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城市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公共艺术专业自身界定的模糊性,带来了其研究方向的多元和混乱。纵观全国各类院校,其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各不相同。公共艺术专业主体被分解成各个与之交叉的学科,并独立开设课程,呈现出包罗万象之势。以如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例,展开具体分析。“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的首要特征,无法与专业类教学课程有机结合。

城市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由于公共艺术专业自身界定的模糊性,带来了其研究方向的多元和混乱。纵观全国各类院校,其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将课程主体趋向于公共艺术设计,即景观、环艺、建筑相关课程大量开设,有的院校则将公共艺术专业课程主体趋向于工艺制作与创作技法,开设陶艺、漆艺、金属工艺、版画、纤维艺术、壁画等课程。公共艺术专业主体被分解成各个与之交叉的学科,并独立开设课程,呈现出包罗万象之势。(表3-4、3-5、3-6)以如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表3-4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课程设置

表3-5 上海大学数码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课程设置

表3-6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系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方向课程设置(www.xing528.com)

续表

通过上表各艺术类院校公共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的列举,不难看出现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不论是课程设置、教师观念还是教学实施等方面都仍然受到以往的“艺术至上”的精神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影响,未能表现出对现实文化的关注、对公众心理的尊重以及技术与艺术的整合性应用,主要体现在:

(1)专业基础课程和设计基础课程中,体现和观照公共文化、公共精神、公共意识的相关课程十分缺乏。“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的首要特征,无法与专业类教学课程有机结合。

(2)公共艺术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未加强技术与艺术的整合性应用。如今部分院校过于注重绘画基础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考察、装饰材料认识考察、施工工艺现场实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实习、应用性环境设计内容等),同时缺乏对公共艺术创作与尖端科技相结合的应用型艺术的研究和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