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高宗,即商王武丁,帝小乙子,在位五十余年,是商朝著名的君王,对外开拓疆土,对内变革新政,让商王朝逐步走向巅峰。高宗在商王朝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序》中写道:“高宗祭为汤,遂作《高宗肜日》及《训》。”
根据《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本篇为帝祖庚时祖己所作,因文字并没有《盘庚》那般诘屈聱牙,致使学者曾一度质疑其乃东周时期所作。郭沫若先生认为文中“王司敬民,罔非天胤”的民本观念,在当时是不可能出现的。又因“卜辞中没有见到民字以及从民的字”,所以“《高宗肜日》一篇也是不可信的”。不过,这些说法仅供参考。
文章中记载的主要是祖己的言论,言论中除了提出“敬民”之外,还提出了所谓“义”和“德”。“义”和“德”在此可以作为同义词看待。“德”字在《盘庚》中早已被多次提及,本文中再出现“德”字,也不足为奇了。
【原文】
高宗肜日①,越有雊雉②。
祖己曰:“惟先格王③,正厥事。”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④,典厥义⑤。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⑥,不听罪⑦,天既孚命正厥德⑧,乃曰其如台⑨!呜呼!王司敬民⑩,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
【注释】
①肜(róng):殷人祭祀先王的礼仪。
②越:于。雊( gòu):雉鸣。古人认为是变异之兆。
③格王:指端正王的心思。格:格正,犹今语端正。
④监:视,考察。(www.xing528.com)
⑤典厥义:考察他是否按照道理行事。典:主。义:按照道理行事曰义。
⑥若:顺。
⑦听:服。
⑧孚:曾运乾说:“孚读为罚,《礼·投壶》:‘毋怃毋傲,若是者浮。’注:‘浮,罚也。’是‘孚’、‘罚’,声近义通之证。”
⑨如台(yí):如何。台:何。
⑩司:《史记》作“嗣”,当从。孙星衍说:“王司者,言王嗣位也。”敬民:盖指不要对人民过分盘剥。
罔非天胤:意指人民也是天的后代,对人民过分盘剥便是违背天意。天胤:天的后代。胤:后代。
典:常。昵(nǐ):通“祢”,父庙。
【译文】
肜祭高宗武丁的时候,有野鸡在鼎耳上鸣叫。
祖己说:“告知大王,不要惊慌,先将祭礼办好。”
接着又劝告王说:“上天要考察下界,掌管了一定的道理。它赐予人的寿命长短各异,并不是上天让人短命,让其中途夭折,而是有人不听天命,做错事情却不愿意认罪。上天已经发出了明确的指令,用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到那时有人竟然说那又能把我怎样。哎!君王,您继承着处理民事的大业,无一不是上天的厚待,祭祀大典之中,不能过分亲厚父庙而不按照正常的礼法来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