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雕塑故事,道教石窟艺术作品

中国雕塑故事,道教石窟艺术作品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的道教龙山石窟开凿在山西太原郊外的龙山上,是全国少见的反映道教内容的石窟艺术作品。宋德芳在太原龙山发现了两座元代之前开凿的道教石窟,就在那里建立昊天观,并于元太宗六年在附近的山岩上继续开凿石窟,以宣传道教义理,纪念邱处机等祖师。龙山石窟在规模上虽不能和佛教石窟相比,雕刻手法也较朴拙无力,却也自有特色。如道教的龙飞凤舞、仙鹤的装点,坐而论道或正在修行的道教大师等,是佛教石窟里见不到的。

中国雕塑故事,道教石窟艺术作品

著名的道教龙山石窟开凿在山西太原郊外的龙山上,是全国少见的反映道教内容的石窟艺术作品。它的开凿,直接和当时流传于北方的全真道有关。全真道由教祖王喆(号重阳子,后世多称其为王重阳)开创,他的七位弟子合称全真七子:马珏、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马珏未出家时的妻子),对全真教加以弘扬,使道教流传开来。邱处机还曾应成吉思汗的邀请,远赴西域,为他说法,后又在北京创立白云观,影响巨大,推动了全真道的兴盛。邱处机的弟子宋德芳(号披云子),也曾随邱处机远赴西域,后来成为道教大师,曾主持编撰了道教经籍《玄都宝藏》。宋德芳在太原龙山发现了两座元代之前开凿的道教石窟,就在那里建立昊天观,并于元太宗六年(1234)在附近的山岩上继续开凿石窟,以宣传道教义理,纪念邱处机等祖师。宋德芳的弟子也为他雕刻纪念像。经过多年经营,共留下八座石窟,窟外还修建许多殿阁。如今昊天观已经塌毁,窟外殿阁不可复见,留下许多长方形的安装榫头的小洞穴,只有八窟幸而保留至今。(图264)

图264

在八个洞窟内,最早的是两座元代之前的窟,又叫三天大法师龛、玄真龛,它们的造像风格一致。三天大法师龛内正、左、右三壁各开一龛,里边各有一尊主尊和两尊侍者。三天大法师就是创立道教的汉代张陵。三尊主尊是张陵以及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他们都是道教早期的祖师。玄真龛只有一龛,安设一尊趺坐的是唐代名道士张志和神像,它高1.34米,头戴金冠,颌下胡须,穿宽袖大袍,束带系裳,身后有身光,两边各有侍者。这两窟造像受到佛教影响,身体比例较协调,衣裳有贴体质感,可能是宋代或唐代的作品,艺术性很高。

八窟中的虚皇龛是供奉元始天尊(也叫太上虚皇天尊)的窟。窟的正面雕有一龛,设元始天尊像,衣纹流动,有圆形身光,龛外左右上方刻有手持莲花的飞仙各一身,左右两壁刻有随从各十身,脚下有云头,天井上有浮雕龙纹。

虚皇龛下有三清龛,里边并列三天尊坐像,有头光和身光,光边装饰火焰纹。两端有侍者。左右石壁各分刻三真人立像,像边还有金童玉女。窟顶也浮雕龙纹,天尊和真人都雕刻较细,衣袍飘逸。

虚皇龛和三清龛下有一个小窟,叫卧如窟,其中有一座石床,上有一个石雕像,作横卧之状,长1.80米,旁边有两名侍者。卧像头侧向东,一只脚伸一只脚缩,穿道服,微睁开眼睛望着人,神态老成,和披云窟内的宋德芳像有相似之处,一般认为它是宋德芳修炼仙功的“卧如”之像。卧如是道教修行方法之一,姿态如龙蟠犬曲,这和卧像是符合的。(www.xing528.com)

这里还有一个辩道龛,也叫三皇龛,里边的塑像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并配十大名医,作为药神。它们可能是后世利用石像重新用泥所塑,不是元代作品,比较拙劣。

又有披云窟,洞窟正面安设着宋德芳的纪念像。穿斜领袍、外披直领鹤氅,袖手盘膝而坐,戴道冠,颌下有须,面貌和蔼,双眼目光平视,脸部和衣裳等无不雕刻精良,这无疑是异常珍贵的对照真人雕刻而成的真容肖像,充分表现了披云子一代高道的形貌、气质。在坐像两边各有侍者,还在右侧雕刻了两扇浮雕的大门,一门关着,另一门却半开,露出一人作探望之状,加强了石窟内的生活气息。看来是表现全真教所提倡的孝道。在窟顶雕有一对凤凰,翎毛回转,张翅高飞于云端之中。(图265)

图265

在窟前石壁上有题记二则,很有韵味,其中之一是宋德芳的自赞:“这个形骸许大,已是一场灾祸。被谁节外生枝,强要幻成那个。更分假像真容,便是两重罪过。只因眼病生华,毕竟有个什么?”包含着道教的哲理。还有宋德芳的弟子李志全“稽首作颂”的字样,但李志全的颂不见雕刻。另一则题记是宋德芳的另一位弟子秦志安的赞文:“披云仙翁,玄门中龙。德如之何?太华之峰。节如之何?徂徕之松。九令(龄)悟道,遍礼琳宫。千里求师,密契真风。阐玄化于阴山之外,续琼章于火劫之中。炼谭马三阳之镜,铸邱刘八极之钟。玉树重芳于海上,金莲复秀于山东。只待养成千岁鹤,一声铁笛紫云中!”赞美了宋德芳九岁学道、跟随邱处机前往西域、编撰道藏《玄都宝藏》等功绩。这样看来,窟内的两名侍者可能就是李、秦二人的像。

和披云窟并排而列的是七真龛,龛门上刻“玄门列祖洞”,该龛和山西芮城永乐宫的七真殿的性质一样,供奉全真七子的石像,其中一尊是女像,就是七子中的孙不二。石像均为盘膝而坐,神态亲切,让人在这幽静的洞窟内仿佛能听见七子论道讲经的声音。北京白云观和芮城永乐宫的元代塑像已经无存,这窟内的七真像便弥足宝贵。窟口左右壁各雕一座门神,身躯丰硕,衣袍宽博。入口里边各有仙鹤飞翔云中的浮雕,洞顶有飞龙回旋,加强了窟内的仙气。

龙山石窟在规模上虽不能和佛教石窟相比,雕刻手法也较朴拙无力,却也自有特色。如道教的龙飞凤舞、仙鹤的装点,坐而论道或正在修行的道教大师等,是佛教石窟里见不到的。若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前来观赏,窟中情景全出,景象令人惊叹,久已饮誉世界。1920年曾有日本人前来拍照研究。后来,造像被列强偷盗,不少雕像的头部被钢锯锯下,流失他乡。珍贵的披云子造像和门神造像的头部,如今都已经不见,仅余照片为证。前些年,石窟附近开山采石,导致山崖破碎、窟内伤痕遍布,令人扼腕。幸而已经引起重视,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对它加强了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