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的研究成果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应当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教学管理伦理是基于教学实践基础之上,是对教育规律的充分把握后提出的伦理行为准则。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通过合理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准则,使教育教学管理本身的运行“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依照客观规律的合理性是确保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成为有效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真”与规律把握

1.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求真务实,尊重理性的选择

“真”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知识、认识及思想内容的真理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合理性”和“合规律性”是真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一种“客观事物本质规律” “满足主体鉴于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达到了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度统一。”[12] “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仅表现为真理的价值,还包括真理的实践价值,不仅在观念上追求真理性的认识,还在实践中自觉遵循规律,把握真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求真,就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认真研究、把握和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学科知识体系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自觉遵循这种规律,在这些规律基础上,寻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自身的规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真”在其合理性原则上体现为两种维度的合理,一是形式合理,即在教育教学管理的程序上是合理的,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形式上是合理的;二是价值合理性,即实质合理性,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体现为实际的公平公正。

理性精神的回归。“理性”从词源上来自古希腊“logos”和“nous”。在亚里士多德那里,“nous”的含义是表达和描述人的特征,即“有理性”。亚里士多德的“nous”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概念,理论行为是最终形式的实践,能协调规范宇宙,又能认识自身。

人类要促进自我的本能解放,追求自由超脱,减少外界的束缚,就得减弱身体感官对具体事物的作用,即破除对“感性”的依赖,扩大心智和理性思考的活动和作用。这就需要依据理性的生活,通过积累经验,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形成观念,然后加以运用,从而产生知识,用知识应付面临的问题。理智对人而言也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又反对完全依靠本能的倾向。尤其重要的是,超脱了本能以后,人类不致生活而止,而要突破此界限,悠然长驻。同时,不受方法、手段的局限,不必为了生活,如求真之心、好善之心。理性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在。

美国学者马尔库塞认为:“工具理性本身是无头脑的理性,它关心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能解决的只是‘是’的问题,而不是‘应当’的问题。”[13]往往是追求物的最大价值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重智、重识”是植根于人类深层的心理天性。从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即美德”,到培根响亮地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直到今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全球进入“智力中轴”和“能力本位”的时代。对知识的寻求,成为人类的偏好。理性具有的“自觉性、追求普遍性、可预期性以及稳定性”[14]等特征得到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青睐,由此纷纷提出高校需遵循恪守理性的原则,理性主义教学观从“规律-本质”的范式出发,在复杂的教学现象之中把握教学的规律和本质,依靠理性来获得普遍真理,这是知识论的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在理论上很有道理,理性是普遍的,理性的工作方式是普遍的,理性的形式是普遍必然的,因此,由理性获得的真理应该是理所应当的。自古希腊以来,包括我国先秦以来,教学实践充满着理性精神,理性作为主导人对自我的关注和认识的特质,同时教化本身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持,审慎、智慧、节制和沉思等理性活动品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之后理性演变为思辨理性,如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推进理性的对象化和工具化,理性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合理性原则的达到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要把握“规律”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及需要。社会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虽然教育教学也具有一定能动性,但教育教学的发展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一切事物善恶的客观标准就在于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即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的社会性决定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也必然要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进行素质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尊重和符合社会道德体系与要求,正确引导处于高校之中、与高校发展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行为。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只有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适当体现其先导性,引领社会发展,才能发扬大学精神,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及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教学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明合乎公理与正义的方向及路径。(www.xing528.com)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应当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人是教育教学管理和伦理的共同指向和目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诉求要符合师生的发展需要,就必须顺应师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管理要实现“为人”目的,推动人的发展,只有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才能发挥其对教学这个伦理共同体的应有贡献和功效。高校中的师生,作为知识人、文化人和现实人,其发展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统一,同时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都呼吁教育的和谐发展,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发展,和谐发展首先是人的和谐发展,呼唤着对人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和希望,弘扬教育教学管理的德性。伦理诉求指引下的伦理规范旨在塑造人与人和谐的教育教学管理主体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正是因为爱和公正符合以“一切人的一切发展”为目的,是人存在的合理性,因而爱与公正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然诉求,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本身必须合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教学管理伦理是基于教学实践基础之上,是对教育规律的充分把握后提出的伦理行为准则。教育教学管理伦理只有符合教育规律才能影响和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过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导向功能。教育教学管理蕴含的道德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教育性,与教育内在的本质价值存在同一性和契合性。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伦理实体的规范体系是从事物的本性中产生出来的规定。其本质是顺应教育本质规律的规定。

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通过合理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准则,使教育教学管理本身的运行“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依照客观规律的合理性是确保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成为有效活动的前提。通过规律合理性的正确把握,可以延伸为人们对该规律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必然可行的。这种共识将成为社会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规范,即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就是通过共同的议定,达到一定的共识,对违反共识的人和行为,予以谴责或惩罚,对不同行为方式的要求或者给予鼓励,或予以禁止等,最初以习惯方式存在,之后逐渐转为道德规范,有些成为隐形文化存在于组织系统之中,有些则固化到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之中。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规范和秩序也必然会反映到教育政策、现代高校制度和高校组织文化系统之中,这种规范和秩序并不仅仅是对某些行为的禁止和制止,也包括对某些行为的“必须”“坚持”和“鼓励”,引导教学参与的管理主体在某些方面“如此”或“应当如此”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规范本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育教学管理目的而制定的,而一种行为能否实现其特定目的,取决于行为与事物发展规律的符合度,符合固有规律则行为易达到目的、带来利益,用违背规律的规范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会使行为归于失败,最终也不符合组织的利益。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合理性原则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内在规定性要求教育教学管理既受教育教学影响,完成有效教学的实施,又受到管理影响,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特殊活动,不仅具有教学的性质,也兼有管理的性质,教育性和管理性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可分离,缺一不可,有机统一,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活动形成了一种既与教育和管理相联系,又有别于教育和管理的独特特征。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必然受制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这一内在规定性,体现教育性和管理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直接对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规范,约束教育管理者的行为,以及如何履行责任所应当的遵循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从而间接对被管理者进行了约束。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管理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关乎其为教育者所信守的程度。合理性原则是指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活动中,主体间依靠理性的精神,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取向和具体实施做出理性判断和引领,既符合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基本规律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律,实施促进素质培养的管理原则。合理性原则包含着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种层次。

其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符合形式合理性原则,即要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实施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形式上能准确表述教育教学管理伦理之应然实质。这种表达不仅要求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文本和政令要求应当前后一致,无言语矛盾和逻辑冲突,还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的制定中应当明确其指向范围和针对性,能够概括、指向和解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中的若干真实问题。因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在制度制定和文化规范上都需要管理者深入了解师生教学动态,把握一线教师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律以及了解与高校教学相关的行业动态。

形式合理性一般是浅层次的合理性原则,指外向的、可以被外界关注到的合理层面,比如对外公布的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制度、以文本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学管理条目、课堂纪律等;或是在语言表述上、在程序制订上,体现民主、自由和公正;还包括教育教学管理者按照既定的或科学的规范和逻辑理路来展开教育教学管理的程序,形成教育教学管理可视化的合理原则和标准。形式合理性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规范从形式上而言要与一定要件契合。从最终结果而言,如果忽视了对形式这一问题的关切,只专注于较远的人的精神层面的实质价值目标,而不考虑伦理价值目标确立和实现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环境及应具备的形式化意义,那么具有实质合理性的规范也必然较难生成和实现,从而导致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道德建设和伦理诉求陷入空谈。

其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要符合实质合理性原则。如果形式合理性是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满足某种外在要求和工具目的,实质合理性则主要体现在教育伦理规范对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社会的精神意义和伦理价值方面,体现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如在自由和规范上如何合理的处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如何在平等和正义之间相互获取平衡等方面。形式合理性是实质合理性的基础和基本保证,实质合理性是形式合理性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合理在实践中包括合理地使用管理措施和方法,客观包含有合理的制度体系、包容自由的规范体系和有序秩序的价值诉求,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价值性,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过程中所体现和实现的实质表现在合理性原则的方法论上。首先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主体应当提升自身伦理素质,并以此发挥榜样力量实现整个规范体系的道德影响力。教学管理者和教育者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等规范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育者素质状况决定着相应伦理诉求的实现程度,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伦理规范的价值只有通过具有良好素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行为才能有效实现。其次,融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双方的伦理关系。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融洽程度决定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伦理规范的限度和程度,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规制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的实质合理性原则还体现在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建立相应的和谐关系。最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应当与社会主导的基本道德价值协调一致。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价值预设本应根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同的价值状况而因材施教地设置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下允许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不突破伦理道德底线的前提下确定和形成自我的价值追求,但作为社会整体价值体系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领域的表达,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素养培养的各种伦理诉求与社会主导价值仅存在距离远近,而非方向背离的情况。否则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就将失去应有价值,而成为伦理道德建设的障碍和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