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94 筇竹寺罗汉像
云南昆明的筇竹寺有著名的五百罗汉像,是清代宗教雕塑的代表作,由清代光绪年间的雕塑家黎广修和徒弟五人共同创作完成。黎广修是四川合州人(今天重庆市合川区),秉承家学,以泥塑为业,曾修复四川成都宝光寺塑像,闻名四方。1883年,筇竹寺住持梦佛和尚邀请黎广修带着他的五个徒弟来到筇竹寺,前后历时七年(1883—1890),塑造了寺内的五百罗汉。(图294)
五百罗汉分布在大雄宝殿、天台莱阁、梵音阁中,排列有序。降龙伏虎二罗汉相对而列,但又注意聚散疏密,或分层列坐,或环绕而立,变化繁多。黎广修是深谙佛学、工诗善画的著名民间艺术家。他为了塑造罗汉,据说常在茶馆出入,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然后精心塑造,所以这五百罗汉可能就是当时街头巷尾的农夫、商贩、老人、少年,或是文士、樵夫、屠户。它们之中或许有人带有印度面相,但只是个别的。它们或顾盼交流对语,或促膝深谈,或低首,或昂头,或侧身,或正立,或行走。如《持杖罗汉组雕》是天台莱阁北侧厢房中台的第七、第八两尊雕塑,表现的是两位饱经风霜的交谈的老罗汉形象。
图295(www.xing528.com)
这组雕塑整体呈稳固的拱形,手持天然大竹节龙头拐杖的老者头顶风巾,身披袈裟,微弓着腰,凑近同伴,夹杂着手势,向同伴倾诉着什么。它的那位同伴则双手捧着内有金色坐佛的佛龛,侧耳仔细倾听着,惊讶、同情和沉思的复杂感情,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作品栩栩如生,人物内心情感刻画真实细腻,充分表达了作者传统的审美意识和善良情感,不失为清代佛教造像中的佳作,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图295)又如一个手臂上停留着一只大蛤蟆的罗汉,望着蛤蟆,一手指点着它,似在向人们特意介绍着这个心爱的宠物。(图296)
图296
放置在塑壁之上表现渡海情节的罗汉群像,似乎借鉴了古画。明代丁云鹏罗汉绘画中就有渡海之图。壁上海水飞卷,罗汉有的站在水浪之中,弯腰行;有的盘膝坐在蟒龙身上或踏在鱼背上,神情愉悦,毫不吃力;有的侧身向前瞻望,各具动态。还有长手的摘月罗汉、长脚的下海罗汉、长眉罗汉、多目罗汉等,形态比较神奇。
这样的罗汉好是好,却缺乏唐宋罗汉深邃的精神面貌,过于世俗化。加上黎广修追求逼肖的风格,以玻璃珠为眼睛,真毛发为须髯,袈裟彩绘华丽,尤其显得繁缛。但他毕竟塑造出了当时社会各色人等的不同气质,所以受到人们的珍视。也可以令人感悟到禅宗佛法平等、众生皆可成佛的说教。筇竹寺里的一副对联说:“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这应是黎广修的夫子自道,显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造物气概。
据说,黎广修把自己和徒弟们也塑进这五百罗汉之中了。寺内另一副对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箓,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说明这五百罗汉中就有他们自己的身影。据说也有支持重修筇竹寺的当时的云贵总督以及住持梦佛和尚的形象,甚至五百罗汉中还有一尊是耶稣!真是佛法广大,无所不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