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成王崩临时遗命,顾命书详述

周成王崩临时遗命,顾命书详述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生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在《书序》中也提到了:“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本篇主要详尽地叙述了周成王危在旦夕之际,召见了召公、毕公等辅政大臣,嘱咐了王位继承的遗命。

【题解】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生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在《书序》中也提到了:“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本篇主要详尽地叙述了周成王危在旦夕之际,召见了召公、毕公等辅政大臣,嘱咐了王位继承的遗命。成王过世之后,太子钊按照礼法继承王位为康王。书中记载了周成王的丧礼以及周康王继位的典礼,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资料。

【原文】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注释】

①四月:周公摄政七年还政成王,成王在位二十八年驾崩,当时正值四月。哉生魄:月初。

②王:这里指的是周成王。不怿:亦作“不豫”,不安,久病不愈。

③甲子:意味不明,现已不可考证。

④洮:洗头发。

⑤相:郑玄说:“正王服位之臣,谓太仆。”也就是负责服侍太子更衣的太仆。

⑥渐:严重。

⑦誓:誓命。嗣:嗣子,后人,这里指康王。

⑧肄:劳。

⑨侗:通“童”,年幼无知的意思。

⑩以:使。冒:触。贡:陷入。非几:不善。

【译文】

四月初的一天,成王染上重病,十分不适。甲子那天,成王用水洗头洗脸,侍奉的近臣为他披上衣服,靠在玉几上。同时又召集了太保召公以及芮伯、彤伯、毕公与卫侯、毛公,还有武官师氏、虎臣,百官之长以及王室的近臣们。

成王说:“唉!我的病情加重了,危在旦夕,快要不行了,既然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担心仓促之间来不及留下关于继位这件事的遗言,因此现在我详尽地交代给你们。过去,我们的君主文王、武王交相辉映,制定了法律,颁布了教令,勤奋而不敢违背,如此才能击败殷国,成就了上天的大命。武王过世之后,我还是一个年幼无知的稚子,但是我恭敬地承接天命,继承并遵守文王、武王的伟大德教,不敢混乱更改。如今上天给我降下疾病,已经无力回天了,神智也即将不行了,你们要认真领悟我所讲的话,恭敬地保护我的太子钊,度过苦难艰辛的时期。安抚远方,亲近邻邦,安抚劝导大小诸国,让康王能够树立自己的威仪,你们不能让他陷入到不善非礼的境地。”

【原文】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

【注释】

①受命:即传达诰命。

②缀衣:伪《孔传》中曾云:“缀衣,幄帐。群臣既退,撤出幄帐于庭。”庭:朝位。

③翼日:通“翌日”,第二天。

④太保:古代官职名。这里指的是召公奭。仲桓、南宫毛:这两人均是武王的两位大臣的名字。

⑤俾:从。爰(yuán):引。齐侯吕伋:姜太公之子,齐国的国君。

⑥二干戈:也就是由仲桓、南宫毛二人所拿,负责宫廷看守。虎贲:警卫。

⑦逆:迎。南门:天子有五个门,从内到外分别是: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雉门、库门之间称外朝,应门以内称内朝;应门、路门之间称为治朝,路门以内称燕朝。这里的南门极可能是路寝之门。

⑧延: 请。 翼: 路 寝 中 的一室。

⑨伯相:指召公,身兼西伯及冢宰之职。

【译文】

成王传达完诰命之后,回到寝宫,幄帐也撤回到了朝位。到了第二天乙丑日,成王就驾崩了。

太保召公下令让仲桓、南宫毛二人,随着齐侯吕伋,带领着两千士兵,以及数百虎贲之士,在南门外迎接太子钊,将其迎入路寝的东夹室中,忧居为丧主,主持丧礼。丁卯那天,太子钊下令作册准备好册书以及典礼的程序。过了七天,到了癸酉日,西伯兼冢宰的召公指示群士准备好典礼所需要的器物陈设。

【原文】

狄设黼扆缀衣。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西序东向,敷重厎席、缀纯,文贝仍几。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纷纯,漆仍几。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注释】

①狄:古时的乐官的一种,职位比较低微。黼(fǔ )扆(yǐ):放置在门窗之间有斧形花纹作为装饰的屏风。黼:斧形。扆:门窗之间。

②牖(yǒu)间:指门窗之间。牖:窗户。

③敷:布置。重:层,天子三重。篾席:竹席。黼纯:用黑色与白色的丝织品交杂而制成的席子的花边。纯:边,相当于花边。

④华玉:五色玉。

⑤序:堂上的东西墙称序,东面的称为东序,西边的叫西序。东向:西墙朝东。

⑥厎席:青蒲席。缀纯:用杂色的彩饰作为花边。

⑦西夹:西堂的夹室。(www.xing528.com)

⑧笋席:用幼竹青皮编织而成的席子。玄纷纯:用黑色的丝带作为装饰的花边。

⑨越玉:越地所呈贡的玉石。五重:五对。陈宝:玉石的名字。赤刀:玉刀。大训:刻有古代谟训的语气。弘壁:大玉壁。

⑩胤:人名。传说中善于制作舞衣的人。鼖鼓:大鼓。

缀辂:次于大辂,即金辂。阼阶:主人之位,东阶。

【译文】

乐官陈设屏风和幄帐,在门窗朝南方向,铺设了三层黑白纹缯饰花边的竹席,席子旁边摆设有五色玉作为装饰的凭几。西墙朝东的地方,铺设了三层杂彩花边作为装饰的青蒲席,席子的旁边摆设有五彩贝壳作为装饰的凭几。东墙向西的地方,铺设了三层五彩画帛作为花边的丰席,席子旁边摆设有雕玉的凭几。西夹室朝南的低昂,铺设了三层黑色四代作为花边的笋席,席子旁边摆设有髹漆的凭几。

有五对越地所出产的美玉,以及名为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的玉石,还有琬、琰之珪,放置在西墙的前面;华山所出产的大玉、东夷族提供的贡品夷玉,还有名为天球的璞玉以及河图玉,放置在东墙前面。巧手的工匠胤缝制了舞衣以及一个巨大的贝壳还有大鼓,摆设在西房中,巧手的工匠兑制作了戈、巧手的工匠和制造了弓,以及著名的工匠垂制作的竹矢,摆放在东房中。天子的大辂车停放在宾阶前面,缀辂车停放在阼阶前面,先辂车停放在左塾的前面,次辂车停放在右塾前面。

【原文】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戺。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

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注释】

①雀弁:即“爵弁”,士所冠的礼服,深红偏黑色。弁:帽子。

②惠:刺戟。

③毕门:一种说法认为是路门,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庙门,与下文的“诸侯出庙门俟”相结合应当为庙门或者毕门。

④綦(qí )弁:比爵弁低一等的青黑色礼帽。

⑤戈上刃:钩戟。

⑥夹:站在道路的两侧。两阶:宾阶、阼阶。戺(shì):程瑶田在《释宫小记》中写道:“戺,谓阶之两旁自堂至庭地斜安一石,揜阶齿而辅之者也,如今楼梯必有两髀以安步级,俗谓之楼梯腿也。”

⑦冕:比爵弁高一级的礼帽。

⑧戣(kuí):古代戟一类的三角兵器。

⑨瞿:也是三角援戈。

⑩侧阶:北堂北下阶。

皇后:指的是成王。皇:大。后:君。

道扬:称说。末命:遗命。

燮(xiè)和:调和,协和。

眇眇:微小。末:浅薄。小子:康王的自称。

【译文】

两名武士身着爵弁,手握刺戟,站在庙门之内;四名武士佩戴綦弁,手握钩戟,分别站立在阼阶与宾阶的两侧的边石两侧;一名大夫戴着冕,手里拿着名叫“刈”的斧钺形武器,站立在东堂;一名大夫戴着冕,手里拿着“钺”这样的大斧形的武器,站在西堂;一名大夫戴着冕,手里拿着“戣”这样的戈形武器,站在堂东的尽头;一名大夫戴着冕,手中握着“瞿”这样的戈形武器,站在堂西的尽头;一名大夫戴着冕,手里拿着“锐”这样的矛形武器站在北面的侧阶上。

康王戴着麻制的礼帽,身穿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的丧礼服,从西面的宾阶走到堂前。卿士、诸侯戴着麻制的帽子,穿着黑色的桑礼服,进入庙中各就其位。太保、太史、太宗,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红色的礼服。太保捧着大圭,太宗捧着旧爵,从东面的阼阶上走入堂内;太史捧着写有成王一名的册书,从西面的宾阶走入堂内,面对着康王宣读册书之辞。

册命中说:“成王当日倚靠着玉几,宣告了临终的遗命:命你钊承袭昂、武王的遗训,继位管理周国,恭敬地遵循先王的大法,让天下和谐,以此来报答文王武王,昭示他们伟大的圣训。”康王再拜,起身回答说:“凭借我的浅薄,如何能够治理天下,敬畏天命呢?”

【原文】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隮。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

乃受同,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哜,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诸侯出庙门俟。

【注释】

①王:指的是康王。麻冕:用麻制成的礼帽。黼裳:黑白斧形花纹的礼服。

②宾阶:西阶。隮(jī),升起。

③卿士:指的是周王朝的内朝公卿高级官员。邦君:诸侯的国君,属于外服。

④上宗:指的是太宗,变文言文。同:酒器。瑁:玉器的一种,天子召见诸侯时所使用的礼器。这里的“瑁”极有可能是后来加上的。

⑤御:迎接。册命:成王的遗命。

⑥宿:即“肃”,缓步前行。三宿是从所处的地方缓步前行到神处以进爵。祭:洒酒所到的地方。咤:后退。

⑦同:酒器的名。

⑧收:收起,指的是祭礼完成之后收起祭品。

【译文】

于是康王接受了太宗所献的酒爵,慢慢地行进三次到神所进爵,然后将酒洒在地上进行了三次祭礼,祭完之后退了三次。太宗说:“请享用福酒。”康王饮酒之后,将酒爵交给了太保,太保接受了酒爵之后,走下堂,将奠爵放入篚中,净手,取另一酒爵,拿着璋瓉为勺,酹酒以为酬酢报祭之礼。之后将酒爵交给太宗,下拜行礼,康王答拜。太保又从太宗手中接过酒爵,祭酒,浅酌,后退,把酒爵交给太宗,下拜行礼,康王又行礼答拜。太保下堂,各位执事官撤回各礼器,典礼完毕。诸侯走出庙门,等待着拜见新的君主康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