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修养: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修养: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早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公共艺术教学缺乏对于现实文化的整体关注与对话。

全面修养: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早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精华荟萃,积淀着几千年的文化。没有文化根基,驾驭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充其量只是艺术殿堂里的巧匠,而非大师。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要承载设计师的情感与理念,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要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倘若设计人员对本民族文化要素和特色缺乏深入了解,但又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文化理念,那结果就会如同水中捞月一般。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与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合。

然而,目前的公共艺术教学缺乏对于现实文化的整体关注与对话。不论是现行课程设置、教师观念,还是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受到以往的“艺术至上”为主导的观念影响,未能表现出对文化层面的关注和对公众心理的尊重。授课教师受架上艺术和学院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也不自觉地囿于原有的授课方式,强调艺术作品自我意识下的表述,而对公共社会的普遍理想与恒久性的文化精神的关切和传达显得十分薄弱,忽视了公共艺术与当代本土社会形态和一般大众的生存状态的关联。[5](www.xing528.com)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李兴国就指出:“艺术大学培养的不是工匠,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的艺术人才,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在艺术的道路上肯定走不长。” 因此,就公共艺术设计工作者而言,需要具备文化素养,且是多样性的文化素养,表现在古今中外各门类、各学科的知识的积淀和学习。而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更应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懂得尊重不同价值和文化背景的文化艺术,养成一种积极开放、努力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心态。[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