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的双林寺是始建于北齐的古寺,现存殿堂多为明清重修。十座殿堂内布满了各种明代佛教彩塑,多达二千余尊,高者丈余,小者仅仅寸许。凡天王、韦陀、佛祖和菩萨、罗汉、十殿阎罗、六曹判官、关公、土地爷、金童玉女、供养人等无不俱备,实际上是一座庞大的彩塑佛像陈列馆。寺中彩色泥塑采用了圆塑、浮雕、悬塑、塑壁等技法,娴熟美妙,反映出明代塑像的最高艺术水平。
走进双林寺山门内,迎面第一殿就是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弥勒、八大菩萨等。天王即金刚,高达三米多,特别威猛奇崛,它们的面相、铠甲、系的锦裳等无不刻画细致,盔甲的一块块小金属锁片历历可数。作为武士,它们威而不怒:眉棱耸起,一双卧蚕浓眉下双目圆睁,眼的瞳孔、眼球眼白和眼睑一一绘出,目光逼人,扫视着殿中每一个角落;颌下胡须飘拂,配上挥动或伸出的手势,动态全出;腹部丹田蕴满了真气,圆鼓鼓的,腰带紧束。它们和龙门石窟极南洞的力士、山西天龙山的晚唐力士一样,注重刻画肚子蕴涵的力量,钱绍武先生称之为“梅花肚”。而天龙山力士的肚子则是呼气状态,向里边凹陷。我国人民总是把力和气相提并论的,练气必须气沉丹田,所以夸张肚子。另外,我国古代雕塑注重夸大脖子,如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旁边的力士就是“燕颈”。但不管怎么夸大,它们的姿态都是准确的,肌肉骨骼虽放逸而符合规矩。就像米开朗琪罗手下的人物,无论什么姿态,都符合人体标准。就这四位天王,也都真有佛经里说的擎山持杵遍虚空之势。它们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伞,象征四大物质,即土、金、风、水,民间附会为它们象征风调雨顺。(图277)
释迦殿内供奉佛祖,四周有塑壁表现佛传故事,有二百多个人物。傅天仇先生说:“它们是运用了调和或对照的手法,有描写弃官寻佛的场面,也有生动而凶猛的麒麟守卫着恬静而沉睡的美人的场面,形成强烈地造型上的对比。”双林寺里的观音像特别多,各型各态,正是各种心绪、智慧的象征。在众多的观音像中,释迦殿内的悬塑观音是很突出的。它也叫渡海观音或长带观音,为观音三十三妙相之一。这种形态的观音相传是宋代画家李公麟首创。观音单腿盘坐在一瓣红莲之上,双手抚膝。它采用悬塑技法,突出于墙壁上,头戴宝冠,身穿蓝裙,从容地坐在红莲瓣上,披帛长带随风飘扬,仪态娴雅,与汹汹海浪形成一动一静的对比,宛如一朵出水莲蕾,神情泰然自若,似在滚滚波涛中引领民众度过无边苦海。(图278)
图277
图278 悬塑观音
图279 韦陀天像
大雄宝殿东侧的千佛殿、西侧的菩萨殿,“四壁满是悬塑,数以千计的美丽仙女及神佛,形成了壮丽和辉煌的艺术宫殿”。(傅天仇语)千佛殿主像是观自在观音,和同时代的隆兴寺摩尼殿观自在观音一样,恬静圣洁,而姿态又更别致:左足下垂踏着莲花,右足踏在座上,右手自然地垂在右膝盖上,头部微前倾,望着下界,带着一丝俏皮。它是洒脱自在、圆融智慧的象征。(www.xing528.com)
菩萨殿中供千手观音,高345厘米,26臂,头戴雕刻繁丽的宝冠,容颜饱满而秀美,胸前满是璎珞,腰下系大红长裙,端坐在宝座之上。它的眉眼微微下视,幽静纯洁;双手结着手印,其余手臂一一张开,各持法器。它既是慈爱的女性,又有伟大的神通。它的背后是青绿的群山,祥云缭绕,四周还环绕着几百尊菩萨像,与它和谐共处。
千佛殿中的韦陀像最为出色。它仅高1.5米许,却气势不凡,许多美术评论家、美学家都在打量它、研究它,企图窥破它身上蕴含的阳刚美的奥秘。韦陀头戴兽头头盔,眼窝中射出炯炯目光,眼珠似是黑琉璃特制而成。兽头和它的双眼恰有古代驱除不祥的黄金四目的方相氏的狂野、猛气。在腰间铠甲、腿甲和肩甲上也都有兽头,使它显得更为威猛。铠甲下是一副硕壮的身躯,在扭动,紧握双拳,似提着武器。它的头部特别注重立体感,体积深厚,坚实有力,而脸庞上又流露出智慧和机敏。它就是儒家文明的象征。
韦陀像的身躯姿态很特别,右下肢站向前,头部带动上半身躯向右侧移动是相当扭曲的,这样的姿态在正常生活中无疑会很不舒适,但塑像夸张了这样的姿态,却无不适之感,反而显得饱满雄浑,宛如一张拉满的劲弓。那抬起和下垂的手势,那前伸的下肢、扭动的身子,仿佛是三个按照时间顺序流动的姿势,把先后连续时间内的各个运动联结为一体,加上飘带的蜿蜒,更有动感。古希腊《掷铁饼者》等塑像名作对运动的表现,在韦陀像的身上也可以见到。(图279)
图280 彩塑罗汉
双林寺罗汉殿是在释迦殿中隔出来的,内设十八罗汉,都大致和真人等高。看得出来,这些罗汉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都取了一个个从现实生活中归纳的名字。如盘坐的哑罗汉,形体坚实、戴着风帽、静静趺坐、紧锁双眉、闪射目光、紧闭嘴唇、久久无言,反映出他满腹的思虑。大概,坎坷人生使它心中积蓄的感触太多,已经无话可说!傅天仇先生说:“我们骤看罗汉就像看一座山,首先给人以稳定的印象,然后再看神气上行,内势集中在眼……眼威猛而动!与全身稳定就成了对比,如黑夜的月亮那样明亮。对比手法也运用到衣纹处理上。挺直基调的衣纹象征刚劲,胸腹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强烈的对照,它象征内刚而外柔,外文而内武的造型,也符合罗汉修行的传说。”还有一组病罗汉和矮罗汉塑像。病罗汉左手持杖,右手扶着矮罗汉的肩头,显得疲乏无力,脸庞也瘦削,微张开的口似在念叨着什么。憨厚的矮罗汉抿着嘴巴,似乎在寻觅什么。虽然它们都披着袈裟,实在只是民间一对劳累父子的身影。(图280)降龙罗汉则是深目高鼻,双目如电,逼视着柱子上的龙,内衣圆弧线层叠突起,表现人体的块面,外边袈裟却平整简洁,充分显示出其降伏苍龙的神俊之气。
看上去,这些罗汉似在忙碌一番后刚停下来稍息,如普通的劳动者,但又在进行哲理思考。本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佛家戒律《百丈清规》所规定的。双林寺里的罗汉倒是体现了这种健康的精神。今天有座鼎鼎有名的寺院,据说是连清洁卫生都交给保洁公司去做了。为什么僧人不拿起扫把扫地呢?据这寺里的方丈说,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事都忙不完”。原来打扫庭院在他看来已经成了别人的事,不是和尚们自己的事了。和古代罗汉相比,他们倒是清闲。
还值得一提的是,双林寺千佛殿中有三十多尊供养人,也叫功德主,就是当时的施主的塑像。其中一尊是施主冯妙喜像,是一位穿着明代服装的中年女性,戴高冠,双手合十,神态虔诚,显然也是真人的肖像制作。
双林寺里的塑像,从个别被损坏的塑像内部来看,多是铁筋木骨,再加上泥塑的技法,制作得很是结实,历数百年而很少残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