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武王成就灭商建周-《尚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周武王成就灭商建周-《尚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成也就是周武王成就了灭商建周的功绩。《书序》中记载称:“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均认为本篇是作于武王伐商成功之后班师回镐京的途中。原本《武成》约遗失于东汉光武年间,现《史记·周本纪》《汉书·律历志》依然保存有《武成》的佚文。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周武王成就灭商建周-《尚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题解】

武,指的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立下的功绩。成,成就。武成也就是周武王成就了灭商建周的功绩。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周武王灭商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周朝建立之后,商王朝的残余势力依然不小,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武王让商纣王的儿子禄父来统领,让管、蔡二叔相禄父治殷,以为三监,释箕子之囚,释百姓之囚,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等一系列措施,然后“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

《书序》中记载称:“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均认为本篇是作于武王伐商成功之后班师回镐京的途中。原本《武成》约遗失于东汉光武年间,现《史记·周本纪》《汉书·律历志》(约有八十余字)依然保存有《武成》的佚文。

【原文】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注释】

①一月:《孔传》中记载称:“此本说始伐纣时,一月,周之正月。”蔡沈在《书集传》中写道:“一月,建寅之月。不曰正而曰一者,商建丑,以十二月为正朔,故曰一月也。”

②旁死魄:旁,《孔传》中解释为“旁,近也”,死魄:也就是死霸,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③朝:清晨,早晨。周:指的是周国。此处指的是武王所在的都城镐京,后来被称为宗周。

④于:前往,到。

⑤哉:《孔传》中解释为:“哉,始也。”哉生明,指的是月亮开始发光。《孔传》中说:“始生明,月三日,与死魄互言。”

⑥丰:周文王所都。《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周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现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水西岸,后武王从丰迁到了沣水东岸的镐。

⑦偃(yǎn):停止。修:修治,致力于。偃武修文:在《孔传》中解释为“倒载干戈,包以虎皮,示不用;行礼射,设庠序,修文教”。

⑧华山:旧注认为是西岳华山。现有学者认为是现在商州雒南县东北的有阳华山,也就是武王归马的地方,与桃林之野南北相望,壤地相接。阳:也就是山的阳面,以山南为阳。

⑨桃林: 《孔传》中解释说:“桃林在华山东。” 阎若璩认为:“桃林塞为今灵宝县西至潼关广围三百里皆是。”

⑩弗服:不再使用。

周庙:指的是周祖庙,在《孔传》中记载称:“祭告后稷以下,文考文王以上七世之祖。”邦甸、侯卫这里泛指诸侯方国。骏,蔡沈解释说:“《尔雅》曰:‘速也’。”奔走:指奔走助祭。

豆:古代祭祀用到的器物。蔡沈说:“豆,木豆。”笾(biān):古代祭祀用到的器具。蔡沈说:“笾,竹豆。”

柴和望都是祭祀的名称。

【译文】

一月壬辰日,初一刚过。到了第二天,癸巳日,周武王早晨就从都城镐京出发,前去征讨商朝。四月,月亮刚开始发光的那一天,周武王讨伐商朝凯旋,抵达丰邑。于是放下了一切武器装备,专心修治文教,将马匹放归到华山之南,将牛放归到桃林之野,向天下宣布不再驭使。

丁未日,周武王到周祖庙进行祭祀,邦甸、侯卫等诸侯匆忙赶来助祭,摆设了木豆、竹笾等祭器。又过了三日,庚戍日,举办了祭祀上天的柴祭,祭祀山川的望祭,向天下宣布讨伐商朝已经大功告成。

【原文】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注释】

①既生魄:《孔传》解释说:“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也就是农历十六日。又《白虎通·日月》中曾经解释说:“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的《生霸死霸考》一文,说:“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下降至十四五日也。”

②庶:众。冢君:大君。百工:这里指的是百官。

③受命于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蔡沈在《书集传》中记载称:“四方诸侯及百官,皆于周受命。盖武王新即位,诸侯百官,皆朝见新君,所以正始也。”

④先王:这里指的是后稷。《孔传》中记载称:“谓后稷也,尊祀,故称先王。”

⑤公刘:周先公的名字。后稷的曾孙。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思其德。”《诗·大雅·公刘》中有“笃公刘”句。克:能够。笃:厚,还有一种说法是理的意思。烈:业。

⑥大王:指的是太王,古公畜父,乃是王季的父亲,文王的祖父。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古公畜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肇基:开始。肇基王迹:指的是古公畜父率领周朝百姓止于岐下,定都周原,“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⑦王季:指的是文王的父亲,也被称为公季。《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公季修古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王家指的是周国。

⑧勋:功绩。膺(yīng):受。

⑨惟九年,大统未集:《孔传》中记载称:“言诸侯归之,九年而卒,故大统未就。”集:成功。蔡沈记载称:“自为西伯专征,而威德盖著于天下,凡九年崩。”(www.xing528.com)

⑩志:这里指的是统一天下的遗志。

皇:大。后:社。后土:《孔疏》中曾解释说:“《昭二十九年左传》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是也。”皇天后土:指的是天神地祗。《孔疏》中说:“《僖十五年左传》云:‘戴皇天而履后土。’”

名山大川:蔡沈记载称:“《周礼·大祝》云:‘王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孔氏曰:‘名山,谓华。大川,谓河。’盖自丰镐往朝歌,必道华山涉黄河也。”

有道:《孔疏》中记载称:“自称有道者,圣人至公,为民除害,以纣无道言己有道,所以告神求助,不得饰以谦辞也。”

正:《孔传》中记载称:“大正,以兵征之也。”也就是《汤誓》中“不反不正”的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指的是军事

萃:聚。渊薮(sǒu):渊是水深的地方,就是鱼群聚集的地方。薮:无水之泽,是野兽聚集的地方。萃渊薮这里用来形容天下的有罪之人全都聚集在了纣王的周围。

华夏:指的是中原地区。《孔传》中解释说:“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孔疏》:“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蛮:泛指古代位于南方的少数民族。貊(mò):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克:能够。相:相佐、帮助。济:渡。《孔传》中记载称:“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兆:形容极多。

【译文】

月亮刚刚散发光辉的一个日子里,诸多诸侯国的君主与百官,接受周天子的政命。

周武王这样说:“啊!各位诸侯!我的父王后稷创建了国家,开拓了疆土,公刘能够增进先父的功业,到了太王古公亶父的时候开始奠定王者的基业,王季勤奋地料理王家的政事。我的父亲文王,可以成就先王的功绩,他承接了上天的大命,安抚四方。大国畏惧他的威力,小国怀念他的德政。在诸侯归顺的第九年,文王辞世,大业还没达成。我将要继续秉承他的遗志,将商纣王的罪行,汇报给皇天后土以及所路过的名川大山,说:‘遵守履行天道的曾孙周王姬发,准备大举讨伐商朝。现在商纣王不遵循天道,残暴的清除天舞,祸害虐杀百姓,成为天下罪人的首领,商都成为罪人集合的地方。我获得了一些贤人的辅佐,愿意恭敬地侍奉天地,以消除动乱。中原与四夷没有不遵从的。恭敬地奉行上天下达的命令,于是我开始东征商纣王,安定了天下的男女百姓。这些男女百姓用竹筐装着黑、黄两种颜色的丝帛,前来拜见我。上天的美德感染了天下众人,因此愿意归顺我大周国,希望你们这些神灵,能够帮助我,救助天下亿万百姓,不让你们神灵蒙羞!’”

【原文】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注释】

①逾:渡过。孟津,也被称为盟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在这里与诸侯会合,并渡河。现位于河南省孟津县东北,是古时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

②陈:摆阵,布阵。商郊:商都朝歌之郊。俟(sì):等待。

③旅:这里指军队。甲骨文中也存有此字。若林:在《孔传》中的解释为:“言盛多。”《孔疏》中的解释为:“《诗》亦云‘其会如林’,言盛多也。”《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④敌于我师,即以我师为敌:《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前徒:前行的军队。倒戈:掉转矛戈等武器。后:指的是后面的军队。北:败走,败逃。

⑤杵:舂杵。血流漂杵:相当于现在的血流成河。

⑥戎:兵。衣:服。指的是一次用兵。

⑦由:用。旧:指的是商先王的善政。《孔传》中记载称:“反纣恶政,用商先王善政。”

⑧比干:传闻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著名的贤能之臣,以死相谏,被纣王剖开了胸膛。

⑨式:同“轼”,马车前面的横木。《孔疏》中解释为:“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商容:商代贤人。《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称:“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

⑩鹿:一作“廪”。鹿台:商朝的库名,用于存放钱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称:“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赉(lài):赏赐,这里有施舍的意思。四海:泛指天下。悦服:心悦诚服。

【译文】

“不久就到了戊午日,我们的军队由孟津渡过了黄河。癸亥日,在商都的郊外排列好的军阵,等待天亮。甲子日天刚亮的时候,商纣王带领他那多如林木的军队,在牧野交战。但是商朝的军队没有与我们的军队为敌的,前面的军队马上掉转了兵器,去攻击后面的军队,致使商纣王率领的军队溃败,血流成河,甚至能够漂浮舂杵。一次用兵,天下彻底稳定。于是废除了商纣王的暴政,恢复了之前商先王的德政。释放了被关押的箕子,修整了比干的墓地,礼敬商容居里。散播了鹿台府库搜刮来的财物,发放了钜桥粮仓中囤积的粟米,发放给了天下的百姓,百姓心悦诚服。”

【原文】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注释】

①列爵:即设立爵位。惟:为。五:指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孔传》中解释说:“列地封国,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为三品。”

②建:设立,选拔。

③五教:指的是五常之教,也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长幼。

④惇:厚。惇信明义:也就是惇厚其信,显明其义。崇:尊。报:答。

⑤垂拱:垂衣拱手。《孔传》:“言武王所修皆是,所任得人,欲垂拱而天下治。”

【译文】

周武王设立了五个等级的爵位,分封的土地分为三品。选立官员只任用那些贤能之人。看重对百姓施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长幼五典之教,重视民食、丧死、祭祀这三大事,谆厚诚信,显明义理,对有德之人十分尊重,答谢那些建立功勋之人。自此,周武王垂衣拱手,天下得到大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