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籙知縣
【原文】
永安城東北紫金山脊,舊有紫金書院,歲久傾圮。康熙二十四年秋,進籙來宰斯邑,始捐俸新之,集古名、寬得、琴江三都人士,讀書其間。出脯脩【一】具館穀【二】,延社師【三】一人,以爲都講【四】人士,來學者遠近如歸。進籙因易名曰「三都義學」以報我大中丞李公之命,而爲之記曰:
《易》曰:「兑,君子以朋友講習【五】。」我三都之地,巖岫【六】廻環,溪流綿絡,人士所處僻遠者多,疆域中方七百里,不五里而四五涉溪,不十里而六七踰嶺。繭足至縣,往往横經【七】無所敬業,樂群【八】無居。夫進德修業,及其時又貴及其地,及其地而後有朋友,有朋友而後有師。惟此義學,其地脈自描睂、三殿而來,一起而爲元峰,再起而爲紫金山。磨崖之刻讖記【九】傳臚【一〇】,昔人以爲靈秀所鍾,歷久必發。而其前有雞冠之嶂,銳峰八九,其象皆如卓筆,是皆我三都人士異時大魁【一一】天下之具。義學既成,尚負笈濟濟而來,樂玩居安,貫穿經史。有暇則歌詩鼓琴,爾優爾遊。以羽翼聖賢之業相期,以堯舜君民之道相勉,俾我國家得人于是乎!在豈非炎方【一二】下邑【一三】之盛事乎哉?
【注釋】
【一】脯脩:泛指學費。
【二】館穀:舊時給幕友或塾師的酬金。
【三】社師:社學的老師。社學,地方的學校。
【四】都講:古代學舍中協助博士講經的儒生。選擇高材者充之。
【五】講習:互相討論學習。
【六】巖岫(xiù):峰巒。(www.xing528.com)
【七】横經:横陳經籍。指授業或讀書。
【八】敬業樂群:敬業謂專心學進,樂群謂樂與朋友相切磋。
【九】讖(chèn)記:讖書。記載讖語的書。
【一〇】傳臚:科舉制度中,在殿試後由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古代以上傳語告下爲臚,即唱名之意。
【一一】大魁:科舉時稱殿試第一名,即狀元。
【一二】炎方:南方炎熱之地。
【一三】下邑:小縣。
【譯釋】
永安城東北是紫金山山脊,原先有紫金書院,因爲時間久而倒塌了。清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秋天,我前來永安做縣令才捐出俸禄維修一新,集合古名、寬得、琴江三都各界人士,在書院讀書。拿出學費,備好酬金,聘請教師一名,作爲三都義學講學人士,來書院讀書的人無論遠近都好似回到自己的家裏一樣。我于是把書院改名叫「三都義學」來報答李中丞的任命,因此撰寫這篇記說:
《易經》說:「兑,對君子像朋友一樣互相討論學習。」我們三都這個地方,巖石峰巒迂回環繞,溪流纏繞不斷,多數來書院讀書的人所住都是偏僻的邊遠地方,縣域方圓七百里,不用走五里就要徒步渡過四五次溪水,不到十里就要越過六七次山嶺。千辛萬苦徒步到達永安縣城,却往往專心讀書而無法敬業,與同學相處融洽却無居處。進益道德,修研學業,恰逢其時也要在適合的地方,處在適合的地方而後要有朋友,有朋友而後要有老師。只有這個義學,其地勢山脈從描眉峰、三殿山而來,一座爲狀元峰,還有一座爲紫金山。磨崖石刻上的讖記預言會科舉得中傳臚,前人認爲此地爲威靈秀麗所聚集,經歷久遠必然發見。而其前有雞冠嶂,十之八九都是尖利的山峰,它的外形都好似直立的毛筆,這些就是我三都人士將來考取狀元的器具。義學已辦成,前來求學的人很多,安居求學,樂意鑽研,貫穿經典史冊。有閒暇時間就吟詩、鼓樂、彈琴,既美好又逍遥。以繼承促成聖賢的致天下太平的事業相期許,以堯舜君民相處之道來互相勉勵,使我們國家獲得人才不正是在這裏嗎?這難道不是南方炎熱之地永安小縣的盛大之事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