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之外,教育还涉及另一个重要维度,即审美品格的保护和培养,构成了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理性的有限性决定了不存在一个能够完全超越“意见世界”的“真理世界”,求真也只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从康德、胡塞尔到分析哲学,尽管在发现理性的潜力上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努力,但一直没有办法保证普遍理性必然或是自然地到达普遍真理。人类生活不可能“一切都在秩序中”,人类真实世界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关于生活的知识根本就不是客观知识,而是主观互动性知识,理性并不是必然能找到足够多的真理,事实上真正可靠的真理只不过是理性对自身的理性表达,而不是对事实的表达。在生活问题上,普遍理性并不能带来普遍真理。我们不能将技术的昌盛作为人类品质和文化进步的标志。
人的实践有两种尺度,一是人自身的尺度,二是对象的尺度。两种尺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相互统一的可能,二者加以协调,形成和谐的伦理,尚美、求真和崇善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和相关性,美是真和善相互统一后的必要升华,也是人类思想和社会实践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美与协调性
1.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美”
美从其一发生就与主体的情感紧密相关,无法离开人的情感体验,美就是能引起感官愉悦的事物或属性。按照康德的理解,当我们做出审美判断时,这种美的判断同时具有普遍的有效性。美的基本形态包括艺术美和现实美,美是自由和谐的关系,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美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主体双方的自由精神。从实践美学的角度来看,美是自然的人化,其中,既包括内在自然的人化,指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以至器官的人化,使生理性的内在自然变成人,即人性的塑造和完满,又包括外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以实践改造自然的结果,自然与人之间存在变化着的客观关系;内在自然的人化使主体心理获得审美情感,外在自然的人化使得客体世界演化为美的现实。审美活动是人经过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自身。审美不仅是对美的发现、感知、欣赏,还包括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2.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协调性
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实践活动所展示美的精神包括:①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主体具有的智慧、品格、审美和谐统一的良好素质;②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活动的和谐有序的运行;③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对效率与人性追求目标的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美,有着其作为实践本身的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这一形式集中体现在“艺术呈现”“协调得当”“和谐自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活动是一种有组织的协调活动,有序运作是其协调的核心,有序运行的结果表现形式就是“和谐”。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受教育者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彼此能获得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肉体与灵魂的完美和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不是各个管理因素之间简单的此消彼长、均衡匀称,也不是毫无波动的稳定有序守恒,在“有序-无序-有序”的逻辑线条中螺旋上升,同时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改革中不断吸纳新兴结构和要素,形成新的和谐。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主体在实施管理实践中感受到情感的愉悦性,体现为主体自由地、能动地参与创造活动和实践,包含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审美追求和理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活动中的美、与功利实用性交织在一起。教育教学管理本身具有功利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在校园环境、雕塑设施、管理平台和科研产品等的开发和使用上,要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实际使用功能相互联系,做到为高校人才的素质培养服务,实现“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美学设计;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的仪表形象、风度举止、礼仪谈吐等,也必须与管理相互联系,做到以美育人,用美的形象达到潜移默化的管理效果。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审美中的和谐原则(www.xing528.com)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所面对的是在追求求真、崇善、合美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自由创造。“美”同“真”“善”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同一性、整体性和连贯性,“美”本身也天然具有“真”和“善”的属性,理性合德性无疑是包容了“真”和“善”。尤其是达到更高层次的“至真”和“至善”也必然是美的表征,强调“真”,遵循事物的规律性;强调“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各种社会规定性的协调与统一,即人的活动要满足个体和社会的双重需要,促进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在“美”的境界和审美的要求中,真和善得以统一与升华,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体现了真和善的协调一致和更高水平。合美的追求是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中对和谐的追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更高原则。
规范的价值定位必须统筹兼顾保护个人利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社会要求,既要避免片面的个人本位主义,也要避免片面的社会本位主义,关注公共价值,承担公共责任的义理规定和诉求。罗尔斯等主张的规范伦理学,麦金太尔推动的德性伦理学,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审美诉求中,统一了规范和德性,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都得到了教育者的认同和追索。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提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然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人类参与的第二个世界,可以概称为人类文化世界,即思想的、价值观的、信仰的、艺术的、语言的、象征的、神话的、制度的和历史的世界。这种二分,无非让人类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人类的文化世界,并且强调两个世界的协调统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从层次上同样可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追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规范层次方面,即高校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当遵循的最基础的、最起码的道德准绳,这一层次的约束较低,几乎可以称之为底线伦理。另一个层面就是美德伦理,是以德性、善和唯美等诉求放置其中的高层次伦理,并不针对大众,而是针对优秀者提出的要求,或自我要求。根据理性原则或者规范伦理要求,并不能完全解决政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问题。任何试图通过知识论上的发现去彻底解决人类冲突与合作的努力是徒劳的,无论人们多么理性,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因而理性存在天然的不足和缺陷。麦金太尔认为:“美德是一种获取性人类品质,拥有并践行它,我们将能够获取那些内在于实践的善,缺乏它则会严重地阻碍我们获取那些‘善’”。诗人歌德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曾经指出:“人必须把他的所有能力——他的感官、他的理性、他的想象力、他的理解力——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统一体”[16],这种统一体,也可称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性。
从教学发展历史进程来看,教学同其他科学发展类似,同样受工具理性的影响至深。自夸美纽斯、经过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围绕以追求教学效率为旨归的传统“三中心论”,直至20世纪初拉伊、梅伊曼等人所掀起的将教育纳入实证轨道的实验教育学浪潮,工具理性受到追捧。即便是今天,工具理性的魅影依然紧跟教学,束缚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法则。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各种“教学实验”的此消彼长,蓬勃兴起;另一方面是借用新兴的跨学科知识,游走跨领域的边界,大行“剪刀+装糊”式的移花接木,产生数字庞大的无用成果。高校的教学同样如此,教学及教学管理都强调重效率、重实验,重工具,在各种风风火火的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推出“新模式”“新方法”,机械化、程式化、形式化的教学过程转变成一种刻板的机械传动关系,最终将导致人性精神的失落。今天,我们追问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目的就是要以价值理性规制工具理性,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取得协调和平衡。从教学美的高度,艺术地设置彼此的配合机制。
在人与社会,人与外界的诸多关系中,人们始终遵循着两个尺度,“与动物具有同一性’的尺度和唯有人才有的‘审美意识’的尺度”[17],其中审美尺度被视为本质的体现。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存在于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之中,是感性的和谐形式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和确证。美既是真与善的统一,又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崇尚美所追求的协调性原则,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形式美与实质美的协调统一。形式美的协调主要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在制度设计上,逻辑严密,前后一致,合理合法,程序公正,尊重高校共同体形塑的多元行为要求,协调责权,按照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所必须追求的规范与秩序,建构一定的伦理规范,处于共同体之中的教育者及参与人员均应当服从这种规范的要求,不能超越教学管理的规范层次。同时在教学管理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上体现丰富多彩,如制度规章设计一些柔性亲切的话语,体现文本的和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实质美主要体现在追求完满的人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在价值取向上以人为本,帮助推进积极、阳光的教学组织形式等。
其二,科学美与艺术美的协调统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和技术技巧日益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要主动适应新兴信息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操作模式,推进有效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越高,教育教学管理就更加快捷有效,越公开透明,也就更能促进教学民主和教学公平。同时,教育教学管理压力减小,也有利于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氛围。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人本意识日益觉醒和复归,教育教学管理对个人尊严和教学主体情感的尊重,对人的自由精神的培育和养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技能,同样教育教学管理随着管理理论的日益丰富和成熟,教育教学管理的技术和艺术也渐趋融合,艺术化处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实际问题,也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进程中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较之以前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而且人本理念也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重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人被压抑、被奴化的非理性特征和人之为人的伦理本性得到进一步还原和复归。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在自觉不自觉中萌芽、伸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对美的追求虽然是人们对教育教学管理的理性诠释和观念反映,但更重要的是其审美理念和艺术化操作将根植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之中。合美的教育教学管理是精神的引导和创造的结合,是启迪与自我建构的结合。
在伦理的视角中,本书认为,德性、理性与合美性之间的关系是:理性是服务德性建设的工具,是为德性建设提供合理性证明与合法性支持的知识力量,德性是理性的目的。而合美原则,一方面是协调处理和看待德性和理性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促进德性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追求道德和追求美是人类的文明特征和天性,仅当如此,那些过于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趋于柔和,那些制约人发展创造的条例和规范才能放出人性之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