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斡亦剌惕在蒙古历史中的重要性及明代瓦剌准备条件

元代斡亦剌惕在蒙古历史中的重要性及明代瓦剌准备条件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部包括吉利吉思、乌斯和斡亦剌惕分布的谦州、益兰州、撼合纳地区。元朝政府鉴于斡亦剌惕等所在地区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元朝在叶尼塞河上游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该地区获得较长时间的稳定,斡亦剌惕在安定中得到发展,为明代瓦剌雄踞塞北准备了物质条件。

元代斡亦剌惕在蒙古历史中的重要性及明代瓦剌准备条件

元朝建立以前,在我国广阔的北方蒙古草原和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居住着众多大大小小以从事游牧业为主的蒙古和突厥语系部落,如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塔塔尔部等,被统称为“草原游牧民”。另外,这里分布着一些“森林狩猎民”部落,大都分布在贝加尔湖地区、色楞格河至额尔齐斯河之间的原始森林中,被统称为“林木中百姓”,斡亦剌惕即是“林木中百姓”诸部中比较著名的部落。他们人数众多,有许多分支。

斡亦剌惕出现在政治历史舞台,最早见于我国史籍《元朝秘史》。金泰和元年(1201),为争夺森林地区和狩猎场所,斡亦剌惕人向西北迁到了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今木伦河)至克木河上游锡什锡德河一带。泰和六年(1206),蒙古部著名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的忽里勒台盟会上,被推为全蒙古的汗(称“成吉思汗”)后,决定西征“林木中百姓”诸部落。次年,成吉思汗派长子术赤率右翼军出征,在征途中与斡亦剌惕部首领忽都合别乞相遇。忽都合别乞率部降附,并为蒙古军带路,在他的影响下,不里牙惕、巴尔浑、失必儿、客思的迷等十余部纷纷降附,各部诺颜朝见成吉思汗,以白海青、黑貂鼠等为贡礼。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在斡亦剌惕地区建立千百户制,编为四个千户,因忽都合别乞首先诚服,并在西征“林木中百姓”诸部中立下功绩,旋将斡亦剌惕归忽都合别乞管辖。成吉思汗遂与斡亦剌惕部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忽都合别乞的儿子脱劣勒赤,又把术赤的女儿豁雷嫁给忽都合别乞的另一子亦纳勒赤。忽都合别乞则将女儿斡兀立海迷失嫁给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定宗元年(1246),贵由继帝位,斡兀立海迷失做了皇后,地位显赫,两年后定宗去世,她临朝称制,暂摄国事。这种在成吉思汗时开始的姻亲关系,不仅在斡亦剌惕与元皇室子孙间世代相袭,也存在于斡亦剌惕与各宗王术赤系、察合台系、拖雷系之间。有元一代,斡亦剌惕贵族的子弟,差不多都是元朝历代驸马,享有“亲视诸王”的崇高政治地位,多次受元廷派遣,征战四方,成为元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是元朝政治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元世祖时,在谦河设置万户府,派遣蒙古万户长率军驻守。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又派保定路刘好礼到叶尼塞河上游为吉利吉思等五部断事官。五部包括吉利吉思、乌斯和斡亦剌惕分布的谦州、益兰州、撼合纳地区。大德十一年(1307),元朝设立岭北行省后,这里成为岭北行省管辖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13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发生了阿里不哥和海都的叛乱,一部分斡亦剌惕人支持阿里不哥和海都,随军西迁,另一部分则从森林中转徙到阿尔泰山西麓的草原地带,从事游牧业。元朝政府鉴于斡亦剌惕等所在地区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元朝将中原地区的农民手工业者大量迁到叶尼塞河上游欠欠州(即欠州、谦州)进行屯垦和手工业生产,以解决该地区对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同时开辟由斡亦剌惕至吉利吉思的驿道,使之成为当时沟通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要道。

元朝在叶尼塞河上游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该地区获得较长时间的稳定,斡亦剌惕在安定中得到发展,为明代瓦剌雄踞塞北准备了物质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