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伦理精神的本体解读-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研究

伦理精神的本体解读-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研究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伦理二字相连,即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约定和调整、规范和美德的共存。同时,伦理要受到社会共识,并以习惯形式推行,管理及其制度必将是实现社会伦理要求的有力保障。

伦理精神的本体解读-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培养研究

(一)伦理的词源分析与内涵界定

“伦理”一词的内涵极其丰富,以至从古至今,中外大家对此仍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词。从西方的词源学分析,伦理一词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中,表示为希腊文的“ethos”,之后形成了拉丁文“ethcia”,最后才形成伦理的英文表述“ethic”。伦理原意是指一群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后来引申为共居的人们所形成的性格、气质以及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人们逐渐形成了某些品质或德行,并进而形成共识性规范。

在我国,根据《说文》的解释,“伦,辈也,从人、从伦”,在古时候主要用于如何处理、协调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在《说文》中的解释为:“理,治玉也。……玉之未理者为璞”,指整理和打磨物件的纹理,引申为通过努力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本来规律和规则。连起来解释就是“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道理,规则;伦理即用一定的道理和规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后,在《礼记·乐记》中,“伦”与“理”二字连用成词,“乐者,通伦理者也”。到了东汉时期,郑玄对伦理进行了注解,“伦,犹类也,理,分也”。到了唐朝孔颖达称“阴阳万物各有伦类分理者也”对伦理加以表述,意思乃是指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原则和规范。伦理的含义还主要用在“人事”而非“物理”上。西汉贾谊曾称,“以礼义伦理教人民”,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离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在古典文献中,“伦理”与“人伦”一词也经常互通,“伦理”就是“人伦之理”,人伦是整个中国传统伦理的历史源头和逻辑起点。孟子从伦理的生成角度,解释了人伦的产生和要求,表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纲常,“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救世情怀,基本奠定了我国传统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内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为贵”“仁、义、理、智、信”等为人处世和天人哲学的原理也都深深烙上了民族的印记,进入民族血液中,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基因。

本书认为,结合上文伦理的词源分析,伦理一词的字形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伦理”一词中的“伦”,从“象形”的角度来看,似一个站得笔直的人,对另外一个人比着一把匕首,体现两人之间的某种隐含关系,象征他们之间关系的强制性,强调实现某种规范和服从某种规范,隐喻着现实社会范畴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亦深刻地蕴涵着依照某种强制性的原则来规范行为,因而无论“伦”字的词源,还是“伦”的象形,本身有着较强的规范价值和责任意识。“理”似美玉的纹理,本身是一种有规律的纹路,象征着美的图案,自然带有美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象征在规范中蕴含着美德。伦理二字相连,即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约定和调整、规范和美德的共存。

(二)伦理的诉求与功能

1.伦理的诉求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将管理与伦理高度结合。从伦理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在近代西方是从洛克卢梭康德开始的,而当代西方自觉地从伦理角度研究管理,尤其研究管理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的是罗尔斯。从伦理与管理的关系来看,伦理是管理的观念先导,是管理赖以产生的价值理念前提。伦理和管理同时受到时代的影响,每一个时代的管理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而作为时代精神之核心的伦理精神也一定会对当代的管理及其形成的制度体系产生极及其重要的制约作用,任何管理及其制度的形成也一定会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为基础和前提,都要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作为底蕴。管理及其制度的发展和创新也直接源于伦理观念的变革和更新。同时,伦理要受到社会共识,并以习惯形式推行,管理及其制度必将是实现社会伦理要求的有力保障。整个社会也同理,政治经济、文化的秩序都有着客观的伦理之维,道德和伦理支撑着市场和社会的运行、规范和建构,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将成为一个“理论的道德色盲”,也必然会在现实的管理中受到伦理的惩罚。以伦理为基础和目标的管理伦理学“以管理学为元理论,用伦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管理实践的理论体系”,既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管理学和伦理学相联系的中介。强调研究和管理过程中的道德现象、道德评价体系、道德标准和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管理与伦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也正是这种强相关性,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与素质培养伦理诉求及其实现路径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www.xing528.com)

2.伦理的社会管理功能

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谈到伦理,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基本样式,其本质是人类对自我及其内在精神的一种管理活动,必然具有内在管理的功能。作为一种应该和正当的规范意识和行动指令,伦理本身就存在着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的功能。从伦理学和管理学双向互观,“无论是伦理学角度,还是管理学角度,伦理道德都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和方式”,作为人类特有的管理活动或方式,伦理是主体内省过程中,调节和体现着主体的内在心理和精神自律。

伦理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分为对个体和对集体社会两方面的管理功能,一方面伦理对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体,通过其“明人伦” “知礼仪”的外在教育和个体内省、自觉地调节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然规范;另一方面,伦理对社会的规范和引导,同时“不仅仅针对个体,还必然延展至整个社会系统,包括集体、群体和组织系统等”[1],个体和社会通过伦理规范的桥梁作用也能够在彼此的意识形态上达到精神上的一致。所以,当代伦理道德与经济社会要恢复对话与沟通。而且这种沟通和互动,实质也是使个体和社会能够达到伦理理解上的一致,这也是道德和伦理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一个依据。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和个体共同守候和服从的规则与规范,也能够规范市场经济,规范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行为。从而也发挥了伦理道德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使得伦理通过经济的风向标,激发人们扩展对伦理更多范围的更多认同。也有学者认为伦理和道德具有同一性,道德等意识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根本不可或缺的重大价值,从实用理性的角度讲,伦理道德也是一种“有用”的意识存在,之所以说伦理道德“有用”“有效益”,是因为历史和现实都曾经告诉过我们,伦理道德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人类社会节约各类成本,实现了较大效益。伦理道德不仅具有形而上的哲学价值,同样具有现实形而下的实践价值,不仅具有主体内心体验的道德价值,也实然地具有了能产生大量效益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是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必须强调企业伦理商业伦理、行政伦理的实用哲学根源。道德因素越来越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而且影响越来越大。从西方技术取向管理价值观讲,同样能证明伦理道德对社会功能的强大影响力,管理中“对价值的研究及其伦理学和美学的各个分支,更为直接地渗透到管理与组织的行为之中。管理技术形式的真正本质就是价值。”[2],伦理实现了个人和社会共同的价值。

(三)伦理的目标

小到个人,大到社会,从环境到文化,都有其内在的伦理精神和属性,一种特定的伦理精神和内涵往往是一个社会和一种文化形成凝聚力和认同标准的基础。一旦当某种伦理精神被压抑或未被彰显时,就会形成与之相关的主体质疑和伦理反思,进而形成一定的诉求。“伦理诉求”的概念首先是以伦理为目标进行的主体追求,是人们在行为中希望获得或保持的东西。主体追求的伦理目标包含伦理体系中应然包含的基本要素、基本结构和伦理基础。以一种激励、诱导、规范等激发自觉行为的内在深层次管理,满足伦理诉求为指向管理,将有利于改变传统模式,将“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等特点表现在管理之中,突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力求主客体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充分重视自我价值和人本身价值与地位。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和考虑目标。教学是属于学生自身的生命运动,“教学不是要控制学生的生命,而是要激扬学生的生命”教育管理活动的事实层面包含教育教学管理的主客体要素,即人与资源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价值层面是指不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以自我价值预设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进行认识和判断,并由此产生形成的管理理念性要素,如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本质、原理、原则等。有学者分析了教育的伦理基础和伦理本性。“在教育伦理哲学中,探讨和关注教育伦理基础或伦理本性问题,其焦点和核心在于追问构成教育合理性基础的伦理前提是什么,即教育称其为教育而非其他事物的伦理基础”这一论述强调教育的伦理预设,从而“从伦理角度对教育本质进行分析、把握和规定,对教育进行伦理划界”;教育的伦理本性或伦理基础,“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伦理追问,是对教育基本伦理预设的审查,是对教育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伦理精神的概括”。回答了教育之所以有效,之所以合理的前提问题。还有学者进而区分了“伦理基础”与“伦理性”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伦理基础主要体现在伦理价值体系中的支撑部分,将伦理作为教育或教学管理活动运作过程中的要素性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管理有效运行,所需要的条件支撑因素和配合条件。伦理基础则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价值层面的各要素中,因此,教育缺乏构成要素,则不称其为教育,或是无效的教育。而伦理性是一种特征性属性,是一种价值追求,无此教育依然成立,但教育的应然目的难以完整实现,主体精神未得以彰显和弘扬。

“伦理诉求”“伦理基础”和“伦理性”有着不同的内涵。伦理基础和属性是偏向结构和体系化的分析方法,诉求一般指制订和设计某项活动时所需要的某种道德、动机、认同,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诉求一般可分三类:理性的诉求、感性的诉求和道义的诉求。伦理诉求不仅关注大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和学的活动本身,更关注教和学的社会性,关注教和学与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关系。伦理基础一般指向管理的前提,伦理诉求更强调管理的目标。而伦理目标因其包含伦理体系中应然包含的基本要素、基本结构和伦理基础。而最基础的前提和核心要素是管理中的人,即对人性的学理解读。人性是作为物性、兽性、神性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强调人性,也就是强调要把人当作人看待,反对一切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把人视为可以任意摆布、任意宰割的生物体的做法,倡导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制度、原则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