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永安縣次志譯注》-纵览永安縣历史

《康熙永安縣次志譯注》-纵览永安縣历史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安在明代立新縣,厪十有八年而志成。永安在明代設置新縣,僅十八年就編成了縣志。從萬曆丙戌年到現在,已有一百零二年了,所流傳的縣志還是葉石洞先生所撰寫的,此外,就沒有什么記載永安縣的志書了。葉石洞先生編纂的永安縣志,總計八篇,地圖四幅。我大中丞李公因命諸郡縣,以次編纂,補闕拾遺,續成新志。康熙二十六年歲次丁卯秋七月穀旦知永安縣事上谷張進籙謹序。

《康熙永安縣次志譯注》-纵览永安縣历史

【原文】

永安在明代立新縣,厪十有八年而志成。自萬曆丙戌至今,百有二年於茲矣,所傳者猶然葉石洞先生字之所譔【一】,此外紀載蔑如【二】。進籙始至邑,念昔朱紫陽氏【三】守南康【四】,下車即詢郡志,君子謂其識先務【五】。何者?土地、人民、政事,國之三寶,載諸志皆爲《周官》之典故,是亦一邑之閭史【六】也。能治一邑之閭史,是即讀書,是即爲學,亦何必沾沾學優而後仕之爲?且夫民人者,吾之師;社稷者,吾之保。民之所好好之,所惡惡之,所以師民人、事民人也。師民人所以師天子,事民人所以事天子。邑無大小,即儉【七】猶周室【八】之未成。予苟盡心焉是,則吾爲學之大焉爾矣。

【注釋】

【一】譔(zhuàn):撰録、撰述。

【二】蔑如:幾乎無。

【三】朱紫陽氏:即朱熹,因主講紫陽書院,後人用紫陽作爲朱熹的别號。

【四】南康:南康軍,宋太平興國六年(九八二)置,治星子縣。

【五】先務:首要事務。【六】閭(lǘ)史:鄉里的史書。古代以二十五家爲閭。

【七】儉:貧乏。

【八】周室:周王朝,代天子。

【譯釋】

永安在明代設置新縣,僅十八年就編成了縣志。從萬曆丙戌年(一五八六)到現在,已有一百零二年了,所流傳的縣志還是葉石洞先生所撰寫的,此外,就沒有什么記載永安縣的志書了。我初到永安任職時,憶以前宋朝朱熹任南康軍知軍時,剛到任即查詢郡志的情況,君子都說他理政知道做首要的事務。爲什么呢?土地、人民、政事是國家的三寶,把這些記載在志書裏,都是《周禮》的典制和成例,也是一個縣的歷史。能夠整理和編寫一個縣的歷史,這就是讀書,就是做學問,又何必執著于學好以後再去求官呢?況且,人民是我們的老師,國家是我們的保障。人民所喜歡的就選擇,人民所討厭的就拋棄,以人民爲師就是服務于人民。以人民爲師就是效忠于天子,服務人民也就是忠于天子。縣不分大小,就好像貧乏的周王朝還未建成。我如果竭盡心力去做這個工作,那么,這就是我爲的大事了。

【原文】

石洞志,几爲八篇,圖四。自言其事核,其辭危,其稱文小而鏡鑒【一】大。然其時去篳車藍縷尚未久,事多綿蕞【二】,規制未備。茲於《建置》、《都里》、《山川》三篇,則本之,微有損益。以其四圖爲綱,而益以三十有七圖爲目,命 父老各以其約【三】,畫方【四】計里,爲圖以上而緒正【五】之。志則爲十有七篇,與邑 中二三士大夫相博采,歷歲久,數被兵革【六】,掌故【七】一一無徵,固窮鄉下邑則然,無足怪。

【注釋】

【一】鏡鑒:借鑒。

【二】綿蕞:制訂典章等。

【三】約:明清一級行政機構,相當於現在的鎮。

【四】畫方:用方格繪地圖,表示距離。

【五】緒正:理出頭緒,排正序次。

【六】兵革:革是用皮革製的甲,兵是兵器的總稱。泛指戰爭。

【七】掌故:舊制,舊例。

【譯釋】(www.xing528.com)

葉石洞先生編纂的永安縣志,總計八篇,地圖四幅。他自己說,敘述的事情真實可靠,言詞正直嚴謹,他的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借鑒的作用很大。然而,他們那時候艱苦創業才剛剛開始,各種典章制度剛剛創制,各種建築的規模形制還沒完備。這次修志,沿用葉志的《建置》、《都里》、《山川》三篇爲主要部分,稍有增减。以前志四圖爲綱,增加三十七個約圖爲目,委託各約父老用方格繪製地圖,計算里程,他們將地圖送上後,由我整理。志共有十七篇,與本縣的士大夫共同廣泛搜集有關資料,然而,由于時間久遠,屢遭戰爭,舊例、舊制、舊聞等掌故無法一一徵集、核實,本來就是窮鄉僻壤的小縣,所以就沒有什么奇怪了。

【原文】

今天子雅重史事,萬幾【一】之餘,按閱【二】天下輿圖【三】、職方【四】、物志,數召諸儒臣【五】顧問。我大中丞李公因命諸郡縣,以次編纂,補闕拾遺,續成新志。斯誠國家一大盛典哉!志有三長【六】,進籙不得一,重以文獻茫然,益爲悚懼。稿成,謬以石洞所譔爲初志,茲爲次志,將與初志并行。石洞平生志惠安、志順德及永安,凡有三志,皆簡古,卓有體要【七】,議論正大,多醇儒【八】經世之言。永安始闢時,賴其八志、四圖,於疆里、山川、徭賦、民風、吏治,賢士、大夫理亂之原,阸塞、戶口多寡、强弱之處,燦然具列,得傳至今,使後之爲令者,求治理,于是乎在。而當時,實因郭令公之藩所請。郭自序稱:「夙夜兢兢,撫流徙,度土田,定賦更,薄征斂,重積貯,養孤疾,本秩禮,嚴什伍,治兵戎,詰奸慝,正罪法,伐山通道,自官寺、學校、祠廟、倉廥、城池,至于杠梁【九】、廐置【一〇】,亦悉增修。」噫嘻!二君者,一賓一主,志也賴其草創,邑也賴其經營。進籙生乎百載之後,得遠遡風徽【一一】,踵事增華於其際。雖孤陋寡聞,戔戔【一二】之識,於蒐羅纂組,未能有補其一二。然珠玉之前,糠粃之後,亦二公之所不拒也。敬書大略,以復我大中丞公之命云爾。

康熙二十六年歲次丁卯秋七月穀旦【一三】知永安縣事上谷張進籙謹序。

【注釋】

【一】萬幾:泛指執政者處理的紛繁政務

【二】按閱:審閱、查閱。按,審查、查驗。

【三】輿圖:地圖。

【四】職方:古代地理著作。《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的一篇。

【五】儒臣:古代稱博士官爲儒臣。泛指讀書出身 或有學問的大臣。

【六】三長:指才、學、識

【七】體要:精要,具體而概括。

【八】醇儒:學識純正而精粹的儒者。

【九】杠梁:橋梁。

【一〇】廐置:馬棚、驛站。

【一一】風徽:美好的風範品德。

【一二】戔戔:少貌。

【一三】穀旦:晴朗美好的日子,古時用以指吉日。

【譯釋】

當今天子一向注重修史編志,日理萬機之餘,查閱全國地圖、地理疆域、風土人情的文獻,多次召集儒臣咨詢。我朝的李中丞因而通知各郡縣,按前志依次編纂,補充缺佚的,增補漏載的,續編新的縣志。這的 確是國家一大盛事呀! 志書的編纂需要才、學、識,我却一項都不具備,再加上文獻無從可查,所以更加誠惶誠恐。志稿完成,以葉石洞先生撰寫的志書作爲初志,此稿爲次志,將與初志一并流行。葉石洞先生先後撰寫了惠安志、順德志、永安志,共有三志,語言簡賅古雅,體例嚴謹而又切要,議論雅正宏大,多屬醇儒經世濟民、治理國家的方略。永安起初建縣時,憑藉葉石洞撰寫的八志、四圖,對於疆域、山川、徭賦、民風、吏治以及賢人、士大夫理亂求治的過程,邊遠要塞、人口多少、實力强弱等,都寫得清清楚楚,流傳至今,使後來任縣令的人,都在此書中尋求治理之道了。而當時,確實只是依照知縣郭之藩的要求才編纂的。郭之藩在自序中說:「從早到晚,兢兢業業,安置流民,丈量田地,核定賦役,减輕税收,注重積蓄,撫恤孤老病殘,根據薪俸等級規定嚴格管理戶籍,加强官吏監督、治理軍隊,查辦邪惡,從嚴執法,整治犯罪,同時,伐木開山,修築道路,從官寺、學校、祠堂、廟宇、糧倉草庫、城池,到橋梁、驛站都增修了。」啊! 葉石洞、郭之藩二人,一個爲賓,一個爲主,永安縣志靠他們起草創造,縣事也靠他謀劃。我生在他們的百年以後,得以追根溯源效仿前輩的風範,在前志的基礎上繼續增添光彩。雖然我學識淺薄,見聞不廣,對搜集、整理、編纂縣志,不能有所裨益。但是,精華在前,糟粕在後,我想葉、郭二位先生也不會拒絶我這糟粕附在後面吧。因此,我恭敬地書寫修志的大概,用以回覆李中丞的囑託。

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丁卯歲七月吉日永安知縣上谷人張進籙謹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