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惟说命总百官①,乃进于王曰②:“呜呼!明王奉若天道③,建邦设都④,树后王君公⑤,承以大夫师长⑥,不惟逸豫⑦,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⑧,惟臣钦若⑨,惟民从乂。惟口起羞⑩,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
,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
,乃罔不休。”
【注释】
①说:傅说。命:接受命令。总:统领。
②进:进言,劝谏。王:指的是商王武丁。
③明:贤明,明智。奉:奉承。若:顺应。天道:天子的大道。
④建邦设都:建立国家,设立都城。
⑤树:里。后王:指的是国君。君公:指的是诸侯。
⑥承:辅佐。大夫:卿大夫。师:众。师长:众官员。
⑦惟:只。逸豫:安逸享乐。
⑧圣:指的是君王,这里特指商王武丁。
⑨钦:敬。若:顺。
⑩口:言语政令之所出。本句的意思是王要谨言慎行,不可胡乱号令天下。
甲胄(zhòu):铠甲头盔。戎:用兵打仗。
衣裳:这里指的是官服,代指任用、奖赏官员。笥(sì):装衣服用到的方形的竹具。
兹:这,此,指的是上文所说的口、甲胄、以上、干戈四个方面。
【译文】
傅说接受任命统领百官,于是向商王武丁进谏说:“啊!圣明的君主要顺应天道,建立国家,设立都城,确立君主,分封诸侯,又任命辅佐自己的大夫师长,不只图安逸享乐,而是谋求如何管理百姓。只有上天聪慧,贤明的君主可以借此效法,臣子要恭敬顺从,百姓要服从统治。不能胡乱发布号令,因为言语不慎极可能会招致麻烦;不能轻易动用武力,不然会导致战乱;官服要放在竹箱之中,不能随意交给他人,不然会有人玩忽职守;干戈是讨伐有罪的兵刃,在使用的时候自己要调查清楚。君主从上面所讲的四个方面多加留心,要知道上面这些话都是慧言,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的了。”
【原文】
“惟治乱在庶官①。官不及私昵,惟其能②;爵罔及恶德③,惟其贤。虑善以动④,动惟厥时。有其善⑤,丧厥善;矜其能⑥,丧厥功。惟事事⑦,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⑧。惟厥攸居,政事惟醇。
“黩于祭祀⑨,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⑩。”
【注释】
①治:管理,整顿,治理。乱:混乱。庶:众。
②及:摄入,加入。昵:亲切,亲近。能:蔡沈称“官以任事,故曰能”。
③爵:爵位。恶:凶恶。贤:蔡沈说“爵以命德,故曰贤”。(www.xing528.com)
④虑:考虑。善:理。
⑤有:自有。
⑥矜:自夸。《孔疏》中云:“自夸岂能,则人不以为能,故实能而丧其能。”
⑦惟事事:也就是任何一件事。《孔传》中云: “非一事。”蔡沈在《书集传》中认为是从事某件事的意思。
⑧耻过:将过失作为羞耻。
⑨黩:轻视,不敬。
⑩礼烦则乱,事神则难:蔡沈认为“礼不欲烦,皆非所以交鬼神之道也。商俗尚鬼,高宗或未能脱于流俗,事神之礼,必有过焉。”如今发现的甲骨总数有十几万片之多,其中大多数属于商王武丁时期的祭祀用品,涉及各个方面,可以证明武丁时期崇尚祭祀鬼神。
【译文】
国家得到整顿还是变得混乱,关键在于百官。官职不能授予跟自己亲近的人,要去思考他的能力;爵位不能赏赐给那些拥有恶劣德行的人,要考虑他是否贤明。考虑全面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自认为自己不错,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得不到别人的肯定,等于丢失了善德;自己夸耀自己能干,虽然实际上也是这样,但是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等于丧失了自己的功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当事先有所准备,有备而无患。不要因为敞开了宠幸的大门,而受到小人的侮辱轻视,不要因为偶尔的过失感到耻辱而掩饰自己的错误,从而酿成大祸。如果行为举止都能做到上面所说的那样,王的政务就完美了。
轻视祭祀,这叫作不敬。礼仪烦琐就会变得混乱,侍奉鬼神也就变得尤为困难了。
【原文】
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①。乃不良于言②,予罔闻于行③。”
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④,允协于先王成德⑤,惟说不言有厥咎⑥。”
【注释】
①乃言:你说的话。服:行。
②良:善。
③闻:听。《孔传》:“汝若不善于所言,则我无闻于所行之事。”行:身体力行。
④忱:诚信。
⑤允:确实,的确。协:和。成:盛。
⑥咎:过失,过错,罪。
【译文】
王说:“说得好,傅说!你的话很受用。如果你不善于进谏良言,我就无法听取并采取行动。”
傅说跪拜叩头说:“不是弄懂这些道理困难,而是行动起来不易。王心诚则不困难,确实是符合先王的大德的。如果我傅说不劝谏,那么就有罪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