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元朝,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涛中覆灭。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逃离北京,继续统治塞北蒙古高原。随着蒙古封建贵族集团内讧加剧,瓦剌乘机崛起,约在建文元年(1399),摆脱蒙古可汗的统治,成为我国北方的一支强大力量。
明初,瓦剌在猛哥帖木儿统率下,部众繁衍,势力渐强,人数增至四万户以上,领地也得到扩充,除了仍占有原来叶尼塞河上游广大地区外,逐步向南方草原地区移动,有的进入扎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有的迁徙到准噶尔盆地北缘一带。[2]
15世纪初,猛哥帖木儿死后,瓦剌分属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位封建主管辖,与明廷交往甚密。永乐六年(1408)十月,马哈木等遣使到明廷贡马,并请印信封爵。翌年,明廷册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此后瓦剌每年遣使向明廷朝贡,明廷还准其在甘州、凉州等地进行贸易。与此同时,明廷还支持瓦剌打击东蒙古封建主阿鲁台。永乐七年(1409),马哈木击败了蒙古可汗本雅失里和太师阿鲁台,占领和林。永乐十年(1412),马哈木袭杀本雅失里。翌年,阿鲁台在瓦剌压迫下内附明廷。明廷恐马哈木等势力膨胀于己不利,遂接纳阿鲁台,并封其为和宁王,作为对瓦剌的牵制力量。但就总的倾向言,明朝政府因东蒙古地临明边,对自己直接威胁更大,因而,还是偏向于扶持瓦剌。
永乐十六年(1418),马哈木之子脱欢承顺宁王爵,经过近30年的征战,于宣德九年(1434)袭杀阿鲁台,尽收其部众。脱欢扶立成吉思汗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太师,控制政治、经济实权,并先后征服开平以北的哈喇嗔(哈喇沁)等部和阿鲁台所立之阿台可汗,进而占领亦集乃路(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带)。
正统四年(1439),脱欢死,其子也先继为太师。为确保东西商道畅通,垄断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市场,也先施政的两个重点如下:一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实行“联西击东”的战略方针,即在西边采取联姻、封官的办法,控制哈密,联结沙州、罕东、赤斤蒙古等卫,在东边屡攻兀良哈三卫,兵胁女真,以确保宣府、大同贡道的畅通;二是着力加强与明朝的政治、经济联系。据《明实录》记载,也先时期受明廷封爵的有358人次之多;当时瓦剌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主要是以“通贡”“互市”两种形式进行的。“通贡”既是瓦剌与明廷政治隶属关系的一种表现,又是保持经济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瓦剌封建主派遣大批使臣,带着马驼、皮货等物朝贡明廷,明朝统治者则以钞币、丝绢以及各种手工业品为赏赐。“互市”又称“马市”,是指在明朝官方控制下,汉族与蒙古等族在指定地点所进行的贸易。中原地区以棉布、丝织品、谷类、茶叶换取蒙古的牲畜和皮毛。正统三年(1438)大同马市的设立,使瓦剌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瓦剌在也先统治时期,势力达到全盛。当时北服乞儿吉思,西征中亚诸族,南摧哈密,联结沙州、罕东、赤斤等卫,东攻兀良哈,威震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各地。
也先势力膨胀后,不仅在经济上对中原地区萌发更大的贪欲,力图掠取更多的财物,在政治上重求一统天下的思潮也日益抬头。大同马市开设的正统三年(1438),也先遣使臣率两千五百人到北京贡马,却号称三千五百人,企图冒领赏品;也先又以明朝使臣曾许嫁公主与其子,而明廷无意许婚,又减岁赐为借口,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发兵分四路进攻中原,明朝仓促应战。(www.xing528.com)
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军从北京出发,号称五十万大军。师至大同,得悉各地明军败北军报,又决定退兵东归,八月中旬行至土木堡,为也先亲率之两万瓦剌军击溃,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土木之变”,或称“己巳之变”。同年十月,也先乘胜兵围北京,但被于谦领导下的明军击退,损失惨重。也先同意议和并送回明英宗。瓦剌与明廷又恢复了正常往来。
也先围攻北京之役虽遭失败,但其在对明战争中夺得了大量人畜财物,因此,实力仍在增长。景泰四年(1453),也先在击败脱脱不花后,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可汗,建年号添元(天元),封次子为太师。也先统一蒙古的局面并没能维持多久。次年,阿剌知院起兵袭杀也先。不久,阿剌知院又为东蒙古领主孛来所杀,瓦剌陷于混乱。
也先妻者密失哈屯及长子火儿忽答、孙楚王率众一万,居于干赶河(扎布汗河)一带。也先弟伯都王等率众投奔哈密忠顺王之母弩温答失里(脱欢之女),而大部分瓦剌部众仍居住在漠北。到15世纪80年代,瓦剌首领克舍死后,汗族争权,达延汗乘机攻袭,瓦剌被迫将主力移向漠西。其主要活动地区以坤奎河、扎布汗河流域为中心,东面到杭爱山,西面到额尔齐斯河,北越唐努山。
也先之后,瓦剌与明朝之间虽有东蒙古封建主阻隔,但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通过各种途径保持联系。天顺、成化期间,瓦剌首领常和哈密卫的首领一同向明廷朝贡。弘治初,瓦剌太师火儿忽力等还不断派使臣贡方物马匹,并求封官职。从弘治四年到弘治十八年(1491—1505)寄居苦峪城的瓦剌别部哈剌灰头目拜迭力迷失也随哈密卫都督奄克孛剌一起遣使入贡,受明廷封职,直到正德十三年(1518)屯驻在北山把思阔(今巴里坤附近)地区的瓦剌首领卜六王仍以驼马入贡。与此同时,瓦剌与中原地区的贸易也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进行着。隆庆五年(1571)“隆庆封贡”后,瓦剌曾以东蒙古为中介,利用为俺答汗等开辟的互市场所进行贸易。
随着瓦剌主要活动中心的西移,瓦剌与哈密、吐鲁番、哈萨克、乌兹别克等的联系日益频繁,并在西域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瓦剌的势力不断向西北方向的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以及哈萨克草原移动,同时也向西南方向的伊犁河流域推进。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诸部相继走上政治舞台,从此开始了卫拉特蒙古历史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