏明代作家诗、文、史集较多。如稿本《明文案》,是黄宗羲辑集的明代作者的史文集,很多资料如果没有梨洲先生的辑录,早已无存了。

其三,阁藏明代各类稿、钞本尤其是白棉纸钞本堪称独步。范钦对无法购得的好书,总是千方百计予以钞录,且涉及面十分广泛。所钞之书,大多笔墨精良,用优质棉纸,保存经久不坏。如明蓝格钞本《三才广志》1184卷,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私纂类书。

其四,阁藏明代各种实录、政书、邸钞、官令、军令、律例、营规、学规、揭帖、招供、奏议、大阅录等有关典章制度的书籍颇为丰富。这些政书往往都是史学、司法工作者迫切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如宋代法律典籍《官品令》,嘉靖十四年(1535)兵部颁行的《营规》等。

其五,藏有一批范氏天一阁家刻本。范钦早年己钟情于刻书事业,且有初步实践;归里后更专心于此,成为其藏书事业之延伸,并雇有数卜位刻工,使之形成规模。如《范氏奇书》21种、《司马温公稽古录》、《天一阁》等,均为范钦亲自主持刻印之书。

其六,清代著名作家的稿、钞本是天一阁藏书中又一批璀璨的明珠。范氏天一阁原藏书中多为明钞本,古朴大气,别具一格,这是许多专家学者所认同赏识的。而天一阁范氏后人收藏及当地藏书家捐赠的古籍中,清代(包括明末清初)的钞、稿孤本,更是千姿百态,有图文并茂的彩绘本或多色钞本,更有历代名人精辟、独到的批校与题跋以及他们多姿多彩的藏书印,集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鉴赏效果于一体,令人赏心悦耳,叹为观止。如清初四色钞本《蟠桃会》,清二老阁钞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等。

其七,天一阁又是收藏浙东乡邦文献和家谱比较集中的地方,地方特色和浙东学术传统十分明显。阁藏家谱五百余部,有四分之三是聚居于甬城(市三区及邺州区)的氏族家谱,因而为宁波籍人士所喜爱和常用。此外,浙东乡邦文献尤受读者欢迎,其中亦不乏孤本。如清甬上学者史荣稿本《李长吉诗补注》、清乾隆刻本《姜西溟文钞》等。

除上述外,天一阁藏书也不乏其他方面的珍版善本,这次也选录了数十部,如宋刻本《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宋刻元明补版本《五代史记》,元正大刻本《针灸四书》,元至正刻本《古乐府》、《鄂国金佗续编》,元刻本《春秋属辞》,元建阳坊刻本《书经》,明永乐元年刻本《元史续编》,明刻四色套印本《南华经》,明圣府永明书院刻本《孔子家语》,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钦赐入阁的雍正内府铜活字版本《古今图书集成》,清光绪黎世昌日本东京使署刻本《古逸丛书》等,以飨读者。

我们希望通过《天一阁珍藏系列·善本》的编辑,使读者对天一阁珍本古籍有一个轮廓的印象,但它远不能涵盖阁藏善本之全貌,如果您要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得查阅有关《天一阁书目》以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有关天一阁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