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一条以中国的长安(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进而联结中亚、南亚和欧洲的陆路交通通道。
丝绸之路是一条十分古老的通道,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张骞通西域以前,但是最初出现的丝绸之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畅通和繁荣。因此,古代文献对当时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点和具体路线的记述大都语焉不详,记载不明。张骞通西域后,汉朝政府在西域地区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并和帕米尔以西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才使得这条横贯亚洲的通道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畅通,历千年而不衰,在中西关系史上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众所周知,最初给这条路命名的人是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Silk Road)无非是其英译名称罢了。然而,随着中西关系史研究的发展,有关丝绸之路的概念也逐渐延伸。把李希霍芬所说中国至河中地区的道路进一步扩展到遥远的叙利亚的则是德国东方史学家赫尔曼。这一主张得到了以格鲁塞为首的许多东方学者的支持,自19世纪初,众多的中亚探险家多次使用丝绸之路的名称。[10]
根据地理上和政治上的状况,我们可以把整个丝绸之路从东向西划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的东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到帕米尔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中段;由此以西,南到印度,西达欧洲,是丝绸之路的西段。丝绸之路中段,主要在新疆境内,故亦可称之为新疆段。这段丝绸之路,在汉代主要有南北两道。以后在北路又开辟一道,称新北道。隋唐时期把这三条路线依次称南道、中道(汉代称北道)、北道(即新北道)。
南道,是指昆仑山(又称西域南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的东西通道。这条通道东自阳关,西至帕米尔,中间由东往西,主要为西出阳关后,经白龙堆沙漠南缘到鄯善(即楼兰,与今日鄯善不是一地),向西南到且末(今且末南),往西到精绝(今民丰以北,尼雅河下游,现已沦为沙漠)、扜弥(今于阗东)、于阗(今和田)。由于阗向西就是葱岭。由南道登葱岭有两个岔道:一路是经皮山(今皮山一带)、莎车(今莎车,又称叶尔羌)、无雷(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北一带)过葱岭;一路由于阗向西南经子合(今叶城以南)到朅盘陀(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过葱岭。
中道,从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直达葱岭。中间从东往西主要为西出玉门关,经哈顺沙漠南缘,首先到达吐鲁番,今天吐鲁番以南的高昌古城和西北的交河古城,都是丝绸之路中道上重要的交通点。由吐鲁番沿天山南麓向西南经危须(今和硕县)、焉耆、渠犁(今库尔勒、尉犁县)到达龟兹(今库车)。由龟兹往西,中道又分两个岔道。一条由龟兹西行,过姑墨(今阿克苏)、温宿(今乌什)、出拨达岭(今别叠里山口)到乌孙首府赤谷城。沿纳林河向西到塔拉斯河中游的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另一路岔道是由龟兹西南行到疏勒(今喀什噶尔)、越葱岭上捐毒(今乌恰县一带)、休循(今帕米尔北阿赖谷地地带)到大宛。
北道,由玉门关西北行,过莫贺延碛沙漠北缘经伊吾(今哈密)、蒲类(今巴里坤),到北庭(今吉木萨尔)。由北庭向西过轮台,至弓月城(今霍城一带),渡伊犁河西至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
此外,在宋、辽、金、元时期,从中原到西域又开辟了一条更北一些的交通路线。它东边出居庸关向西北到和林(今哈拉和林),过杭爱山、越金山(今阿尔泰山)向南到别什八里,与丝绸之路中段北道相接。可以说,这条路线是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的辅助线或支线,人们又称之为草原路。
显然,从土尔扈特人西迁和东归的历程看,哈萨克草原确实有一条鲜为人知但实际存在的神秘通道。这条通道由东向西大体上是由新疆的塔尔巴哈台地区,经爱古斯河、帖萨克河、图尔盖河、伊尔吉兹河,越穆戈鲁扎尔山,渡恩巴河、乌拉尔河,进入伏尔加河流域。
这条通道是草原游牧民族开拓的,本文对土尔扈特东返路线的研究也仅仅是标明这条通道的存在和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走向。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草原通道与传统丝绸之路诸道不是一回事。
对这条神秘的哈萨克草原通道史籍记载甚少,研究之作更少。读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丝路文化·草原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未涉及上述草原通道情况。
为了深化丝绸之路研究,除了对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各条路进行点、线、面的综合性和立体化研究之外,我们有必要拓宽视野和思路,对中亚草原通道开展深入研究,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www.xing528.com)
(原载《西域考察与研究续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注释】
[1]周祚绍:《图理琛出使路线探实》,载《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4年第1期。
[2]1月5日系俄历,公历应是1月17日,参阅本书《土尔扈特蒙古东返始于何时考》。
[3]诺伏列托夫:《卡尔梅克人》,圣彼得堡1884年版,第48页。
[4]诺伏列托夫:《卡尔梅克人》,第48—49页。本书的时间均系俄历,不是公历,特说明。
[5]苏联科学院等编:《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史纲》,莫斯科1966年版,第217页。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月折档》,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折。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月折档》,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十二日折。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月折档》,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十八日折。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月折档》,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折。
[10]长泽和俊著,钟美珠译:《丝绸之路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