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1962年,周总理到西郊机场为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送行。亲王的飞机刚一起飞,我国参加欢送的人群便自行散开,准备返回。周总理这时却依然笔直地站在原地未动,并要工作人员立即把那些离去的同志请回来。这次总理发了脾气,他严厉地批评道:“你们怎么搞的,没有一点礼貌!各国外交使节站在那里,飞机还没有飞远,你们倒先走了。大国这样对小国客人不是搞大国主义吗?”当天下午,周总理把外交部礼宾司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找来,要他们立即在《礼宾工作条例》上加上一条,即今后到机场为贵宾送行,须等到飞机起飞,绕场一周,双翼摆动三次表示谢意后,送行者方可离开。
【思考】周总理为什么生气?
一、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不论其职位高低,在涉外交往和与外宾的接触过程中,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企业,甚至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每位涉外工作人员都应自觉地遵守涉外商务工作的原则,言行举止都应符合涉外礼仪规范。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它包括:外交礼仪、习俗礼仪、宗教礼仪。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和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1.维护国家利益原则
现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无论国家大小强弱,主权一律是平等的。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维护双方的国家尊严、民族尊严是开展商务活动的前提。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的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企业的代表,要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既不应该表现得轻浮阿谀、崇洋媚外,也不应该表现得手足无措、无所事事。要做到彬彬有礼、热情大方,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孤芳自赏。在国际交往中,既要维护本国和本民族的尊严,塑造本企业的形象,又要尊重对方的国家尊严;既要尊重对方的高层商务人员,又要尊重对方一般的商务代表;既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对方的国格、人格,又要体现自己的国格、人格,展示国人的风采。
2.守约遵时原则
守约遵时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承诺,言而守信,一言九鼎;遵守时间约定,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
(1)守约要做到:正确认识,谨慎许诺,一旦约定,务必践行;如有爽约,尽快说明,郑重致歉,主动承担后果,将损失降至最低。凡是重要的涉外商务活动,按照惯例均应由双方预先约定,包括具体的时间、人数、有关人员的身份、商谈的主要事项或访问的目的、抵达的航班或车次等。双方均应提前做好约定,以便对方提前做好接待准备。
(2)遵时要做到:按照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对方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使对方因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对方,并以适当方式表达歉意。
3.严守机密原则
在涉外商务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外事活动纪律,严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企业利益。涉外活动中要遵守外事纪律,其中包括组织纪律、保密纪律、财经纪律和宣传纪律。在海外客商面前,切忌信口开河,不可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泄露商业秘密和偷窃外商机密,要始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注意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涉外商务人员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决不能做有损国家的事情。
4.尊重隐私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教养、是否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在与外商谈话时,不得询问以下问题:个人收入与支出、年龄、婚姻、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宗教信仰等。除非他自己提及,一般避免谈及此类话题。
5.女士优先原则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原则。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关心、体谅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出男子气质和绅士风度。
女士优先的主要注意事项为: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的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紧随。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和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6.入乡随俗原则
各国的习俗体现着“千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背景。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和地区,各自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多彩。各国的礼仪标准都是建立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之上的。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宗教、语言、文化、习俗、社会制度都有差异,而且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因此,在涉外交往过程中,都应予以特别的尊重和理解。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谨慎从事,不能不拘小节或超过限度。如美国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问他年龄;二是忌问他所买东西的价钱;三是忌在见面时说:“你长胖了。”这是因为:前两忌是个人私事,不喜欢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国有“瘦富胖穷”的观念。
各国的礼仪和习俗是不相同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涉外礼仪中始终秉承求同存异精神。“求同”,就是要遵守国际通行的有关礼仪,重视礼仪的“共性”,逐渐向国际接轨;“存异”,则是要求对别国的礼俗不可一概否定,不可完全忽略礼仪的“个性”,并且要在必要的时候,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和习俗有所了解,并表示尊重。在涉外交往中,对于各国之间礼仪和习俗的差异性,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7.灵活多样原则
在涉外商务活动的礼仪安排上,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涉外活动固定的礼仪程序较少,灵活性较强,可以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开展活动。在活动形式上不必拘泥于常规俗套,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习俗、爱好、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迎送、会谈、宴会、座谈、研讨、茶道、打球、下棋、舞会、出游、音乐会、小型演出、展览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要通过灵活多样的礼仪形式,加强双方的沟通,使涉外活动取得成功。
二、涉外工作中的常用礼仪与禁忌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距离,距离的远近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在见面礼仪中,不同的肢体语言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在会面中,人们说的话可能是客套话,但人们的肢体语言反映的一定是真心话。与不同的人见面,使用不同的见面礼仪,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政务礼仪之中,一定要把握准确,表现得不卑不亢。
礼仪是涉外工作的窗口。涉外活动,礼仪先行。礼仪是窗口工作、门面工作。礼仪安排一定要做到紧张而有序,有条不紊,这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部门工作水平的一个侧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国家或企业的形象问题。
1.迎宾礼仪
(1)迎宾前的礼仪准备
确定邀请规格。向外宾发出正式邀请时,要讲究双方规格对等。
排定礼宾次序。接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外宾,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本国的常规做法,排定先后顺序。一般采取以下做法:一是依照来宾的地位高低排列;二是依照来宾所在国家或地区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三是依照来宾抵达的先后顺序排列;四是不排列。
必须慎重悬挂国旗。为维护本国的国家尊严,任何主权国家均不允许在本国国境之内随意悬挂或摆放外国国旗。除国际法规定外,我国目前允许五种场合悬挂或摆放外国国旗:其一,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正式到访;其二,外国贵宾访问期间我国举行重要的礼仪活动;其三,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其四,重大的国际活动在我国举行;其五,为在我国进行的国际经济重要项目而举行的庆典或仪式。
拟定接待计划。接待外宾之前,应当认真拟定一份周详的接待计划,以使工作减少周折,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拟定接待计划前,要充分了解外宾有无特殊习惯、要求,本着互助互利、交往对等的原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其正当而合理的要求,并列入接待计划中。一份外事接待计划就是接待工作的指南和行动纲领,应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会见会谈、参观访问、文娱活动、异地游览、新闻报道、安全保卫、突发事件、礼品准备、人员配备、经费预算等基本内容。正式的接待计划一经拟定,应尽快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此后,报、送与接待工作有关的部门并通报给外方。
掌握人员状况。要做好外事接待工作必须掌握好外方与己方有关人员的状况。一方面,应对主要来访者的基本情况、风俗习惯和主要禁忌尽可能地了解,若对方曾来华访问过,最好借鉴当时己方的接待规格和接待方案;另一方面,选择己方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确定专门负责此事的陪同人员、翻译、工作人员和司机。接待人员要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对其进行必要的外事纪律和国际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2)迎宾礼仪操作
迎宾时的礼仪仪式决定于对外宾的迎接规格。迎宾的规格主要是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目的,再考虑到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加以确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打破常规接待,给予较高的礼遇。但是,要尊重国际惯例,注意必要的平衡,避免厚此薄彼,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要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对普通外宾,虽不必专门为其进行欢迎仪式,接待方亦派人前往其抵达的机场、车站或码头迎接对方,并陪同其前往下榻之处。通常可以向来宾献花。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可以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如安排检阅三军仪仗队、献花等。
其礼仪规范依次为以下几方面。
确定迎接地点。一般在机场或车站举行,也可在特定场所(如总统府、议会大厦、国家宾馆等)。仪式场所行进的道路上要铺上红地毯。
悬挂国旗。举行仪式的场所要悬挂宾主双方国旗,宾方挂在右面,主方挂在左面。
献花。安排献花,注意必须用鲜花,并保持花束整洁、鲜艳。一般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并向来宾敬礼。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献上鲜花,也可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一般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及黄色花朵。
奏国歌。在领导陪同下,国宾登上检阅台后,奏两国国歌。先奏宾国国歌,后奏主国国歌。
检阅仪仗队。来访国宾在主人陪同下,站在主人右侧,沿红毯徐徐行进。
鸣放礼炮。最高规格为二十一响,一般为国家元首鸣放;其次为十九响,为政府首脑鸣放;再次为十七响,为副总理级领导人鸣放。
2.陪同礼仪
(1)相互介绍
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
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为两种。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一两步远的地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遇到路口或转弯处应用手示意方向并加以提示。
(3)上下车船
乘坐轿车时,陪同人员要先打开车门,请客人上车,以手背贴近车门上框提醒客人避免磕碰。待客人坐稳后,再关门开车。按照习惯,乘车时客人和主陪应坐在司机后第一排位置上,客人在右,主陪在左。陪同人员坐在司机身旁。车停后陪同人员要先下车打开车门,再请客人下车。如果接待两位贵宾,主人或接待人员应先拉开后排右边的车门,让尊者先上,再迅速地从车的尾部绕到车的另一侧打开左边的车门,让另一位客人从左边上车。只开一侧车门让一人先钻进去的做法是失礼的。当然,如果为了让宾客顺路看清楚本地的一些名胜风景,也可以在说明原因后,请客人坐在左侧,但同时应向客人表达歉意。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为了让客人欣赏风景,也不要让客人坐在司机旁的位置,尤其是在接待港、澳、台地区和外国客人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4)出入电梯
陪同人员应稍后于陪同对象。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最后入内。离开电梯时,陪同者一般最后一个离开。若是自己堵在电梯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5)出入房门
在出入房门时,陪同人员通常负责开门或关门。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若门向内开,则陪同人员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离开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出门,然后请陪同对象离开房间;若门向内开,陪同人员在房内将门拉开,然后请陪同对象首先离开房间。
(6)就座离座
陪同者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者,请前者首先就座或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7)提供餐饮
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者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者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8)日常安排
陪同对象的具体活动日程早已排定,陪同人员无权对其加以变更。若陪同对象要求变更活动安排,陪同人员不宜擅自做主,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执行上级决定。若陪同人员发现陪同对象的活动日程的确存在不足之处,可向有关方面反映,但不宜直接与陪同对象就此问题进行沟通,更不宜在对方面前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9)业余活动
在工作之余,外宾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可自由活动。必要时,己方陪同人员可为之提供方便。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建议时,陪同人员既要抱有热情、主动、积极的态度,也要具体考虑己方的有关规定、现场的治安状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是否健康、合法。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方便时,陪同人员应予以重视,既要力求满足对方的合理请求,又要善于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请求。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陪同人员帮助陪同对象在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10)恪守陪同原则
要了解客人的综合情况,明确接待方案,熟悉全过程,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单独与宾客相处,陪同人员都必须遵守有关纪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服从上级领导。为防止喧宾夺主、言多语失,陪同人员与宾客相处时,一定要谨言慎行。宁肯不说、少说、慢说,也绝对不胡说、乱说。但要对客人有问必答,注意不能随意越权许诺。
与宾客共处时,要口头保密与书面保密并重。切勿在宾客面前议论内部问题。有关内部情况的文件、资料、笔记、日记乃至笔记本电脑,非因公尽量不要随身携带,更不要交与他人看管或直接借给他人。与宾客共处时,陪同人员必须不卑不亢,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既要在生活上主动关心、照顾对方,又要维护自己的国格、人格,切不可向对方索取财物,或在其他方面随意求助于外方,也不要对宾客的一切要求不加区分地有求必应。参观访问中,指定的陪同人员不能过多,中途不得换人或不辞而别。
3.送行礼仪
在外宾结束访问之际,接待方所做的话别与送别工作应该符合一定的礼仪。通常做法是:当外宾正式离开本地的前一天,主人应当专程前往其下榻之处进行探望,并且正式与之话别。有时话别也可以安排在外宾正式离开下榻处所之前。在可能的情况下,主人应当专程陪同外宾乘车前往机场、车站或码头,亲自为外宾送行。倘若一时难以分身,则除了要向外宾提前致歉之外,还须委派专人代表自己送行。
4.馈赠礼仪
(1)选择礼物
涉外交往中的馈赠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收礼人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应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要因人而异。(www.xing528.com)
(2)讲究礼品包装
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或梅花结。
(3)对等平衡
注意送礼双方身份的对等,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
5.涉外礼仪禁忌
(1)数字禁忌
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日本人忌讳“4”字,是因为“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要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
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和德国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举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3)颜色禁忌
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土耳其人认为黄色是凶兆,布置房间时不用黄色;埃及人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
(4)花卉禁忌
花虽然是受人喜欢的,但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花存在着不同的忌讳。
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淡黄花和白花。这是因为,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不吉利;仙客来花,日本念为“希苦拉面”,而“希”与日文的“死”发音相同;淡黄花和白花,多为日本人不喜欢。
印度人,忌以荷花做馈赠品,因为印度人多以荷花为祭祀之花。
在欧洲许多国家,人们忌用菊花为礼。传统习俗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日本人忌用菊花作室内装饰,认为菊花是不吉祥的。拉丁美洲人将菊花视为“妖花”,他们忌用菊花装饰房间,忌以菊花为礼。德国人往往忌以郁金香为馈赠品,他们认为它是无情之花。英国人忌以黄玫瑰为礼花。英国传统习俗认为,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
除此之外,对于花的颜色和数量也有忌讳。巴西人忌用绛紫色的花为礼,因为巴西人惯以紫花为葬礼之花。法国传统习俗认为:黄色花象征着不忠诚的妖花。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以花为礼时,所用的花束必须是单数,即使一枝也可,忌讳双数,但罗马尼亚人的生日除外。
三、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和五花八门的禁忌
世界上不论国家大小都有各自的见面礼仪。热情的见面礼仪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且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在交往中,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世界各国由于其文化习惯和风俗的差异,见面礼仪也迥然不同。
1.印度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被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2.朝鲜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达尊敬和谢意。
3.日本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人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达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遍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者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以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忌讳荷花图案;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在日本,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日本人的眼睛,要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达尊敬。在日本鞠躬要哈腰,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手放在一起。见到的人的年纪越大、职位越高,你的鞠躬应该越深。
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什么用途的物品,收礼者可以再转送。
4.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禁忌猪肉类食品,也不使用猪皮制品。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便是“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告别时多说祝愿的话,如“真主保佑你一路平安”“真主保佑你全家团圆”等。
5.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在社交场合中握手后又在双方脸颊上互吻,要同样回敬。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按照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中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主人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
6.泰国
泰国人见面时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即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这是见面礼,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见国王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Sawattdee,即“您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认为头部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下时,切忌将物品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跷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弓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分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7.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8.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礼节
华侨多信佛教,每到宗教盛地,一般都捐献香火。由于民族血缘关系,他们的礼节和国内差不多,一般行握手礼,但与女性握手不宜过重。礼貌语言近似国内。在香港,春节重视互相拜年,喜欢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而不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因为香港人说的“快乐”和“快落”听来相似。人们过年过节特别忌讳“落”字,尤其是生意人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另外,在香港,喜欢“八”和“发”的谐音,而“四”与“死”同音,故人们避免用“四”做标志。送朋友礼品,不送四个。非说不可时,则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此外,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称谓语也与国内不同,男的称“先生”,女的称“太太”或“小姐”。
9.德国
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如拥抱和亲吻面颊是不提倡的。
10.英国
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可以拥抱,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送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的名义。
11.意大利
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示很正式的尊重。
12.法国
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达对法国主人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
13.荷兰
在荷兰,人们大多习惯吃生、冷食品,送礼忌送食品,且礼物要用纸制品包好。到荷兰人家中做客,切勿对女主人过于殷勤。在男女同上楼梯时,其礼节恰好与大多数国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14.俄罗斯
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双数是不吉利的。
15.加拿大
加拿大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亲吻和拥抱礼仅适用于熟人、亲友和情人之间。在双方握手以后,他们会说“见到你很高兴”“幸会”等。加拿大人在作介绍时,一般遵循先少后长、先高后低、先宾后主的次序。在朋友众多的场合,他们总是顺着次序介绍,让大家互相认识。如果有地位较高的人士或辈份较高的长者在场,总是先把朋友介绍给他们。在隆重的场合,加拿大人总是连名带姓地作介绍。作介绍时,双方都要站起来,面带笑容,友好地正视对方。加拿大人在自我介绍时,音量适中,一边与别人握手,一边说出自己的姓名。他们对那种扯开嗓门向所有宾客介绍自己的方式很反感。
16.美国
美国人见面时的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主人先伸出手。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和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者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后只有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但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17.拉丁美洲见面礼仪
在拉丁美洲,握手和拥抱很频繁,说话时他们比美国人站得更近。向后站是不礼貌的。
拉丁美洲送礼习俗表现在他们既喜欢送礼也喜欢收礼。他们对家庭生活和血统很重视,他们的和蔼可亲和使你感到舒畅的热情以及对男子汉气概的崇尚均在其送礼习俗中体现出来。人们高度重视友谊,欢迎那些能够赏识其个人品质和爱好的礼物。较之礼物的价钱,他们更看重礼物的内涵。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会被认为是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与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要送奢侈品。
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如握拳礼、贴面礼、沐浴礼。
18.大洋洲见面礼仪
澳大利亚是这一地区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人见面时通常行握手礼。亲密的男朋友相见时可亲热地拍拍对方的后背,要好的女朋友相逢时通常亲吻。澳大利亚还有碰鼻礼,而且碰得越多,说明关系越好。
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性格外向、热情、坦率,容易相处。初次见面称呼别人时先说姓,加上“先生”“小姐”或“太太”等。熟识后若以小名相称,表明双方的关系很融洽。
19.非洲见面礼仪
非洲各国由于国情、民族、地域的不同,因而在民族习俗和社会风貌上也各有差异。非洲各地礼节不同,如埃及人信奉伊斯兰教,较有礼貌。中非部分黑人的见面礼节不是握手,而是自己的两手互相握住,在脸前摇动,表示问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